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527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4《古代的经济政策》(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 新情景 激趣引航熏 全 1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了马夏尔尼勋锅训领的庞大使团。 他名义上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撒,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直接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 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当时对世界还是一无所知,乾隆皇帝断然拒绝了马夏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和英国人在严密监视下离开北京起程回国。 乾隆皇帝派出专使日夜兼程到各地传达他的命令: 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违者严惩!(转引自宁一、庞永三中国人惹谁了? )右上图是乾隆皇帝在热河接见马夏尔尼时的场景。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后来的史学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干的礼仪之争: 清政府

2、要求英国使团行三跪九中大礼,而对方则要求用冕见英王的礼仪: 行单腿下跪、吻手礼。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想一想: 马夏尔尼使团来华时中国奉行什么对外政策? 形成这种政策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提示: “闭关锁国”。政治上,清政府除了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外,还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来往会危及其统治;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 新知识 预习探索新知预习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 井田制(性质: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在该制度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CO)形成与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国王把二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

3、向国王交纳贡赋。G)瓦解加原因: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明为私田,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恤域内的土地为私产; 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回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2. 封建土地私有制(GD)确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讨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名在封建土地私有市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回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如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

4、制土地买卖,按人本和田言的多寡收取赋税等,但这些措施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和问题探索1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提示: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垦荒执潮,井田之外的大量芒地得到开垦,隐葡在私人手中,成为私田。(2)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和人民,开始出现土地的出祖、转让、赏赐与争夺,加剧了土地私有化的进程。G)庶民和奴隶大量逃亡,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使井田制维持不下去。(4)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运动,承认和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1原因: 商业虽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5、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 2. 演变阶段|时期| :上 内容 |影响此后的土建统治者大多继商蒜首信“重农抑商”, 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产生 | 战国 | 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 | 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西汉 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 大机的势力发展 重征税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明清 | 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断加征商税 济测 【特别提醒】 “重农挤商”系今人对先素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概括,古人没有使用这一词语。把它作为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传统政策,既缺乏连贯的史实支撑,也不能在概念、内涵方面取得一致。从中国十代史来看,“重农”可以说是一项基本国策,而“抑商”却不能作如是观。 古代“重商”的君王也有,“抑商”的君王也有,相对来说,先秦时期、宁元时期“抑商”色彩较淡,汉唐时期、明清时期“抑商”色彩较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