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6719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6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生物论文网范文 篇一:生物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

2、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

3、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 (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 分类号密级 UCD_编号10486 (此处间隔20毫米)(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 武汉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 论文题目 (题目用楷体标1

4、号字)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 (此处间隔为25毫米) 海洋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近3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 【关键词】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糖苷类生物活性 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

5、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萜类物质是一类天然的烃类物质,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C5H8)的基本单位。故凡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isopenoids)。但有些情况下,在分子合成过程中由于正碳离子引起的甲基迁移或碳架重排以及烷基化、降解等原因,分子的某一片断会不完全遵照异戊二烯规律产生

6、出一些变形碳架,它们仍属于萜类化合物。海洋生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为主,三萜和四萜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且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萜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中,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杀菌止痛等活性作用。 糖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在生物体内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可将其分为原生糖苷和次生糖苷(从原生糖苷中脱掉一个以上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按照糖苷中含有的单糖基的个数可将糖苷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按照糖苷的某些特殊化学性质或生理活性可将糖苷分为皂苷、强心苷等;按照苷元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糖苷、蒽醌糖苷

7、、生物碱糖苷、三萜糖苷等,海洋类的糖苷大部分是按照此特点分类的,主要包括鞘脂类糖苷、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和大环内酯糖苷等,在很多海洋生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绵等中均发现有糖苷类化合物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糖苷类成分大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 Ara-C(D-arabinosylcytosine)1、抗病毒药物的Ara-A2以及Ara-C的 N4-C16-19饱和脂肪酰基化衍生物3是海洋糖苷类药物成功开发的典范1。 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自2005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 1萜类化合物 1.1单萜2

8、005年M.G.Knott等人2对从红藻Plocamiumcorallorhiza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多卤代单萜化合物plocoralidesA-C(13)3,4进行了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PlocaralidesB(2),C(3)对食管癌细胞WHCOI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化合物具有卤素取代基。 1.2倍半萜从海泥来源的真菌EmericellavariecolorGF1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型的倍半萜化合物6-epi-ophiobolinG(4)和6-epi-ophiobolinN (5),化合物在13M浓度时能使神经癌细胞Neuro2A凋亡,同时伴随细胞萎缩和染色体聚集5。这一类op

9、hiobolins是天然的三环或四环的倍半萜化合物,对线虫、真菌、细菌以及肿瘤细胞有着普遍的抑制活性。 WillamFenical等人从海洋沉积物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CNH-099,在该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颖的marinonc衍生物neomarinone (6)、isomarinone(7)、hydroxydebromomarinone(8)和 methoxydeuromomarinonc(9),它们均是倍半萜萘醌类抗生素。Neomarinone (6)和marinones(79)对HCrll6结肠癌细胞显示中等程度的体外细胞毒作用(IC50=8g/ml),而且,neomari

10、none(6)对NCI-s60癌细胞也具有中等程度细胞毒作用(IC50=10g/ml)6。 化合物花侧柏烯倍半萜(1012)从希腊北爱情海希俄斯岛采集的红藻L. microcladia中分离得到7。红藻L.microcladia经有机溶剂CH2Cl2/MeOH(3:1)提取,以Cyclohexane/EtOAc(9:1)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层析,最后经HPLC纯化得到化合物(10-12)。该试验并对化合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种化合物均对肺癌细胞NSCLC-N6和A-549有抑制作用,化合物(10):IC50=196.9M(NSCLC-N6)和242.8M(A-549),化合物(11):IC50

11、=73.4M(NSCLC-N6)和52.4M(A-549),化合物(12):IC50=83.7M(NSCLC-N6)和81.0M(A-549)。后两个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毒活性作用明显高于第一个化合 物,推测可能由于后两个化合物结构中酚羟基以及五环内双键的存在提高了化合物活性,而化合物中溴原子的存在并没有对其活性构成影响。从中国南京采集的红藻L.okamurai也分离出四种衍生的花侧柏烯倍半萜化合物,分别是 Laureperoxide(13),10-bromoisoaplysin(14),isodebromolaurinterol(15)和10-hydroxyisolaurene(16)8。5种s

12、nyderane倍半萜(1721)化合物从红藻L.luzonensis中分离得到9。 从一个软海绵种属Halichondriasp中分离得到四种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含氮桉烷倍半萜化合物halichonadinsA-D(2225)10。该海绵采集于日本冲绳运天港,2.5kg样品溶于4LMeOH,所得的115gMeOH提取物分别用1200mlEtOAc和400MlH2O萃取,7.9gEtOAc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洗脱液为MeOH/CHCl3(95:5)和石油醚/乙醚(9:1),得到化合物halichonadinsA-D(2225)和已知化合物acanthenesB、C。活性检测实验显示:化合物ha

13、lichonadinsA-D均具有抗细菌活性,同时halichonadinsB和C也具有抗真菌活性,化合物halichonadinsC对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的半致死浓度(IC50)达到0.0625g/ml。三个部分环化的倍半萜(2628)化合物具有抑制磷酸酶Cdc25B活性,从海绵Thorectandrasp.中分离得到11。冷冻的海绵样品经4去离子水浸泡冷冻干燥后得到的干涸物,随后用 MeOH/CH2Cl2(1:1)和MeOH/H2O(9:1)的有机溶剂提取获得粗提物。采用活性追踪的方式,对粗提物(IC50=8g/ml)进一步分离,将其溶于 100mlM

14、eOH/H2O(9:1)有机溶剂中,得到1.2g的粗提物加入300ml正己烷,获得水相部分溶于MeOH/H2O(7:3)的溶剂中,再用300mlCH2Cl2提取得到的部分经活性测定显示对磷酸酯酶抑制活性最强(IC50=6g/ml),之后采用反相C-18柱HPLC分离,得到部分环化的倍半萜化合物(26)16-oxo-luffariellolide(12mg,tR=18min),化合物(27)16-hydroxy-luffariellolide(2.5mg,tR=19min)以及化合物(28)luffariellolide(4.20mg,tR=38min)。五种属于倍半萜类的化合物hyrtiosinsA-E(2933),从中国海南两个不同地方的海绵Hyrtioserecta种属中分离得到12。 氧化的倍半萜化合物gibberodione(34),peroxygibberol(35)和 sinugibberodiol(36)从台湾软珊瑚Sinulariagibberosa分离得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