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5330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驾驶员安全培训教材(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员工再教育培训之,驾驶员安全行车培训之 安全行车理论(2),本次培训内容,行人心 理和行为特 点分析,防御性 驾驶概念,安全行车理论,对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对儿童、自行车骑行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剖析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阐述驾驶员安全行车要注意的事项。,阐述对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的必要性,概述防御性驾驶理念和基本内容,前言,驾驶员 心理和行为 特点分析,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交通事业大发展,伴随而来频发的便是交通事故频发。虽然事故发生有很多不同情况和原因,但据专家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是由于交通参与者的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从字面上解释,交通就是

2、交往和流通;安全:古人云:“无危则安,无损则全”,意思是没有威胁就是安;没有损坏就是全。而从当前我们的生活上解释,可以认为是 所有旅客、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 出行行为无任何危险因素和损害 (坏)的总称。 在前面部分,我们讲了,交通 参与者有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 车驾驶人、牲畜等,而有条件改 变的只能是行人和驾驶人,所以, 为了有效地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们有必要进行交通安全的培训 和宣传。,何为 交通安全?(提问),为什么要对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分析,人们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 事物,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并伴随着喜,怒, 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实现的。这一系列心理现象的 整个过程就

3、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了解或 分析其规律,就能预知其即将采取或发生的活动, 从而对其活动进行预防、控制。 诸葛亮能决策千里,屡败曹操、孙权,除了他 有鞠躬尽瘁的忠心外,还有的就是他有无尚的智慧, 他能预知对方的行为,从而采取相应的手段而挫败 对方。 我们驾驶员如果能了解行人的活动规律,预知 行人的危险行为,就能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 交通事故的发生。,一、前言,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驾驶员、行人(包括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者)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比较大,也是最多的交通肇事参与者。 行人事故 定义:交通管理中,与

4、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称为行人事故。 道路交通系统中,行人一般被看成是不太重要的因素,而行人却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最容易受伤害者和参与者。据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行人直接有关的约占总数的1/3,另据统计资料看,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人数在各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平均为27%左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行人事故尤为突出。,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一、行人的行为特点,与车辆交通相比,行人步行速度较慢。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每秒1.4米,儿童步行速度稍快,约为每秒1.6米。一般老人步行速度较慢。在道路设计中,一般取平均步行速度为1.2米每秒。 行人横穿马路时,通常要 站在马路旁观察车辆交通情况, 当他判

5、断车辆间有足够的安全 间隙时才会横过马路。 而在行人事故中,儿童和老 人所占的比重又较大,所以, 今天我们重点分析儿童和老人 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随着汽车交通的发展,汽车的饱和度大幅度增加,使儿童活动空间减小,而且复杂的交通现状给儿童造成了一个危险的环境,致使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明显增加。 儿童易发生交通事故,主要是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造成的。 1)儿童的行为特征分析: 性格特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主动观察外界因素,好动, 识别风险能力差。 行为特征:行动无规律,行动方向不定,行动忽快忽慢。,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1、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分析,2)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儿童很难

6、客观地观察、理解周围环境和所看到的事物,也不可能象成年人那样去正确地估计周围的情况。特别是在强烈愿望和需要的影响下,儿童往往不顾一切地去实现愿望和满足需要。如看到父母在街对面,会不顾一切地急忙穿越马路。儿童突然从路边闯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1、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分析,3)儿童的综合素质分析: 儿童行人,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对交通规则只有一些片面的了解,而且儿童的注意功能很容易分散,对交通信号的理解也不完全正确。 有些儿童对复杂交通环境还不完全适应。儿童的 感觉、知觉、如判断、记忆、运动等功能,随年龄 增长而不断发展。在一定年龄之前,是不能够完全

7、 适当地完成这些功能的。 请看短片,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1、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分析,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短片:该汲取的教训-儿童车祸集锦,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儿童对距离的判断力差,远不如成年人的判断准确。儿童对距离的判断差异性比成年人大2倍,即他们对距离的判断很少是正确的。,儿童认识的局限性很大,如对方向的认识、对速度快慢的认识等。这种局限性也妨碍儿童安全的改进。儿童对速度的认识,根据实验结果发现,5-14岁儿童估计汽车行驶速度,对“慢”和“一般”的估计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对“快”的估计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比如:成年人在走近路缘时就会 注意、估计交叉口

8、的情况,在横过马 路时会利用适当的交通间隙。而儿童 很少注意交叉口的情况,直到他们到 达路缘。因此,儿童很少有准备地利 用适当的交通情况或站在路缘上等候 交通间隙,他们横过道路较慢并且很 少观测交通情况。儿童还不能完全学 会成年人的交通策略。,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2、老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分析,老年行人虽认识到横过马路存在危险,而他们的感觉和运动能力下降,不能保证他们在车辆间隙横过马路,可是,老年人往往不顾自己生理机能的衰退而继续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保持自信。 老年人的视力、听力下降衰退,使他们知觉延误、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这些都可能引起他们对驶来车辆的距离、速度判断不准,或不能正确

9、估计。 老年人步行困难,步履踉跄,容易摔倒,并且会因为注意脚步而降低知觉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年龄老化可能影响老人的安全行为所需的心理能力,不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3、青壮年行人行为特点分析,一般都熟悉交通规则,了解汽车性能,感知敏锐,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青壮年行人往往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优势而忽视交通安全。因此,在交通死亡人数中占有较大比例,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0%。其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点:,(1)年青反应快,动作灵活敢 于冒险(横越道路、强行上车),(2)认为驾驶员不敢撞行人,不顾忌车辆,直到汽车驶近才走开。,(3)好胜心强,常与汽车争高低,如对汽车

