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474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本纪 史记作为史学巨著和文学巨著,既还原了历史原貌,又以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为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本专题选取了一篇“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篇“世家”赵世家,两篇“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均是史记中善于叙事的名篇,也是叙事中写人的名篇。通过本专题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重点要了解史记长于叙事的艺术特点。 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赵世家,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

2、,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第16课秦始皇本纪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

3、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 秦王朝的兴与亡 战国时代,各国竞相进行改,其中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秦国开始了以统一中国为目的

4、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秦始皇借助先人遗留的基业,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借助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猜疑、争斗和软弱,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而这场战争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严刑酷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营造长城、阿房宫和陵墓;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收集民间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修筑运兵驰道,开凿灵渠;北抵匈奴,南击闽越。残暴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人民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秦末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前后仅存在了十几年,秦始皇万世永存的梦想也成为笑谈,令人深思。 文章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天下事件及言行的叙写,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

5、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 一、通假字 1彗星见东方 同“现”,译为“出现” 2寡人以眇眇之身 同“渺”,译为“渺小” 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同“镇”,译为“镇压,安定” 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同“弼”,译为“辅佐,帮助” 5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同“趣”,译为“趋向” 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同“藏”,译为“收藏” 7闭中羡 同“埏”,译为“墓道” 8虽万世世不轶毁 同“迭”,译为“更迭” 9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同“猝”,译为“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跟“中央

6、”相对,地点 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示转折 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 今义:主持家务 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 今义:连词,表示另起一事;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6死而以行为谥 古义:两个词,品行和封给 今义:受人的思想意识支配而表现出的活动 7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 古义:执掌朝廷大权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8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古义:然而后来 今义:表示发生一件事后又发生另一件事 三、一词多义 1将 2兵 3面 4使 5下 6假 7或 8以 四、 词类活用 1

7、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坑:坑杀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前:上前 树草木以象山 树:栽树 (2)名词作状语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东:向东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面:当面 (3)名词意动用法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师:以为师 2动词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 降越君,置会稽郡 降:使投降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重:加重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满:使满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安宁:使安宁 (3)形容词意动用法 人善其所私学 善:认为是好的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苦:以为苦 4数词活用 数词作

8、动词 一法度衡石丈尺 一:统一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朕为始皇帝。(“为”表判断)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也”表判断)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非死(于)云阳。(省略介词) 强起之,使(之)将击荆。(省略宾语) 彗星见(于)东方。(省略介词)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正常语序:莫能一之) 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正常语序:以何) (2)状语后置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正常语序:于平阳攻赵军) 4被动句 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坏”含被动意味) 1秦始皇本纪重点写了哪些事情,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 明确: 事件 形

9、象 统一六国 指挥若定、战无不胜、奋发有为的开国皇帝的形象 议帝号 好大喜功、自鸣得意又自命不凡的秦始皇 实行郡县制 锐意改、故鼎新、善纳雅言的有作为的新君形象 咸阳宫大辩论及“焚书坑儒” 愚昧荒唐、残暴无知的昏暴之君 郦山下葬 穷奢极侈、滥用民力的昏君形象 2李斯在全文中是第二号人物,在“定帝号”“立郡县”“焚书坑儒”等活动中他都有突出表现,请问司马迁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正是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因为这些事件都是与李斯的政治命运紧密相关的。在李斯列传的开头,司马迁写了李斯看到厕中鼠与仓中鼠迥然不同的境遇而发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叹,这件生活琐事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

10、和价值观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基于此,凡是关系到自己富贵的事件,李斯都竭尽全力,不惜代价。“定帝号”“立郡县”“焚书坑儒”这些事情,对表现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凶狠残暴、从多角度塑造秦始皇的形象大有裨益,同时又与展示李斯的人生因果规律密切相关,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使得李斯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且与李斯列传相得益彰。而“互见法”的运用,取得了一石三鸟的良好效果。 3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展示了一幅怎样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 明确:司马迁采用逐年叙写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战国末期波谲云诡的社会图景。一方面秦国依仗自己的强大,东征西杀,旌旗挥出

