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38064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道“白改黑”的实用探索工程概况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县道304线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白改黑”)试验段位于洛江区河市镇新庵岭村(X304 K10+200K12+260处),路线分为正、复线单向通行。该路段自1997年竣工通车(复线于2001年通车)以来,长期受重载交通影响,路面出现了裂缝、断板、破碎、错台、不均匀沉降等病害,通行不畅并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亟需进行路面大修改造。2012年5月,泉州市公路局将县道304线新庵岭段路面改造正式列入计划并予批复。改造方案设定为“白加黑”与“白改黑”两种类型,改造后公路等级标准不变。本次改造路段全长3.9公里,工程预算总造价

2、为1582万元。 主要结构类型及施工工艺 泉州市公路局与福州大学、泉州市路桥协会共同协作对该试验路段路面结构类型进行研究,经多次反复论证,确定六种典型沥青面层加铺改建结构。“白改黑”路面典型结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处治 高聚物注浆处治 在正线K10+200 K12+260路段,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板底脱空,首次采用高聚物注浆处治,注浆面积400。注浆前采用贝克曼梁法检测旧水泥板弯沉与接缝传荷能力,分析路基路面病害情况,拟定注浆方案。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流程为:脱空板检测钻孔下注浆管注浆注浆后复测封孔。对平均弯沉大于45(0.0lm m)或弯沉差大于4(0.0lmm)的板块、板块纵横缝及裂缝进行注

3、浆。通过注浆前、注浆后的弯沉检测差对比,注浆后弯沉平均值降低30%以上。 旧水泥路面破碎板修复处理 在“白加黑”试验段内,针对严重脱空、断板、破碎板及错台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重铺处理,修复面积660。在试验段起点与终点处,为保证新铺沥青路面与旧水泥路面衔接良好,按沥青结构层厚度要求设计台阶式过渡段,过渡板采取重铺处理,既保证了基层强度,又增强了沥青层与基层的粘结,有效解决了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衔接处常见的沥青层推移、松散、脱落、跳车等病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裂)缝处理 在“白加黑”试验段内设定的三种结构各分两半。其一,在旧水泥板上滚涂AMP-LM二阶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然后采用自粘式玻纤格栅贴

4、缝压稳固定;其二,旧水泥路面经铣刨拉毛后,直接进行下基层或底面层施工。前者施工方法:在旧水泥板纵横缝及裂缝处缝宽50cm位置涂AMP-LM_阶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紧跟张贴80kN自粘式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通过以上对比,分析AMP-LM二阶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加玻纤格栅对缓解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推移等病害所起的作用。橡胶应力吸收层铺设 正线K10+200K10+740段,采用加铺1.5cm厚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使用碎石同步封层车半幅施工一次成型。橡胶沥青用量控制至2.6k g/,碎石粒径控制在l0mm15mm,撒铺量22k g/23k g/。采用26T胶轮压路机碾压45遍,初压温度不低于150,复

5、压温度不低于130,终压温度不低于120。 本路段同时作为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立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生产工艺研究科研项目的试验路平台,在试验现场直接获取科研数据,为福建省今后在“白加黑”、“白改黑”施工中推广应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裂压稳 在“白改黑”试验段(复线Z K10+3002 K11+680段),采用H H T-3智能连续强夯机对旧水泥路面板进行打裂压稳。施工工艺流程:旧路弯沉与模量检测确定单位击实功打裂清扫表面碎渣26T胶轮压路机碾压旧路打裂后弯沉与模量复测。H H T3智能连续强夯机采用液压缸将锤重3吨的锤体提高到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击打旧水泥面板。

6、该锤头底部呈梅花状的5个凸起锤眼,眼径较小,锤击后使路面产生45角的斜向微裂,打裂后板块互相嵌锁、稳固,裂缝均匀、裂板尺寸适中,能避免由于锤击而产生次生脱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在“白改黑”试验段(复线ZK11+828ZK12+260段),采用GZL600型共振破碎机对旧水泥板进行碎石化处理。施工工艺流程:旧路弯沉与模量检测确定工作频率与振幅碎石化26T钢轮压路机洒水碾压破碎后弯沉与模量复测。共振破碎机对路面进行高频按触打击,振动频率在44Hz55Hz范围内,通过调节锤头的振动频率,使其接近水泥板的固有振动频率,激发水泥路面形成共振,使水泥板实现完全碎石化。通过在碎石化后的路段选择有代

7、表性节点进行断面开挖检测发现:在路面强度较好的路段,碎石化层颗粒分布均呈“金字塔”状,水稳基层未见开裂;在路面强度较差的路段,破碎分块分布不均,且水稳基层出现裂缝或碎化下沉。 针对碎石化后路面检测强度较差的Z K11+8282 K11+848段,采用半柔基层灌浆试验。半柔基层试验段全长20m、旧板厚度22cm,采用平均水泥用量8.3kg/,加水搅拌后直接在碎石化后基层注浆,小型振动碾压机帮助渗透,使胶浆能充分均匀地渗入基体骨架空隙中,待胶浆硬化后洒水养生。半柔基层灌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局部强度较低路段进行补强处理,间接提高了碎石化施工均匀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微粘结级配碎石( 2%) 在“

