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575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1.4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B抑商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解 题的关键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材料“政府规 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 为 官”体现的是抑商政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 “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

2、,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以上言论表明,班固认为财富分布不均的根源在于( )A豪党之徒兼并土地 B社会风气过度奢靡C徭役负担过于繁重 D权力介入经济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从 题中可知,国家放 宽管理时,民富。而国家加以干预时由盛而衰。因为它问的是根源,结合材料可知 D 符合题意。而 A 错误,材料讲的是对他们的兼并。 B 只是表象,C 属于 D。综上,本题选 D。【答案】D3 “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3、”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政府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商人利益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中可知此 时因为商品经济 的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国家也通过立法维护商人的利益,所以 A、B、D 皆正确,可排除。而国家直至清末甲午 战争后才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重农抑商政策才开始有所 动摇。 综上,本题选 C。【答案】C4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工商业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B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 ”为政

4、府增加了收入C唐朝时期对“市”的管理有所松动,特别是 “市”的交易空间不再受限制D古代王朝对私营工商业通常通过加重赋税的方式加以控制【解析】唐政府对商人和市场仍严格管制, “市”的交易空 间仍受限制。【答案】C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C D【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只会强化小农经济而不会加速它的解体。【答案】A6 “(清前期)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材料反映了苏州(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作坊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高考

5、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解析】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雇佣劳动关系。【答案】C71656 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 ,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 ,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 业文明的潮流之后, 导致中国近

6、代被动挨打。【答案】C8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解析】“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 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坊间 便称其“捉婿” ,这种近似金 钱交易的“捉婿”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了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明抑商有所松动,故选 D。【答案】D9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

7、)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解析】清朝前期,由于腐朽的封建 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材料所示清朝限制机户拥有百张以上织机,反映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答案】D10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 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 ”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

8、“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 较好,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相当强大,故 A 项排除;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D 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故 B 项正确。【答案】B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高考

9、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解析】从材料中“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的改善,使大量的百姓变的贫困,使游手好闲之人变成了盗贼。故此题应选 D 项。【答案】D12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

10、“海禁”政策的必要性 B “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解析】关键信息: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题干论述的是海禁政策的后果,排除 A 项,B 项正确;本题易因“顾 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而误选 C 项,其因是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D 项在材料中未能反映。【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 财之术在于“使农不 废耕,女不 废织,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也强调, “农为天下之本

11、务,而工 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 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因此要在“平日留心 劝导,使民知本 业之为贵 ”。材料二:(一) 限制通商口岸。( 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州古籍出版社)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其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内容:重视农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打击工商业。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闭关锁国政策。(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1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任意回答两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 年)正月 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 防其出入。永乐实录材料二:顺治末年(1660 年左右 ),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 东 ,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 许下水。凡溪河庄( 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 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请完成:(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2)明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从明朝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政策是否奏效?(3)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4)应如何认识和评价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答案】(1)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2)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该政策并没有奏效,明朝仍有一些奸商勾结倭寇,骚扰东南沿海。(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