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39590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公司锰系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第1章 总论1.1项目背景1.1.1社会意义在国家宏观大战略的有序引导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效激励下,西部地区尤其是大多数相对欠发达地区,通过推进工业化、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来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积极性不断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促进了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工业园区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简单的工业集聚发展成为链接全球经济的重要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1.2经济意义(1)我国钢铁工业“十一五”期间,2008年钢产量突破5亿吨,雄踞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2、但还不是强国。锰系合金产品是钢铁工业的配套生产设施,也是钢铁生产必不可缺的重要原料,俗称“无锰不成钢”。伴随钢铁产量的增加、品种的扩大、质量结构的优化,对锰系合金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可以说锰系合金产品市场是在相应的增大或增长,其在炼钢品种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合金工业逐步向大型封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节能环保、产品纯净等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建大关小”,并限期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力。该项目具有原料运输方便等条件,是冶炼铁合金较为理想的选择。(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项目选用33000kVA大型封闭式锰系合金电炉,并设置煤气回收装置,

3、不但生产优质产品,同时回收CO含量6070的高热值煤气,此煤气可用于烧结、发电等,从而可以降低能耗,起到增产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1.1.3任务由来*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管理要求,对所属项目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特委托我公司进行*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50万吨/年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01第60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第28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01第70号4) 中华

4、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105号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6) 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09第10号令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第49号令8)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3号令9)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5号令10)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1号令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第27号令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13) 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14) 高毒物

5、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1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16)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4号令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1.2.2技术规范和标准1)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6)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7)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6、GB50073-2001)8)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1)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1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15)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6)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7)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7、GB/T16758-2008)1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1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0)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危害信息指南GBZ/204-200721)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22)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009)23)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24)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2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

8、素(GBZ2.2-2007)27) 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28) 空压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29)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3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3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3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3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3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35) 工作场

9、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3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160.33-2004)3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3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GBZ/T160.13-2004)1.2.3基础依据1) 委托书2) 投资项目备案证3)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4)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1.3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1.3.1评价目的1.3.1.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

10、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3.1.2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1.3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1.3.2基本原则1.3.2.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1.3.2.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1.3.2.3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1.3.2.4遵循国家质量管

11、理的相关规定。1.4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以*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评价将对该项目投产后,生产运行中(不包括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1.5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投资专项经费概算等。1.6评价方法根据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复杂程度,有针对性地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经验法、检查

12、表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1.6.1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1.6.2工程分析法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1.6.3经验法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

13、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1.6.4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其它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6.5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评价项目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1.7评价程序1.7.1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

14、点。1.7.2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包括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1.7.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本项目评价程序见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拟订预评价方案确定预评价方案质控审查*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汇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预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专家评审*图1-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注1:*:质控审查由本机构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召开内审会。注2:*: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