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实践问题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4429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实践问题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实践问题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实践问题反思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校教育实践问题研究,完成一篇学校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报告(包括教育实践调查报告)顺势而为 根据自身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姓名:潘放 学号:51131300017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摘要 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质性、具体性,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有利于教学相长。课程资源开发目前是很多学校创建特色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环境特点、师生特点、文化特点,在开放课程资源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完全引进别校的成功案例,最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寻找一个适合的方案。所谓顺势而为就是指每个学

2、校通过分析自身特点找到一个合适的最优的方案开发课程资源。我校成功案例有三个:利用天文台创建的天文地理社团、利用绿化最好校园开始的的校园植物志活动以及读书吧的创建。从这几个案例中我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词 课程资源;天文台;校园植物志;因地制宜。 关于课程资源,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3、,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学者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将其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并对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还可以根据其他的角度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等等。由于划分标准多样性,定义也就不同。校内课程资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外

4、课程资源也同样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模式主要有:1、 合作开发:校际合作模式;专家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机构与学校联合模式;教育机构与学校联合模式;领导与教师合作模式。2、 课程运行的自开发: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初次课程设置,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教师自我反馈后在进行课程设置。最终使课程设置更合理,教师专业能力相应提高,学生能力提高,从而课程开发水平更高。1、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我国对课程资源的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第一,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三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

5、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第二,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来分,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自然资源,简单理解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真真切切的事物,比如动植物、微生物、食物链、生物圈,这些可以用于生物学课程教学;地形、地貌和地势等这些可以用于地理课程的教学;再比如气候、天气预报、四季节季相、二十四节气等,则适用于作为气象学的资源。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的了解,懂得维护生态平衡、

6、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等知识。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人类的交际活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群体的行为规范、同辈团体的影响、个人的人格特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价值观、信仰、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这些社会资源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课程资源,引领和影响学生群体的发展。开发适合自己学校、适合学生情况的课程资源这需要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只有极具特色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相关学习或活动才能走出特色,走出个性。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思路上,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途径。比如:1、 对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进行重新诠释;2、 改变教学、学习方式,力图给教育教学带来活力;3、 培养社会实践

7、能力;4、 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等。无论何种思路,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都要把握几个基本要求。1、 学生需求评估;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必须对学生情况进行有明确的认识,才能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2、 社会发展和需要预测;3、 教师能力提升和潜力展现;教师的能力提升、素质提高和潜力展现,可以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获得最直接的效益,也是所有资源中队学生来说价值最为明显的。4、 校内外资源的优化整合,是课程资源得以便捷利用。5、 数据化资源管理的便捷化,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

8、使用效率。实施步骤:1、评估; 2、确定目标; 3、组织开发; 4、具体实施; 5、评价。 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2、 案例(1) 天文地理社2013年我校正式进行全面课改工作,全员实行“导学合作幸福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系列的社团,比如魔方社、吉他社、睿思社、播音社这其中我认为最能体现我校特色的是天文地理社。我校建校设计时在图书馆顶层设立了一个天文台,最初的几年都处于闲置状态,在今年社团风刮的很厉害的情况下,地理组老师们想到了这个好地方,萌生了建立天文地理社的想法。在学生中一呼百应,很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社团成员们每周会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星座知识(将时下热门星座分析与科学结合起来)、

9、迷途知返(不同时节出现的星象)、观星活动(在有重大星象时在天文台观星)等,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旁听,给全校带来了一种全员观星的浪潮。(2) 校园植物志活动我校是平顶山市校园绿化最好的学校,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鸟儿,用鸟语花香来形容最好不过了,我们生物组老师们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校园植物志活动,成效颇丰。组织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各种植物,哪怕是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学生自发制作植物名片,挂在校园各个角落,供学生们认识每天陪伴我们的植物们;建立鸟巢,给鸟儿们一个家活动;观察鸟窝,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自然的奇妙乐趣,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自从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损坏植物现象明显减少,校园绿化越来越好了。

10、(3) 读书吧因为图书馆离教学楼有一段距离,学生课间读书不便,图书馆利用率极低。学生会的孩子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向学校提出了申请,想把教学楼里的一个空教室改造成课间读书的地方,校领导看过申请之后很开心,立即审批了相关文件,并且拨了资金,把空教室装饰改造成了学生课间读书讨论休闲的好去处。取名“读书吧”。从此以后每到课间,总有学生三三两两结伴去读书吧小坐一会儿,看看书、聊聊天、讨论一下问题,图书馆的书也陆陆续续的转移到了这里。读书吧经过一次次的改良,半学期过去了,现在的读书吧俨然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师生精神乐园。通过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案例,可以看出,师生共同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才能找到一个适合学校实情

11、的好方案。按照学生内心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顺势而为才能开发出师生喜欢、效果显著的好资源,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校长、课程委员会、教师、学生、社区、家长都是重要参与者,都会影响课程开发水平。校长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是校长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课程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教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决定了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而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当然,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最有资格对课程资源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反应才是资源开发是否成功的判定准则,因此,在资源开发中不能闭门造车,最好能结合本地区本校情况,广泛吸取教师、家长、学生的建议,综合考察做出最优方案。参考文献1.课程资源的分类探讨;2.百度百科;3.地方课程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4.国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