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46273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9.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XXXX-2011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200-发布200-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 布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 Q/XXX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V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缩略语.3 4 参考模型.8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8 5.1 业务类型.8 5.2 设备类型.9 6 EPON 协议要求 .12 6.1 协议栈12 6.2 PMD 子层 14 6.3 RS 子层、PCS 子层和 PMA 子层14 6.4 MPCP15 6.5 OAM.22 6.6 10G-EPON 和 1G-EPON 的共存方式 .

2、62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62 7.1 OLT 网络侧接口要求 62 7.2 ONU 用户侧接口要求 63 8 以太网功能要求64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64 8.2 VLAN 功能 .67 8.3 VLAN Stacking 功能 71 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71 9.1 DBA 总体要求 71 9.2 OLT 的 DBA 功能要求 73 9.3 ONU 的 DBA 功能要求 73 10 多业务 QOS 机制.73 10.1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73 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73 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74 10.4 优先级标记.75 10.5 优先级队列机

3、制.75 10.6 流限速.75 10.7 优先级调度.76 Q/XXX XXXXXXXXX II 10.8 缓存管理.77 11 安全性.77 11.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77 11.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79 11.3 过滤和抑制.79 11.4 ONU 认证功能 .80 11.5 ONU 的静默机制 .83 11.6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83 11.7 广播安全.84 11.8 其他安全功能.84 11.9 异常发光 ONU 检测与处理功能.84 12 组播功能.85 12.1 组播实现方式.85 12.2 组播协议.86 12.3 分布式 IGMP/MLD

4、方式功能要求86 12.4 组播控制.89 12.5 组播性能要求.96 12.6 组播相关的扩展 OAM 功能要求.96 12.7 10G-EPON 和 1G-EPON 的组播共存 97 13 系统保护.97 13.1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97 13.2 设备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103 13.3 OLT 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103 13.4 配置恢复功能103 13.5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103 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104 14.1 总体要求104 14.2 OLT 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104 14.3 ONU 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104 14.4 ONU 的光收发机参数越限告警 105

5、 15 ONU 软件升级 105 15.1 概述105 15.2 ONU 软件下载的消息交互流程 106 15.3 激活和 Commit 软件镜像的消息交互流程.107 16 告警109 17 性能统计116 17.1 OLT 和 ONU 的性能统计要求 116 Q/XXX XXXXXXXXX III 17.2 性能统计参数越限告警117 18 节能要求118 18.1 总体要求118 18.2 ONU PON 口节能机制 118 18.3 节能参数要求120 19 语音业务要求121 20 TDM 业务要求 121 21 时间同步功能121 22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122 22.1 以太网

6、/IP 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122 22.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123 22.3 ARP/ND Proxy 功能要求 .124 22.4 电路仿真方式的 n64Kbit/s 数字连接及 E1 通道的性能指标124 22.5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125 22.6 可靠性要求125 23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125 23.1 OLT 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要求 125 23.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126 23.3 ONU 的远程管理功能 138 23.4 ONU 本地管理系统要求 142 24 设备硬件要求143 24.1 ONU 指示灯要求 144 24.2 ONU 开关与按钮 145

7、 24.3 Dying Gasp 及掉电保持时间 .145 24.4 设备标签145 25 其它要求145 25.1 环境要求145 25.2 电源要求146 25.3 电气安全要求14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1000BASE-PX20+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要求.148 A.1 1000BASE-PX20+类型定义.148 A.2 PMD 功能规范 .149 A.3 (1000BASE-PX20+)-D 和(1000BASE-PX20+)-U 收发器 PMD 到 MDI 的光特性149 A.4 1000BASE-PX20+收发器在 TP1 到 TP4 点的抖动(参考性规定).15