11、,势不可挡;另一方面,六国残余势力苟延残喘,虽想尽千方百计,竭力避免覆亡的命运,但节节败退,被蚕食鲸吞,终至覆亡。另外,中间还穿插了一系列似有预兆的自然现象,如彗星出现、地动、民大饥、大雨雪等,为这幅波澜壮阔的图画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增添了传奇色彩。 4有人评论说“通篇读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试结合秦统一六国部分,简要分析“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的内涵。 明确:“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二是秦“仁义不施”最终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在六国之上,秦依仗其强大军事力量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使国势日渐衰微的六国无力

12、招架,他们或割地,或称臣,或不得已采取刺秦王等下策,但都没能达到弱秦复国的目的,最终身死国灭,秦统一全国成为历史的必然。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仁义不施”,暴露了其极其残暴的一面,秦采取的是武力征伐的手段,动辄“坑之”“引河沟灌”,而置“民饥”于不顾,一味劳民伤财,滥用民力,大肆杀戮,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心的背离已给秦埋下了覆亡的种子。 善始不善终的秦王朝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郦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

13、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秦始皇已经成为历史,但对秦始皇的功与过,后人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兴与亡”“阴谋”“改变”“功与过”等内容有关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 有人说: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你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帝王,而在百姓眼里,你却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君主。从郑国渠到灵渠,从郦山陵墓到万里长城,哪里没有百姓的血汗与辛酸?哪里没有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惨状?可是,若没有你,又怎么有杜

14、牧的阿房宫赋的盛誉?没有你,又哪里有万里长城的雄伟巍峨?没有你,又哪来兵马俑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诞生? 你给中国文化设置了太多的悬念,你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你给后辈人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去想象阿房宫的繁华峻丽,去体味孟姜女与望夫石的动人传说。 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敬畏,敬畏你的严刑峻法;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感叹,感叹你的盖世无双;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思索,思索你的雄韬伟略;你留给后人太多的警示,警示你的仁义不施而导致强秦二世而终。 你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时事造就了你,给了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也好,错也罢,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翻腾的浪花。秦始皇这个名字穿越了时空,响彻至今。你是

15、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言人,你的雄才大略,你的非凡气质和过人气魄必将激励华夏儿女重整旗鼓,重振雄风,再展宏图,再创辉煌。 东门黄犬 秦始皇临终前,他想起因反对自己镇压儒生而被派往上郡做蒙恬监军的长子扶苏,因此发遗诏让其至咸阳会丧并嗣皇位。秦始皇死后,赵高将遗诏压下不发,找来李斯密谋篡改遗诏,李斯经不住威逼利诱,终于与赵高一起假造皇帝遗诏,迫令长子扶苏自杀,拥立少子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后赵高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权,甚至欺君罔上,当着满朝文武演出指鹿为马的闹剧。为了扫清障碍,他还加紧离间二世与李斯的关系。 李斯对赵高的专权十分不满,便上书揭露赵高,二世百般庇护赵高。后来,李斯终被赵高诬

16、陷下狱。二世派赵高审讯李斯。赵高派了十余个心腹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讯李斯。李斯一开始以为是皇帝派来的人,便说出冤情。赵高便再派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找李斯验证口供,李斯怀疑这又是赵高耍的花招,便再也不讲冤情,也不改变口供,而承认自己有罪。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实施了五种酷刑之后,在咸阳街市腰斩。在和二儿子一起绑赴刑场的路上,他百感交集地对儿子说:“我多么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走出上蔡东门去追狡兔啊,可这哪儿还能办得到呢?”父子二人遂抱头痛哭,其三族家人悉数被杀。 “东门黄犬”后来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一、古代皇帝的称谓 “皇帝”这一称谓,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时代相沿不变,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皇帝还有特定的称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