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5223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生课程2013110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许 昕 2012年11月6日,绝经期: 绝经 1年 40岁 50岁 60岁 绝经过渡早期 绝经+绝经过渡晚期,一、概 念,一、概 念,1.定义 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着月经紊乱和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称为“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 1.1绝经前后时间概念; 1.2月经紊乱和/或绝经; 1.3明显不适证候;,一、概 念,2.发病情况 2.1西医学概念 本病是由于妇女在绝经期卵巢(性腺)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然减少所致的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代谢系统等等的功能减退或紊乱;以特证性症状和躯体、精神心理改变为主要表现

2、。,一、概 念,2.发病情况 2.2简要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于4555岁的中年妇女;以单一症状统计其发生率约65%90%。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不需药物治疗或干预,重者不能胜任日常工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约占10%15%。发病时间长短各异,短者为时数月,长者连续数年,甚至迁延10年以上,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一、概 念,2.发病情况 2.3发病影响因素 发病与绝经和年龄增长直接相关; 发病与种族、社会背景等相关; 与受教育程度、地区文化差异及生活水平有关; 疾病时间长短、症状轻重与性生活质量相关。,一、概 念,3.经典沿革 中医古籍中无“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名记载;相关描述散见于“年老血

3、崩”、“脏燥”、“郁证”、“百合病”等病证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964年著名中医专家卓雨农首先提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名,同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妇科学(第二版本科教材)将“经断前后诸证”列入教材。,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中医发病机制: 肾虚是绝经综合征发病的生物基础 肝郁是绝经综合征发病的促发酶剂 阴阳失调是绝经综合征的病理特征 脾运不健是绝经综合征预后的不利因素,二、病因病机,“七七”肾虚肾阴阳失调影响心肝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病理状态。 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体质、气候、外邪、情志及治疗时机、药物等密切相关

4、。,二、病因病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水不济火、心火独亢,精血匮乏、不荣于脑,二、病因病机,肾阳虚弱,命门火衰失于温煦,水湿不化,湿聚成痰,阳虚日久,肾虚血瘀,二、病因病机,肾阴阳俱虚 先天肾精产生肾气,蕴藏元阴、元阳,故肾气本为一体;肾虚则可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最终使真阴真阳俱不足,机体之滋养、温煦、激发、推动等正常生理活动减弱或失常,致诸证丛生。,三、诊断,1.病史 4555 岁的妇女,月经紊乱或停闭,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或有手术、外伤、疾病(药物)、放疗等造成卵巢功能衰竭的病史。 2.临床表现 烘热汗出、面红潮热、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背酸楚、情志不宁、烦躁易怒或抑郁不舒、

5、面浮肢肿、皮肤异常感觉等。,三、诊断,3.检查 3.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1015mIU/L;卵巢功能衰竭:FSH40mIU/L;E220pg/ml( 或 150pmol/L)。应综合分析血清激素检查结果以评估内分泌状态预防更年期功血。 3.2其他检查 BBT、B超(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甲状腺素;血脂、血糖、血压等)TCT等。,三、诊断,4.各种测评量表 Kupperman Index(简称KI) Green量表 更年期综合征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简称MENQOL)、 绝经评定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

6、简称MRS),四、鉴别诊断,1.内科病(眩晕、心悸、水肿) 本病症状表现可与某些内科病如眩晕、心悸、水肿等相类似,临证时应注意鉴别;检查心电图、测量血压、化验肝肾功能。 2.癥瘕 经断前后的年龄有特定时期,如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五色带下,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者,应注意鉴别诊断,必要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B超/MRI、诊断性分段诊刮术等,明确诊断。,四、鉴别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卵巢癌 其他疾病,五、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月经改变:,月经频发(可伴有经期延长); 月经稀发; 不规则子宫出血(崩漏); 闭经。,血

7、管舒缩症状:,(1)潮热汗出(或盗汗); (2)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眩晕、心悸、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情绪症状:出现激动易怒、焦虑、多疑或恐惧、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症状。 记忆改变:常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较常见睡眠障碍(失眠健忘)。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泌尿生殖道症状:,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症状:外阴、阴道干涩,伴瘙痒,性交困难或疼痛; 脏器脱垂症状: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张力性尿失禁(占40%); 反复泌尿系感染或老年性阴道炎:尿频尿急,带下增多、脓样有味。,代谢异常:,总胆固醇、

8、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血脂代谢异常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体重增加、形体肥胖; 血糖、血压波动或异常。,心血管疾病:,血压波动或升高; 心悸或心律不齐、心率加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 骨痛; 局部压痛或叩击痛; 驼背或身材变矮; 骨折。,其他症状(退化衰老):,皮肤、毛发、体形、乳房等改变; 情绪障碍常见抑郁状态、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六、中医药辨证治疗,1.证型研究 2.证候要素研究 3.辨证治疗: (1)肝肾阴虚证; (2)肾虚肝郁证; (3)心肾不交证; (4)阴阳两虚证。,六、中

