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46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八单元 主题20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含答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20:弱电解质的电离命题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2016年全国卷,13)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H+)c(CH3COOH)减小。()(2)(2016年全国卷,13)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NH4+)c(Cl-)1。()(3)(2016年江苏,7)室温下,稀释0.1 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4)(2016年四川理综,4)0.1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A。()(5)(2016年天津理综,4)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是弱

2、碱:NH4+2H2ONH3H2O+H3O+ 。()(6)(2015年重庆理综,3)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7) (2015年重庆理综,3)25 时,0.1 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答案】(1)(2)(3)(4)(5)(6)(7)2.2017年全国卷,28(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解析】氢硫酸不能与NaHCO3溶液

3、反应,说明酸性H2SH2CO3,A项能比较;相同浓度时导电能力越强,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故可判断酸性H2SH2SO3,则c(H+):H2SH2SO3,故酸性H2S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解析】己二酸是二元弱酸,其第二步电离的程度远小于第一步电离,由图可知,同pH时,曲线M对应横坐标的数值较小,故曲线M为己二酸的第二步电离,曲线N为己二酸的第一步电离。Ka2(H2X)=c(X2-)c(H+)c(HX-),当lgc(X2-)c(HX-)=0,即c(X2-)c(HX-)=1.0时,c(H+)10-5.4

4、molL-1,由此可得Ka2(H2X)10-5.4,A项正确;由上述分析知,曲线N是己二酸的第一步电离,即曲线N表示pH与lgc(HX-)c(H2X)的变化关系,B项正确;在NaHX溶液中,HX-的电离常数Ka2(H2X)大于其水解常数(KwKa1),则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c(H+)c(OH-),C项正确;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即pH=7,lgc(X2-)c(HX-)0,即溶液中c(X2-)c(HX-),D项错误。【答案】D6.(2016年浙江理综,12)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 时,HA的Ka=6.2510-5,H2C

5、O3的Ka1=4.1710-3,Ka2=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 ,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C.当pH为5.0时,饮料中c(HA)c(A-)=0.16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O3-)+c(CO32-)+c(OH-)-c(HA)【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AH2CO3HCO3-。A项,充CO2的碳酸饮料与未充CO2的饮料相比,前者HA的浓度较大,抑菌能力较强,错误

6、;B项,提高CO2充气压力,CO2的溶解度增大,使HAH+A-平衡向左移动,c(A-)减小,错误;C项,因为HAH+A-,Ka=c(H+)c(A-)c(HA),故c(HA)c(A-)=c(H+)Ka=10-56.2510-5=0.16,正确;D项,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CO3-)+2c(CO32-)+c(OH-)+c(A-),结合物料守恒:c(Na+)=c(A-)+c(HA),所以,c(H+)=c(HCO3-)+2c(CO32-)+c(OH-)-c(HA),错误。【答案】C7.(2016年全国卷,26节选)联氨(N2H4)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

7、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答案】8.710-7N2H6(HSO4)28.(2015年福建理综,23节选)25 ,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Ka1Ka2H2SO31.310-26.310-8H2CO34.210-75.610-11(1)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2)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答案】(1)c(H+)c(SO32-)c(HSO3-)(2)H2SO3+HCO3-HSO3-+CO2+H2O命题角度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

8、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以及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中各点的电离程度的比较备考启示在复习中,应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基础,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及其应用,重点训练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与电离常数的变化关系方面的试题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1.概念注意:(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如AgCl、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两边用连接,弱电解质用连接。(2)多元弱酸分步

9、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的电离:、。(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书写时一步完成,如氢氧化铁的电离:。(4)酸式盐a.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Na+H+SO42-。b.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CO3-、HCO3-H+CO32-。注意:在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2.电离平衡的特征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

10、衡移动,电离程度。4.电离平衡的移动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移动的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实例(稀溶液)CH3COOHH+CH3COO-H0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c(H+)导电能力Ka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不变加HCl(g)向左增大增大增强不变加NaOH(s)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增大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影响的四个“不一定”1.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不一定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小。因为温度不变,Kw=c(H+)c(OH-)是定值,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c(H+)减小

11、,故c(OH-)增大。2.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不一定减小,如对于CH3COOHCH3COO-+H+,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CH3COOH)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而不能消除,再次平衡时,c(CH3COOH)比原平衡时大。3.电离平衡右移,离子的浓度不一定增大,如在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或加少量NaOH固体,都会引起平衡右移,但c(CH3COOH)、c(H+)都比原平衡时要小。4.电离平衡右移,电离程度也不一定增大,加水稀释或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都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加水稀释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在线反馈全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部分弱酸、弱碱、水 H2CO3H+HCO3-HCO3-H+CO32-Fe(OH)3Fe3+3OH-=向右增大向右增大向左减小向右增大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0.1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AB.室温下,稀释0.1 molL-1 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