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34523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经济管理制度考纲(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三)学习提示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政策的意义。 2.结合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和具体举措,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学习小贴士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互相决定。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首要环节,它决定着其他环节。,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1)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关系:直接生产过

2、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措施: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

3、不相适应的部分。,(二)题眼突破 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消费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在正确消费观的指导下,与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它能带动新产业的形成,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而超越生产发展水平的高消费,会减少用于生产的投入,使生产缺乏后劲,只会对生产起阻碍作用。,例1 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消费热

4、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B. C. D.,解析 材料考查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普通手机的使用到3G时代的来临,体现了,故选B项。错误,消费量的增加可以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但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一定会提高。相反 ,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消费量的增加。错误,社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环节。 答案 B,迁移训练1 2011年8月12日,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开幕。受大运会的影响,人们对深圳的旅游、商贸、通讯、传媒、宾馆、餐饮等需求不断增

5、长,带动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对象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消费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D.生产和消费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答案 C 解析 题干是反映由于需求的增长即消费的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而不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选C。,考点四、五 公有制及国有经济 (一)考点梳理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较,(2)国有经济的主

6、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二)题眼突破 1.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其一,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能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其二,

7、这种优势,指的是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公有资产占优势,更体现为质的提高。,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侧重于在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比例上讲的;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则是就

8、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言的。,例2 (2011上海普陀期末)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业务。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资产总额占75%,实现利税占到80%。上述材料表明( )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 B. C. D.,解析 本题容易错选。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基础知识,准确

9、把握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排除,符合题意。 答案 A,学习小贴士 在选择题中,对公有制经济主要考查两方面内容: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但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迁移训练2 近年来,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户数跃然减少。但营业总收入、净资产总额和利润都在稳步提高,这说明( ) A.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 B.国有经济决定着我国的国际地位 C.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D.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答案

10、 A 解析 国企数量减少,但收入、资产总额、利润都在增长,表明国企的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结构改善,故选A。B、D表述错误,C没有体现。,考点六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考点梳理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学习小贴士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表现在:含义不同。性质不同:个体经济的经营者既是所有者又是主要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在私营经济中,雇工数量多,雇佣工人提供的剩余劳动是企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 (2)联系:二者

11、同属非公有制经济。从地位上看,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公有制经济一起进入市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从社会作用上看,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充分利用分散资金,搞活多种经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等。,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

12、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例3 (2010江苏单科)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 )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 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 B. C. D.,解析 文件规定,允许民

13、间资本(非公有资本)投资市政公共事业等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的平等性,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资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以上内容;中的“取消”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应该排除。 答案 C,迁移训练3 (2011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010年3月,中国民营汽车品牌吉利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约收购了世界知名高端汽车品牌沃尔沃,这次收购被称为汽车业“蛇吞象”。这次海外并购的顺利完成,对吉利汽车企业来说( ) 有利于公有资本支配范围的扩大 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有利于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A. B. C. D.,答案 B 解析 题干明确

14、指出了吉利汽车是“民营”公司,故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管理方式的转变,故不符合题意;通过收购重组,吉利汽车企业可以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故符合条件。选B。,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理论链接】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

15、费的发展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经济发展过分倚重投资拉动作用的现象,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收入影响消费。增强消费能力,就要扩大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3.正确的消费行为可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要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备考猜练 1.规划提出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这是因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这说明(

16、) A.消费决定生产 B.生产和消费互相促进 C.消费由生产决定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故选D。 【答案】 D,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表明( ) A.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 B.生产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 C.消费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 D.人们的消费水平决定生产发展水平,【解析】 “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表明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故选C。 【答案】 C,3.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生产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