8、白改黑”试验段(复线ZK10+300ZK11+680段),采用铺设12cm-20cm厚2%微粘结级配碎石来阻隔旧水泥路面接(裂)缝反射至沥青面层。本次在福建省内首次引入微粘结级配碎石的概念,并将微粘结级配碎石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升级改造中,在全国尚属首例。 本试验段碎石选用闽南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砂选用机制粗中砂。微粘结级配碎石混合料配合比为:水泥:0mm4.75mm碎石:4.75m m-l0mm碎石:lOmm-31.5mm碎石=42:724:480:910,由该配合比组成的级配为连续级配。试验得到2%微粘结级配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5.4%,最大干密度为2.164gcm。拌和设备选用配有自动

9、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拌和机,拌和力求均匀,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到工地,用摊铺机全断面一次铺筑成型,12T-15T静压式三轮压路机进行稳压,然后用25T以上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碾压后封闭交通养生。 笔者认为:在旧路基路面强度适中,且路基排水稍差的路段,推荐微粘结级配碎石作为“白改黑”基层(垫层)较为合理。沥青混凝土层施工 为严格控制与把握试验路段各结构层的施工工艺与工序质量,对每批次集料进场、拌和料配制、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进行全过程全面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运输温度、摊铺碾压温度、摊铺与碾压离析问题、压实度、各层弯沉值等,并收集各沥青层每50m路面图像。

10、通过以上管理,对各沥青层施工进行适时调整,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铺筑质量,建立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采用南安生产的凝灰岩碎石、洛江罗溪生产的辉绿岩;形状近立方体,石质坚硬、耐磨、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符合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要求;细集料采用南安丰州产机制砂,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的级配,符合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沥青混合料采用L B-1000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进行拌和,生产率为60T/小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和,经拌和站试拌合格且路面上做好摊铺准备后,才进行大量生产。在生

11、产过程中,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及时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为-0. 1%+0.2%。路面性能信息化监测监控探索 本项目在施工中埋设了光栅应变传感器(46个)、土压力盒(14个)、温度传感器(51个)等多种现代化监测技术设备,结合自动气象采集站,组成完整的路面长期性能信息化监控系统,对沥青加铺路面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环境场等路面动态物理力学响应进行长期监测,可持续提供路面动态数据,为今后分析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试验路各典型结构优劣、确定适合本地湿热气候的路面结构提供宝贵资料。气象资料实时采集 路面的应力与应变直

12、接与环境场密切相关,在路面智能化探索过程中,在邻近河市公路站架设自动气象采集站,采集该路段的小气候气象数据,作为路面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基础数据。沥青路面结构应变场动态监测 利用光栅应变传感器对试验路典型 加铺结构进行沥青层底应变监测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光栅应变传感器布置方案设计、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现场安装埋设、典型结构沥青层底应变采集、数据分析等。微粘结级配碎石与碎石化碎石层应力水平监测 利用土压力盒对微粘结级配碎石层和碎石化层底面、顶面和侧面进行应力水平的动态和静态监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压力盒的布置方案设计、安装埋设、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 沥青路面动态响应分析利用D H610加速度传感器对旧水

13、泥混凝土加铺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DH610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方案设计、加速度现场监测、 数据分析等。沥青路面温度场监测 利用热电偶和静态温度测试系统对试验路典型结构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布置方案设计、温度传感器的现场安装埋设、典型结构温度场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 路面性能测试 测试比较不同轴型、轴重、车速、作用位置对旧水泥路面板加铺沥青面层结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路面动态响应等的影响。工程主要配套项目的实施 沥青路面完成后,根据本路段自然条件与设计、养护的要求,对整个路段的排水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景观整治、绿化美化进行进一步宪善,力争将该路

14、段打造成一条智能化与生态美化的公路。 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有效处治新旧路面界面中积水多雨潮湿地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后,路基中毛细水上升、路表水下渗,均聚积在新旧路面界面间,特别是在纵坡起伏的凹部处,积水较集中,导致新旧结构层黏附力下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抗剪切应力差,易造成脱层、网裂、车辙和变形。以前常采用每20m处设置-50mmPVC横向排水管,但还是很难解决排水问题。碎石化路段设置3cm沥青表处下封层的合理性探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表面凹凸不平、较松散,在此基层表面加铺3cm沥青表处下封层,由于厚度较薄,混合料大部分渗入碎化后基层的空隙内,难以施工,且结构层黏附性及

15、柔韧性较差,建议采用5cm-6cm沥青贯入式取代。 ATB-25密级配与ATPB-25开级配沥青碎石层的施工比较 本试验路的ATPB-25开级配沥青碎石层沥青用量为2.5%,而ATB-25密级配沥青碎石层沥青用量为3.57%,相比之下可节省沥青用量30%,成本较低。ATPB基层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及时排走滞留在路面内部的水分,并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但如果采用半封闭式施工时,表面易松散,对不具备全封闭施工条件的路段,建议不要采用。 沥青混凝土材料选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地材紧缺,大规模生产中,经常停工待料,“找米下锅”,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泉州地面的地材料场少且分布不均匀,路面用的石料供应紧缺,特别是能与沥青结合黏附性达到5级的碱性石料更是稀缺。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水损害能力,添加抗剥落剂,也存在争议。经设计选取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材料发生变化的情况,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达到设计范围值要求,必要时需要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具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具配套的优劣,制约着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