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1683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三)阶段提升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8全国,25)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5年5考1.从模块内容看,本专题为高考的高频点之一。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政治、思想考查比例较高,经济考查有增多的趋势。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政治经济综合或思想、经济综合考查为主。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及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影响及出现的原因等。(2018全国,26)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017全国,26)唐代历史事实的史料辨析(2017全国,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特点(2016全国,25)唐代科举制的作用经济(2017全国,26)唐代南方经济发展

2、的影响5年3考(2017全国,26)唐代土地制度与自耕农的关系(2015全国,26)考查农业技术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思想文化(2016全国,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5年4考(2016全国,26)唐代统治者的观点对艺术地位的影响(2016全国,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2014全国,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主题一通史角度认识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主题综述】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士族经济遭到冲击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

3、差距政治上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针对训练1】 (2018重庆四模)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世袭政治的瓦解 B.理学思想的传播C.选官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隋唐以前,选官制度推行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因而官府定有谱局以考门第,隋唐至宋推行按才学选官的科举制,不再按门第选官,因而没必要再设谱官,故选C项。战国至秦汉时期,世袭政治即已瓦解,A项错误;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建伦理纲常,这与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无关,B项错误;材

4、料中由官修变为私修,体现家谱重要性的降低,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D项错误。答案C主题二从位高权重到分散相权的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主题综述】(1)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汉初丞相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2)皇权与相权矛盾激烈,汉武帝开始设置内侍机构,作为皇帝的辅助,以牵制相权。(3)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发展成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实质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封建社会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围绕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行,客观上有利于防止专权、惩治腐败。【针对训练2】 (2019河北保定模拟)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

5、、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据题干“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信息,可知只是宰相权力的分割,从而相互制约的因素产生,故选C项。答案C主题三隋

6、唐科举制体现的相对公平、开放思想【主题综述】(1)隋唐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2)科举制是面向全阶层的读书人,实行相对公平的竞争,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4)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针对训练3】 (2019四川内

7、江模拟)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解析据题干“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信息,可见科举制把用人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到对官僚政治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两种制度在方法上的不同,B项错误;材料无法得知是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项错误。答案C突破高考压轴大题观点提炼开放探究题(2016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答模板

9、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图文类观点论述型,且为求同类论证题,解题的题眼是“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第二步:紧扣题眼,概括观点。根据材料中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可知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按照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思考,迁移有关“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中国古代史实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角度,论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第三步:紧扣图文信息,论证说明。迁移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论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等,注意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

10、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1)历史观点论证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第一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第二步:我对观点的态度“如何”(怎么样);第三步: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2)解答要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