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37175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北京某商厦承诺,如果小学生把废电池交给他们,按数量多少可获得从“列兵” “少将军长”等不同军职作为奖励。原来这是商家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公益活动。有人批评说:用废旧电池换官当,有点不严肃。也有人认为:孩子当然不会把“官”当真,用这样的方法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废旧电池回收难问题,何必求全责备。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1)审题:材料是评论型,所叙问题,即评论点;核心指令是:“表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 (2)命题与构思: 1 求全责备者戒引论:简叙材料主

2、旨,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商厦的作法对,求全责备错。本论:理由:判断对错,应主要看出发点和效果。商厦的作法,既提高了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又切切实实为环境保护做出了一份贡献,不应该对他们求全责备,否则,没人愿做公益事。对社会上喜欢求全责备的人提出劝戒。结论:倡导人们都来关心环保,多做对社会和青少年有益的事。多行动,少指责,不要求全责备。2 方法与效果:引论:强调方法与效果的统一。本论:某商厦回收费旧电池的行动是应该赞赏的,但奖励 “军职”的作法欠妥。 1此法使少年儿童在收集废旧电池的过程中,只关注军职而忽视环保意义;2容易助长少年儿童做事讲回报的不良思想; 3亵渎了神圣的 “军职” 。应该采用既能

3、保护环境,又能提高少年儿童有环保意识的好办法。 提出更好的办法:1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跟环保有关的活动:看环保电影、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参观污水处理厂和环境保护区等。 2改换奖励办法:戴小红花、授环保小卫士称号等。结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注意方法和效果的统一。2 成功类作文(1)适应范围:自信、进取、拼搏、奋斗、勇气、有志、苦乐、言行、毅力、意志。(2)转换题目:1成功的关键2成功的秘诀3言与行 7苦与乐16谈机遇5逆境与成材6可贵的进取精神7善败者不亡9我的苦乐观 10不知足者常乐11人贵有志12要善于战胜自我13自强者胜 14信念的力量是无敌的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6勤奋出成果 (3)论

4、据:1司马迁遭宫刑后,著史记 ,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2无韵与离骚” ;2李时珍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 ;3曹雪芹 “举家食粥酒常赊” ,写红楼梦 “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4贝多芬双耳失聪,写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 5张海迪下身瘫痪而自学成材;6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为一项发明做了近八千次实验。他说: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种方法是行不通” 7美著名社会活动家海凯勒,盲、聋、哑,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学会说话,读完大学,掌握五种文字。成为令世人敬重的人物和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她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4)名言:1

5、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童第周)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3、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 17 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 “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 “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1)审题:材料是引发型,所供材料即引发作文的基点; “自选角度”是核心指令。 角度提示:要打破思维的定势;局部和全局;教师循循

6、善诱;教育对人一生有重要影响;要做有心人。 (2)命题与构思: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 局部和全局引论:材料所述,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部,而忽视事物的整体。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本论:如果不打破这种思维的定势,我们看问题就未免失之偏颇,做事情就难免铸成大错。例如,战争、商战、投资、炒股结论:我们看问题,做事请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定势4、前不久,北京一位女学生打电话未通,被强行收取一元钱电话费。女学生在消协的帮助下,获一元钱的赔偿。有人听了这件事后说: “一元钱,还不够跑腿钱呢。 ” 你怎么看

7、以上这些现象?请你给报社编辑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信,谈谈你的看法。(1)审题:材料是评论型。 “女学生”的做法和有人的话是评论点,核心指令是 “你是看法” ,书信体裁。 (2)命题和思路:小事不小 、 由索赔一元钱引发的思考 引论: “女学生”获一元钱的事虽小,但她反映了服务性行业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大问题。 “有人”的话是错误的。 本论:叙述 “女学生”所遇问题的普遍性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消费者遇到的此类问题大多不愿追究,怕麻烦,时间一长就使这些服务性行业养成了不良的作风;有关部门管理不利;服务人员素质低。 如果任其发展的严重后果。3赞 “女学生”做法的正确性及社会意义。 结论:希望有

8、关部门加强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消费者应向 “女学生”学习,及时追究违规者的责任;服务人员必须提高素质。 5、一位老编辑对自己看到的一篇稿件表示不满: “看不懂,什么帅酷毙了这些语言糟粕要清除!”另一位年轻的编辑表示了相反的意见: “稿子内容很好,如果把这些语言都删去,会不会失去了原有的语言风格?”如果你是编辑,你对以上争论的内容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自拟题目,联系社会实际;不少于 800 字。(1)审题:材料是评论和引发型。所述内容既是评论点,又是引发点;核心指令是: “联系社会实际” 。 (2)命题和思路: 1 谈清除语言糟粕的必要性 、 应该清除语言糟粕 、 是 “糟粕”还是

