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2057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必修三第二章一轮复习,基本概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一、土地沙漠化,思考: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能源缺乏地区,防沙,固沙的植被遭破坏,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的农垦区,使沙化土地连片,过度放牧,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

2、牧民收入;利用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和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构建防护林,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沙坡头治沙的成功,使麦草方格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固沙方法,在后来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的地区,并且演化出了种种不同的面貌。,拓展阅读 这个简单的方形结构,却异常管用。中卫地区风向多变,然而无论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都可以被麦草方格有效阻挡。麦草固定住了地面的沙,也挡住了外来的风,在格子中间,气流通过时形成漩涡,使格子内的沙面形成沙漏式的凹面,沙子不容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在其中种上沙生植物。 另外,在麦草方格扎下四五年后,麦草会在流沙中渐渐腐

3、烂,这就给流沙中注入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稻草方格沙障,高立式多带挡沙墙,棉布充沙沙障,沙枣,沙拐枣,梭梭,柠条,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学以致用,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学以致用,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9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3.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

4、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学以致用,秘鲁沿岸的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A B C D 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是 A B C D,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2)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6分) (

5、3)石羊河水量减少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环境问题?(6分),(1)结合下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1)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小,因而径流量小。,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3)湖泊萎缩、干涸 ;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4)结合下图探讨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

6、源问题的途径。(8分),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二、红漠化,正在发展的红色荒漠,正在发展的红色荒漠,流失的红壤,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分布比较普遍。,“红色荒漠”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1.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2.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人多地少开荒种地,能源短缺砍伐森林,“红色荒漠” 形成原因,开采矿产资源,红壤的改良,土壤特性: 肥力低 酸性强 土质黏重,改良措施:,三、

7、石漠化,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1.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原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土层薄,(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人为原因,(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4).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石漠化的演变,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有山无水) 千里苗疆,难寻一寸沃土(有地无土),贵州,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四、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寒漠地区的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岩屑。,五、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

8、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1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六、水土流失,自主阅读: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广东佛山调研)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学以致用,(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受雨面积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学以致用,(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学以致用,(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续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拉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 B C D,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