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39963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3.11.1 虞美人 苏幕遮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练习17虞美人苏幕遮(第1课时)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嫔妃(pn) 桎梏(k)溽暑(r) 毁家纾难(sh)B江浦(p) 不堪(kn)喟叹(ku) 雕栏玉砌(q)C鞭笞(ch) 小楫(j)龋齿(y) 病入膏肓(hun)D嗔怪(chn) 虞姬(y)骠勇(pio) 椎心泣血(zhu)答案B解析A梏g。C.龋q。D.椎c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寥廓幼稚候车室风尘扑扑B遨翔摇曳笔杆子通宵达旦C朱颜辛辣座标轴春花秋月D坍塌感慨摇篮曲孩提时代答案D解析A扑扑仆仆。B.遨翱。C.座坐。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2、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 犹:还C侵晓窥檐语 侵:侵犯D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答案C解析侵:渐近。 4下列摘自宋代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 B/C/ D/答案A解析属于婉约派风格,分别为晏殊的浣溪沙,姜夔的扬州慢,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豪放派风格,分别为辛弃疾的菩萨蛮,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5下列对词的表述,错误的一

3、项是(2分)()A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已经产生,晚唐五代渐渐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B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曲子”“曲子词”等。C词有题目和词牌,词的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词的名称。D依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答案C解析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在月亮坡村鳞次栉比的黄土地上,一棵棵梨树张开扇形的枝丫,姿态妖娆。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的梨园竟是座座荒山。云图书馆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的大数据管理,在运行后台,借阅情况都有相关的数据统

4、计和排名,哪本书最受学生欢迎,一目了然。今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宗明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统摄全文的总纲。“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名句将李煜的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患者治疗,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细菌一旦出现耐药性,再高明的医生也相形见绌。在飞驰的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高铁带来的便捷。A B C D答案B解析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等密集。适用对象不当。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使用正确。开宗明义: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使用正确。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

5、彻底。使用正确。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不合语境。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重复。7名句默写。(4分)(1)虞美人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2)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3)荷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李白论诗中的“,天然去雕饰”;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杨万里小池中的“,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清水出芙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小荷才露尖尖角阅读达标阅读苏幕遮,完成89题。(11分)苏幕遮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

6、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B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C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寄。D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雨风荷举。E这首词想象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答案AE解析A“侵晓窥檐语”是描

7、写小鸟破晓时分在檐头窥视、啼啭,而不是写作者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这两句描写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E.此项错误有二:其一,“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一语不符合词意,应是借向渔郎发问引出梦境;其二,评价为“手法巧妙”无误,说“想象神奇”则言过其实:以写梦境来抒发思乡之情,以及用“渔郎相忆否”发问,固然显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却也未达神奇程度。9周邦彦是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大词家,词誉极高。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上阕的“叶上”三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答:答案(示例)王国维的评价恰如其分,“叶上”三句写出了溽暑时节的清晨,雨后放晴

8、之际荷花的神韵。(2分)这三句描写准确,刻画生动,一个“举”字尤其传神:在旭日的照耀下,在晨风的吹拂中,圆圆的荷叶上面昨夜的雨水已经不见踪影,片片绿叶洁净圆润,个个昂首挺立在水面上。(2分)荷叶的形象突显出层次感平面的“清圆”和荷的挺举,展现出荷的精神抖擞,丰姿绰约。(2分)解析“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是答题的关键。答题时,首先要对这一评价阐述自己的看法;其次要说明理由,即重点分析这三句词是如何展现荷花的神韵的。语言运用10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境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3分)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因此,他往往能用看似平常的句子表达丰富内容,

9、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答:答案解析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李煜诗作风格形成的缘由及影响”,是句的原因,句点明写作对象,故在前在后,句紧承句。中“读者”照应句中“读者”,故紧承句。写李煜词的影响,排在最后。11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可以想象成五个电影镜头,

10、前四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要求:按照词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4分)场景深院小楼、春夜、月明人物李煜镜头一:李煜披上外衣,走上庭院的小楼,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院子里的虞美人花正在开放。镜头二: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手臂上,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镜头三:南唐后主王宫,规模盛大,气势恢宏的歌舞霓裳羽衣曲正在上演,舞女娉婷,千娇百媚;南唐后主李煜与众臣纵情欢娱,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镜头四:南唐的宫殿女墙颓坏,繁盛时期的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还在,但园囿荒芜,满目萧条镜头五:答案李煜手扶栏杆,俯瞰小院外,桃花在风雨中飘飘摇

11、摇,那载着落红的溪水流向远方,目睹此景,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不由发出一声长叹。解析镜头五要回到现实,要展现人物在当前处境中的状态。12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如果学生违纪违规,学校就有权对他进行处理,而这个权力一般由班主任行使。对学生进行惩戒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而不是为了侵害他们的权利。惩戒某些违纪违规的学生,就一定会教育好其他学生。对学生来说,一次惩戒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事实证明,所有班主任都是善用惩戒的班主任。惩戒某些违纪违规的学生不一定会教育好其他学生。答案一次惩戒不一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班主任不一定都是善用惩戒的班主任解析“一次惩戒”是为了教育学生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能起到洗礼的作用,语段的推断过于武断。“善用惩戒”是一部分班主任的做法,并不代表所有班主任的行为,显然这种推断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