9、“风格” : 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论:论述近年来语言糟粕泛滥的严重性,论证清除的语言糟粕的必要性和意义;联系类似的社会现实。结论:提倡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2 浅谈语言风格 、 谈保留语言风格的重要意义 。 引论:简述材料提出看法。 本论:语言的发展变化形成不同时期特定的流行语言,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保留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功能,增加语言的表现色彩,显示语言的特殊魅力,促进汉语言的不断发展。语言和语言风格的形成,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些新兴的语 言已被广泛运用并约定俗成,经常运用在人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中,任何人也无法清除。

10、 结论:作为世界第一大语种的汉语,要保证它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吸收那些新鲜而生动形象的语言。6、报载:今年高考时,某考点的家长要求校方捉尽校内鸣蝉,以防“蝉噪”干扰高考;又某考点家长自动组织起来,阻止机动车从考点旁经过。家长可谓用心良苦,可诸事难遂人愿,蝉照样叫,车照样行,也没听考生受到什么影响。 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感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 字。(1)审题:材料是感发型,所述材料是感发的基点; “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感想”是核心指令。 (2)命题和思路:可怜天下父母心引论:简述材料,指出家长此举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致。关心子女考试本父母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这些父母的

11、做法,似乎太过。本论:考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是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不用功,把你放在世外桃源也未必考好。家长紧张到如临大敌甚至草木皆兵的程度大可不必。考生在考场上,精力高度集中,除非特别大的声响,一般不会对考生造成干扰。奉劝家长,大可不必草木皆兵,甚至做拦车、捕蝉之举。近年来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高考前和高考中,有给孩子包租饭店客房,为孩子站岗放哨的;有全家人噤若寒蝉,不敢大声说笑的;有断绝孩子一切外界4来往,不准通信打电话的似乎社会上一切发声之器都应停息,自然界一切发音之物均应灭绝。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不能使考生感到轻松,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考生临场发挥。结论:希望家长不要再做

12、这种贻笑大方之举,还子女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会更有利于您的孩子考出理想的成绩。7、有人骑自行车从北京到西藏;有人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还有一位妇女,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到原始森林去观察动物,在森林里生活了很多年。小 A说: “这些举动很有意义,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去试试。 ”小 B 说: “有意义是有意义,但我可不想去干。 ”小 C 说: “这些人简直是闲得无聊,没事找事。” 请以其中一种意见为中心议题,兼评其它两种看法。题目自拟,不少 800 字。(1)审题:材料是评论点,核心指令是 “以其中一种意见为中心议题” 。(2)命题与思路:赞可贵的探索精神 只有探索人类才能发展引论:看了材料中三个

13、人的意见,我认为,小 A 的话是对的,青年人就应该有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本论:人类社会有许许多多未知的领域,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索,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人类才不断发展了自己。试想,如果没有人去探索,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条件怎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许多多具有探索精神的人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的张衡、蔡伦、黄道婆、李时珍、毕生、张天右、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茅以升、陈景润等;外国的牛顿、哥白尼、加利略、爱因斯坦、加加林、居里夫人等。材料中所述的三种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探索精神,才做出了一般人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的壮举。因此, A的意见是正确的。小 B 承认 “这些举动很有意义”

14、 ,但他不愿付诸行动;小C 则认为这些人是 “闲得无聊,没事找事”是错误的。假如人们都抱着这种态度,那些未知的领域还有谁去探索呢?结论:希望每个人都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行动,去征服那些前人未解的难题,去探索那些前人未知的领域,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8、大自然中的许多物质,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祸。例如太阳,它给人们光明、温暖、能量和健康,也给人以干旱和灼伤。可以这样说,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请你就以上话题 (1)审题:材料是引发点,核心指令是 “就以上话题” 。 (2)命题与思路:浅谈事物的利与弊 引论: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 ”本论:任

15、何事物的利与弊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像材料所述的事物是很多的。坐飞机速度快,但危险性也相对较大,可人们喜欢坐;鸡蛋有营养,可胆固醇高,但人们照吃不误;手术可以治病,但是很痛苦,可患者还得做。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如美玉微瑕,也都或多或少有些缺憾:黄河和长江哺养了一代代华夏子孙,但它也常给人们带来水患;孔雀开屏漂亮,单露出了屁股;维纳斯美丽,但她断了胳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德心地善良,可相貌奇丑。而我们并不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有了缺陷就讨厌它们,而是照样喜欢它5们。如果把这个道理引申到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人不应求全责备。结论:我们希望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去争取和创造完美;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去苛求一切事物,更不应去苛求任何一个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请你就以上话题写一篇不少遇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9、“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请就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材料是引发点,核心指令是“就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7(2)命题与思路:心底无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