8、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EPON 系统 LLID 工作模式相关要求 153 B.1 EPON 系统 LLID 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153 Q/XXX XXXXXXXXX IV B.2 EPON 系统 LLID 工作模式协商过程 .153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扩展 OAMPDU 中操作对象的实例索引 TLV .156 C.1 概述.156 C.2 操作对象实例索引 TLV 的格式.156 C.3 操作对象实例索引 TLV 中的 LEAF值 156 C.4 ONU 端口编号实例索引 .157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OAM 管理对象 158 D.1 标准属性.158 D.2

9、扩展的属性.161 D.3 标准的操作.204 D.4 扩展的操作.205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EPON 系统搅动算法 .210 E.1 单重搅动与解搅动实现方案.210 E.2 针对 1G-EPON ONU 的搅动与解搅动方案.211 E.3 针对 10G-EPON ONU 的搅动与解搅动方案213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ONU 电源要求(暂定) 217 F.1 SFU 电源要求 .217 F.2 MDU 电源要求 .221 Q/XXX XXXXXXXXX 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以我国国家标准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10、)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接入网 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 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 EPON)和IEEE 802.3为基础,以增强EPON系统的互通性和运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在PON接口协议 (MPCP、OAM扩展等)、DBA和QoS、设备规格、二层交换功能与性能、组播、安全性、语音业务提供、 TDM业务提供、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新的和更具体的要求。 本标准在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2.1基础上编制而成,与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 V2.1的主要差异如下: 合并了 V2.1 修订 1 和修订 2 的内容 增加了 10G-EPON 功能要求 对

11、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1表述不清楚的内容进行修订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上海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历次主要版本的发布时间及测试验证情况为: V1.0于2006年2月发布,基于此版本于2006年4-5月进行了芯片级互通测试,基本实现了EPON芯片 级互通; V1.3于2007年1月发布,基于此版本于2007年3-4月进行了大规模的EPON设备评估测试,实现了 EPON设备大规模的、全面的、芯片级和系统级互通; V2.0于2007年12月发布,形成了

12、基本成熟的EPON标准; V2.1于2009年4月发布,并在2009年12月发布V2.1的修订1和修订2,在设备类型、增强的PMD子层 (1000BASE-PX20+)、ONU软件升级、ONU告警和事件通告、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光链路保护、光 链路测量和诊断、IPv6、ONU发射机电源关断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Q/XXX XXXXXXXXX 1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和万兆比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的参考模 型、业务承载能力和性能指标、业务接口类型、系统功能与协议、操作维护管理以及设备电气安全等 方面的要求,并对EPON

13、系统的PMD子层、RS子层以及MPCP、OAM以及业务层的协议互通性进行了详细规 范。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环境下的E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 在本标准中,1G/1G-EPON称为1G-EPON;10G/1G-EPON和10G/10G-EPON统称为10G-EPON,1G-EPON和 10G-EPON统称为EPON。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1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

14、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所有部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20185 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 98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 1054 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 YD/T 1082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T 1292 基于 H.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 YD/T 1475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530 接入网技术要求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

15、DSL2+) YD/T 1996(所有部分)接入网技术要求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YD/T 1771-2008 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 系统互通性 YD/T xxxx 接入网技术要求 EPON/GPON 承载 TDM 业务 YD/T xxxx 接入网技术要求 宽带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YD/T xxxx xPON 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第 4 部分:用于 10G EPON 光 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OLT/ONU)的光收发合一光模块 YD/T xxxx 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接口的反向馈电技术要求 CCSA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接入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EPON 系统 Q/X

16、XX XXXXXXXXX 2 ITU-T G.652 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 ITU-T G.983 基于无源光网络的宽带光接入系统(BPON) ITU-T Y.1291 分组网络支持 QoS 的结构框架 IEEE 802.1a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 4:提供商网桥 IEEE 802.1AS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桥接局域网中的时间敏感应用 的定时和同步要求 IEEE 802.1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3-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 求第 3 部分:CSMA/CD 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af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 求-第 3 部分:CSMA/CD 的接入方式及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 使用媒质相关接口(MDI)的数据终端设备功率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