9、医药辨证治疗,1.肾阴虚 主要证候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晕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情志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 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制首乌、续断。,六、中医药辨证治疗,2.肾阳虚 主要证候 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或面浮肢肿;舌淡黯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 温肾扶阳。 方药 右归丸(右归丸)加减。 附子 肉桂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枸杞 菟丝子

10、 鹿角胶 当归 杜仲,六、中医药辨证治疗,3.肾阴阳俱虚证 主要证候 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 阴阳双补。 方药 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仙茅 淫羊藿 巴戟天 当归 盐知母 盐黄柏,七、转归与预后,1.更年期功血与子宫内膜癌变 2.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3.更年期抑郁症 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5.老年性痴呆 平稳度过更年期,享有幸福万年。,八、预防与调摄,1.定期体检、防癌普查、针对个体病证进行相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2.生活起居调摄 生活起居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

11、合,维持适度性生活。 3.精神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释放、化解、调整各种不良情绪。 4.饮食药膳调摄 适宜低脂、低糖、低盐饮食,注意摄入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适当摄入奶制品、豆制品,避免兴阳助热、辛辣刺激性食物、药物、保健品。 5.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选择适合个人兴趣,适量、适度锻炼身体,持之以恒。,临床病案举例,病例1: 王某 女 50岁 干部 已婚; 2007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月经稀发,伴潮热汗出、关节疼痛1年。 现病史:患者最近1年来月经稀发后错,末次月经2007年2月;每日潮热汗出,曾连续服用中成药“坤宝丸”,症状一度减轻,但继续服用感觉效果不明显,潮热汗

12、出逐渐加重,情绪不稳定,要求服用汤剂治疗。 现在症:潮热汗出,心烦气短,胁下胀满,手指关节、肌肉酸痛,二便调,无带下,夜眠多梦,饮食如常;舌质嫩、色淡暗、苔白,脉细滑、尺无力。,临床病案举例,相关检查:2007年2月27日化验血清激素:E217.0pg/ml, FSH52.1mIU/ml,LH40.67mIU/ml,PRGE0.91ng/ml, PRL7.68ng/ml,TSTO25.60ng/dl。 初步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辨证:脾肾两虚,痰郁血瘀,心肾不交。 立法:健脾化痰,补肾活血。,临床病案举例,方药:自拟方 生牡蛎30g 浮小麦30g 厚朴10g 茯苓20g 炒白术15g 冬瓜皮3

13、0g 川断30g 杜仲15g 清半夏10g 太子参30g 枳壳10g 川楝子6g 山萸肉10g 赤白芍各15g 桃仁10g 坤草10g 加减:心烦、失眠、口干,加生龙骨30g、首乌藤30g、 川连3g、炙草6g。,临床病案举例,病例2: 李某 女 40岁 家庭主妇 已婚; 2011年3月6日初诊。 主诉:月经先期26年,欲怀二胎。确诊POF10个月。 病史:患者14岁初潮,月经5/25天,血量中,痛经(-)。24岁结婚,G2P1,2000年药流,2004年顺产。2010年6月起因情绪紧张发生月经后错,伴有潮热汗出、阴道干涩、情绪波动。2010年8月北医三院诊断为“卵巢早衰”。 刻下症:pmp2

14、011年1月28日,lmp2月23日。带下少、色微黄、无异味及外阴瘙痒,无腰酸腹痛,无乳胀,口微渴,面色晦暗,偶有潮热汗出,无盗汗,心烦易怒,易惊恐,饮食睡眠如常,大便日1次、成形稍粘,小便调;舌暗、苔白,左脉弦、右脉沉细。,临床病案举例,血清激素:促卵泡生成素82.80mIU/mL,黄体生成素40.10mIU/L,雌二醇107.00pmol/mL,孕酮1.95nmol/L,睾酮0.69pmol/L; 初步诊断:月经先期(卵巢早衰)。 辨证:肾气不足,肝郁内热。 治法:补肾益气,疏肝清热。,临床病案举例,方药:自拟方如下。 生石膏30g 浮小麦30g 枳壳10g 炙甘草5g 绿萼梅10g 生龙牡各30g 川断30g 桑寄生30g 杜仲炭15g 合欢皮10g 远志5g 茯苓15g 随访:2011年10月12日 患者妊娠22+3周(5个月余),电话联系时自述胎儿发育正常,本人一切感觉良好,已在北医三院建立产前围产保健档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