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47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12章 章末评估检测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章末评估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表示内环境主要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解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大部分血浆可以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又可以回渗到血浆,所以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有些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内成为淋巴液,但淋巴液不能回渗到组织液,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内。答案:B2下列物质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血红蛋白葡萄糖解旋酶二氧化碳唾液淀粉酶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尿素胰岛素ABC D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解旋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唾液

2、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而唾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答案:B3.如图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暂时降低DX、Y、Z的成分及其含量完全相同解析: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X是组织液,根据XZY的单向箭头可判断,Z为淋巴,Y为血浆。若Y(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Y的渗透压会升高;X(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经过Z(淋巴)进入Y(血浆)中;肌细胞若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X(组织液)会导致X的pH暂时下降,但在缓冲物质的作用

3、下,很快会恢复稳定;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答案:D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直接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B CD解析:由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大量渗出到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增多。答案:B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CATP的合成和分解D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解析:兴奋在两个

4、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其过程为: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膜就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识别和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答案:B6(2018天津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5、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错误。答案:A7.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a、b、c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结构乙表示垂体B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D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甲分泌激素a解析:读图知,结构乙表示垂体,A正确;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答案:B8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B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激

6、素C的释放量比之前有所增加C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会形成渴觉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解析:图中的A是下丘脑,B是垂体,C是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导致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答案:D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解析: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正确

7、;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会改变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正确;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答案:D10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解析: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答案:A11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影响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8、A BC D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从而通过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另外,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血糖的调节有关。答案:D1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解析: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A错误;吞噬细胞属于白

9、细胞的一种,它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答案:B13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对抗EB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B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消灭被EBV侵染的细胞D被EBV感染后,人体只能产生一种抗EBV的特异性抗体解析: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发挥作用;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

10、原失去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EBV有多种抗原蛋白,被其感染后,针对多种抗原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答案:D14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数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注射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A效应T细胞 B绵羊红细胞C浆细胞 D记忆细胞解析: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第二次注射绵羊红细胞时,记忆细胞识别该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答案:D15下列疾病中,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低而引起的是()A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B接触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C类风湿性关节炎

11、D艾滋病患者感染念珠菌引起死亡解析:接触动物毛屑引起过敏性鼻炎和接触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均属于过敏反应,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也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答案:D1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提解析:本题考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发挥作用必须与靶细胞结合,调节靶细胞的活动,A项错误。抗体与抗

12、原特异性结合,并不作用于细胞,B项错误。血液中淋巴细胞种类很多,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不都是记忆细胞,C项错误。神经冲动是可以传导的兴奋,兴奋的产生必须形成局部电流,D项正确。答案:D17.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解析: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即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A错误、C正确;由图可知,甘氨酸通过胞吐方式被释放

13、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答案:C18若对健康幼龄狗分别作如下表实验处理,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相符合的是()选项实验处理实验结果A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加快B摘除胰腺,注射适量的胰岛素血糖正常,生命活动正常C摘除性腺,饲喂适量的雌性激素出现雌性第二特征D摘除垂体,饲喂适量的生长激素生长发育正常解析: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也不起作用,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表现为发育迟缓,新陈代谢减慢;胰腺中的胰岛既能分泌胰岛素又能分泌胰高血糖素,故摘除胰腺

14、注射胰岛素,血糖浓度不会维持正常水平;性腺分泌性激素,摘除性腺饲喂适量的雌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饲喂后能被消化道中的酶催化水解而失去作用。答案:C19将小鼠的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一段时间后从家兔体内提取的血清能使小鼠的T细胞出现凝集现象,而未实验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的T细胞出现凝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小鼠的B细胞引起家兔发生细胞免疫B导致T细胞凝集的物质是小鼠B细胞产生的抗体C实验说明家兔和小鼠的B细胞能产生相同的抗体D实验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解析: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入家兔体内,其会引起家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该抗体是由家兔浆细胞产生;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故小鼠和家兔的B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故可判断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D20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Bc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