10、喇叭置之不理,对过往车辆视而不见,任意穿越道路等。,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4、行人的交通行为心理分析,行人在参与交通时,既无任何防护装置,又完全依靠自己的体力行走,是交通的弱者。基于这一点,他们在步行中,往往具有以下心理:,(1)过高信赖机动车驾驶员。 认为驾驶员会遵章驾驶,而自己却愿意自由行走。 突出表现是即使听到鸣笛,或汽车驶近身边,也不 避让,照样横越马路。,(2)喜欢走直路,抄近路,求省时、省力。 大多数行人喜欢走直路、抄近路,可缩短距离, 减少疲劳,迅速到达目的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 有些人只要能够避开车辆碰撞就不顾交通信号、标 志,在人行横道以外斜穿,快步抢行,或在汽车间

11、 穿行。,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4、行人的交通行为心理分析,(3)集团心理。 单独一个人穿马路时觉得势单力孤,是弱者,一般都小心翼翼,而当成群结伙同时穿越马路时,感到人多力量大,即使汽车驶到眼前,还照样往前走。特别是走在人群中间的人,似乎周围的人是屏障, 在心理上产生盲目的安全感。,(4)从众心理。 行人在横越马路时,看到别人抄近路没人管,自己也跟着一起去做。,(5)遇事惊慌。 在遇到复杂、突然出现的交通情况时惊慌、着急,不加考虑地乱跑、乱闯或受惊吓而腿软摔倒。,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5、自行车骑行人的交通行为心理分析,1、 畏惧心理 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自行车的稳定性差

12、,二是没有防护装置。骑车人常有畏惧心理。在机动车和自行车混行时,机动车型越大,速度越快,机动车和自行车距离越近,骑车人的心理压力越大,越害怕。有时就会产生一时高度紧张,惊慌失措,失去控制能力,摔倒造成事故。 消除畏惧心理的根本措施是机动车和自行车车道分离。目前我国道路状况落后,许多道路尚未建隔离带。这就要求驾驶员了解骑行者的心理特征,尽量拉大和自行车的横向距离,控制好车速,减轻骑行者的心理压力。,当今社会,自行车(电瓶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普及性代步工具,不仅有成年人、老年人骑自行车,甚至还有儿童骑自行车在马路上嬉戏玩耍,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自行车骑行人的交通行为进行心理分析

13、。,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2、 超越心理 自行车轻便灵活,骑行人往往为了抢时间,争先恐后,和机动车抢道行驶,或千方百计抄近路。如遇到红灯,许多人超越停车线,等绿灯一亮便抢先一步,超越其他车辆。超越时,往往快速猛蹬,见空即钻,见慢即超,曲线行驶,很容 易碰倒其他骑行人,诱发事故。,5、自行车骑行人的交通行为心理分析,3、 离散心理 由于自行车的不稳定性,许多骑行人喜欢 在人少平坦宽阔的路面上骑车。每逢骑车人 多,车辆多的情况,骑车人总想蹿到前面, 于是往往从骑车人的空隙里穿行或借用机动 车道蹿到前面,容易造成交通混乱,发生交 通事故。,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5、自行车骑行人的

14、交通行为心理分析,4、 侥幸心理 有时怕麻烦,为省时省力,当从巷口或支路口驶出,或从公路一边驶向另一边,不愿意下车推行,甚至不减速,以为不会那么凑巧碰上汽车,存在侥幸心理。而对于驾驶员来说,巷口、支路口不设信号灯,驾驶员受视力局限,不能马上看见从巷口、支路口驶出的自行车,很容 易发生汽车和自行车相撞的事故。,5、 异常心理 一是骑车人受到某种刺激或某种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注意力不集中、感情冲动、争强逞能、好奇心理等。,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6、行人的交通违章行为特点分析,行人交通违章现象指的是如下这种现象:在公路上移动位置的个体在移动位置时,未遵循国家颁布的交通法规在公路上肆

15、意移动位置。最为普遍的现象有下列一些现象:,(1) 在有行人可以移动位置的 路面上,擅自进入车行道移动位 置或逗留;,(2) 在设有行人逾越车行道的 指定移动位置的区域外移动位置, 或在设有行人逾越车行道的指定 移动位置的区域内却不是允许移 动位置的时间移动位置。,第一节 行人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6、行人的交通违章行为特点分析,(3)在城市道路上,行人可以移动位置的路面即人行道(包括天桥、隧道),现在有很多行人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行走时常常不走在人行道上,而走在车行道上。他们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天经地义,我觉得怎样走舒畅就怎样走。 在设有行人逾越车行道的指定移动位置的区域即设有人行横道线的区域,现在有很多行人在过马路时,不走在人行横道线内,而走在人行横道线外,他们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无须大惊小怪。还有 很多行人在过马路时,虽走在人行横道 线内,但他们却是在不是允许移动位置 的时间移动位置,也就是说,他们是在 红灯明亮时走在人行横道线内逾越车行 道,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十分遵守交通法 规了,他们的过马路行为已经十全十美 了。殊不知他们以上的交通行为统统都 是违法的。这些行为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