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6730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一: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我们教师队伍中又有一名同仁上榜,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老师,支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她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并感动了我。 支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事。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一个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她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选择离开,过上别人认为幸福的生活,但是她选择了孩子,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支老师一干就是36年

2、。36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她坚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了尽善尽美,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使大山里的孩子有机会沐浴书香,她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这些,都展现了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无尽风采。 我也是一名教师,我的待遇和支老师相比要好很多,但是,我仅仅把工作当成了工作来干,看完她的事迹,让我想了很多,支老师在工作中的那种坚持深深的感动了我,同样是教师,可她却用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态度和一种坚守,默默奉献着。 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

3、虽然不能像支老师那么伟大,但我可以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学习她敬业爱岗、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敬业与爱岗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教师只有爱这个职业,才能珍惜这个职业;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能不辱于使命。教育不是一人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把这个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敢于担当、勇担重任、尽心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学习她们舍己为人、真善美的品质。有一句谚语:“爱自己的孩子是

4、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蕴含着至善和博爱,这也是支老师身上真善美的体现。支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山村,在亲情与工作这把秤杆上,她选择工作为先。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我们要秉承这种传统美德,就要向她一样本着勤道乐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至善大爱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她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不是职业造就教师的辉煌,而是教师铸就职业的辉煌,正因有支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无悔执 教,坚守那份清贫的职业,坚守那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坚守那份无悔的人生,才铸就教师职业的辉煌,

5、谱写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她学习,就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巩义市北山口镇北山口小学 白爱花 2017年1月14日 篇二: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是谁,让你在2017年为之动容?是谁,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题记 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站上感动中国的舞台。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闪光灯。但这个舞台,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这舞台一样,朴实无华,但他们却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的年代选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们,感动了中国。在他们其中,有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国

6、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年届九十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段爱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坚持出诊的仁医吴佩兰;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有荣誉迟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还有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他们,都有着同一种精神奉献。 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刘盛兰。他是一位标准的“五保”老人,七年来坚持拾荒助学,而自己却几乎未尝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许多的食物都是捡来的。就是

7、这样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这七年来所 寄出的金额竟多达七万余元,前后共资助了一百多名贫困学生!七万元,对于这样一位“吝啬”得连馒头都舍不得买的老人,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金额!七万元,或许仅仅是企业家随手抛出的一张支票。从一方面来说,那些企业家们的确是富有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刘盛兰老人的精神财富是他们不能用金钱换来的。 刘盛兰老人为这些学生们倾其所有他在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许在茫茫人海之,我们不能寻觅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却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有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或许,他的身体已经变得佝偻;但是,他却用自己高贵的心灵,在九

8、旬的高龄上俯视生命。 当我们大把地挥霍着父母的金钱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位老人,将一堆堆废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编织袋里,用这些废品,攒起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的梦想! 几多落花擦过额际?几多枯叶缀上衣襟?几多流水带走熟悉的人群?几多雁阵驱走脸上的笑颜?时间悄然掠过我们的头顶,万物以惊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规律变化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老人善良博爱的心。是他,让我在二零一四年为之动容;是他,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与往年一样,感动中国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同的伟

9、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对感动中国中是教师职业的感动人物也会有更多的感触。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

10、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最后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生命谱写出了人民教师的关荣与伟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中,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11、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在一个个感动人物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与人性的力量。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

12、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三 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无法预定,无法奢求,但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灵因为生活磨砺而变得坚硬,不再如过往一样细腻,而渐渐冷漠,习惯了这样高速运转的世界,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曾经,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 今天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繁杂心灵. 48岁的陶艳

13、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杨乃彬儿时发烧导致失去了听说功能。为给孩子治病,走过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为了儿子,她学习唇语,然后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辞职陪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后来,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看完这个故事,我早已热泪盈眶。 是什么让这位母亲如此坚强执着? 是什么让这位母亲泪流满面熬过黑夜? 是什么让这位母亲一次次地听医生

14、说,抱歉? 是什么让这位母亲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儿子说话? 篇三: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溢了出来。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

15、这两位的事迹,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 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