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47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结果的“误差”无关。答案:D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泌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摄取营养B气体交换C调节水盐平衡 D物质运输解析:内环境中过

2、多的无机盐主要经肾脏和汗腺排出,所以皮肤和泌尿系统可调节水盐平衡,C正确;摄取营养是消化系统的功能;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具有物质运输功能。答案:C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 D血糖含量偏高解析: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答案:C4第二届“武汉国际马拉松赛”在大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B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C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D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

3、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解析: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A错误;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B正确;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答案:B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手脚磨出的“水泡”中主要是组织液C血浆中的水主要来自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D激素可以从组织液中进入血浆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成分和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所以A错误。答案:A6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

4、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pH通常为_,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生成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浆pH低于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生成_,这样,血浆pH就相对稳定了。(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该物质通过_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血浆pH不会升高。(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和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浆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答案:(1)7.3

5、57.45H2CO37.35水和CO2(2)下降NaHCO3乳酸钠、水和CO2(3)NaHCO3肾脏(4)H2CO3NaHCO3pHA级基础巩固1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机体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胰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解析:A项中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项中胰腺和唾液腺产生的消化

6、酶会排放到消化道内,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D项中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因而其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2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答案:A3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不需神经系统的参与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水等C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D免疫系统是机体

7、的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解析:血浆中的pH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例如当pH降低时,可以通过呼吸运动的加强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B处于寒冷环境中,酶活性增强导致代谢加快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受体内环境的影响D体温过高时,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解析:严重腹泻时,机体会丢失水和无机盐;人是恒温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的体温不变,酶的活性不变;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受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答

8、案:D5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见效更快。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血浆组织液淋巴ABC D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答案:B6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解析: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答案:D7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为毛细血管壁

9、,为红细胞,为血浆,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缺氧时,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pH的变化C中的氧气到达需要经过4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D与相比,中含有蛋白质,而中不含蛋白质解析:中的氧气进入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到达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经过1层膜,共4层膜,并且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肌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即发挥作用的是NaHCO3;为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由于血浆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所以与相比,中含蛋白质较少,

10、但不是没有。答案:C8下图所示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解析:图中的BC段乳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答案:BB级能力训练9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

11、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解析: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每一个理化性质对健康人而言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所以A选项不符合要求。而稳态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来讲是必要条件,如温度和pH的变化将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活性,机体内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C、D选项错误。血浆中转氨酶数量变化可以作为诊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因为转氨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但如果肝功能

12、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就会使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使血浆中转氨酶的数量高于正常人,以此作为诊断肝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答案:B10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填“会”或“不会”)改变。(2)Na可与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体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解析:(1)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红细胞放入其中之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量相等,所以细胞的形态不会改变。

13、 (2)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是HCO、HPO等,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人体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答案:(1)不会(2)HCOHPO7.357.451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ol/L的盐酸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解析:(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以便与加入盐酸后的pH作比较,得出pH稳定与否的结论。(2)清水组加入盐酸,酸性增强,pH应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