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3545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规矩有纪律之坚持民本位 树立正确权力观党课-党课材料 破除官本位 树立民本位主讲人:XXXXXX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防止官本位,树立民本位的观念。一、“官本位”与“民本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观念XX年10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官本位”意识是中国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政治上,封建社会实行高度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政府权力完全把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剥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在这种特权政治下的权力不是用来为人民谋取利益,而是用来管制奴役人民。这种思

2、想意识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他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代表着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在不同程度损害着人民的利益。所以江泽民强调说,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抵制和坚决破除。“民本位”是今天在批判“官本位”中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民本位”就是指把人民视为国家的根本,并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在“民本位”的范畴中,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本,社会之本,把是否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民众的意志作为衡量国家政策的价值标准。它实际上是对民主思想的一种通俗的表述。“民本位”思想奠基于现代民主基础之上,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前提下,诞生于公民社会之中。现代社会的人民主权原则表明不论普通群众,还是各级官

3、员都是平等的公民,民包括社会的全体公民,而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在民”,我们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和国家的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除了当好公仆外,没有任何权力。民为主体,官为民服务,应听从于民。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社会主义的“民本位”与古代的“官本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上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文化理念。1、世界观认知上的根本对立。究竟谁是社会的主体,谁是社会的主人,这是人们在 认知上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观念即现代“民本位”政治文化观念来回答,无疑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我们工作的信

4、念,前进的动力,智慧的源泉,胜利的保证,其最深厚的基础统统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位置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利益。“官本位”政治文化观点却截然相反,是将具有官职者视为社会的主体,视为社会的主人。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政治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官为贵”。在那个时代,整个社会以官

5、为荣,皇帝身不待宫位处至尊,其他像王候将相,官分九品,不论大小都被称为“父母官”,地位显贵。老百姓被称为“子民”、“草民”。官贵民贱,等级森严,很显然,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与封建主义“官本位”政治文化在世界观认知上是根本对立的。2、人生观认知上的根本对立。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观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对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所谓最低要求,因为这是每个党员入党时必备的条件,是每个干部应尽的职责;所谓最高要求,因为这是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是一辈子也干不完的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

6、本宗旨,写进党的章程,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人生宗旨,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封建主义的“官本位”政治文化意识反映在人生观上,人生的追求赤裸裸的变成了一切为了当官,当官就是一切。读书做官,被视为读书人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读书人在做官以外的追求被视为“旁门左道”,想做官而不可得的被视为不得志。显然从人生观角度看,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观是一种纯洁、高尚、崭新的人生理念,封建主义的“官本位”政治文化理念却是一种自私自利、腐朽没落的人生理念。3、价值观认知上的根本对立。为官的价值是什么?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还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这是每一个为官者必须搞清楚的价值观问题。以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来看,我们

7、中国共产党人为官即当领导的价值,不在于官位即领导职务的高低,更不在于拥有的金银财富有多少,而在于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凡是在自己所处的“官”位上即领导岗位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都是有价值的,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都是有价值的。“官本位”政治文化,则把是否做官及官做的大小,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就价值的主要标志。谁的官大有势、有钱有财、安享荣华富贵,谁就有价值。其实,价值大小和官位高低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权大位高而品行污浊、无所作为,照样卑贱而为众人唾骂,相反如果权小位卑而品德高尚,政绩卓著,照样会有崇高的

8、社会信誉和地位,乃至流芳百世。二、“民本位”体制下的权力观1、公共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在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早已写入宪法。无论是党的领导干部,还是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委任的还是选举产生的,能够走上领导岗位的,都通过选举、选拔、考察、考核等相应的程序,实质上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组织或人民代表的同意和授权。但由于我国长期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采用“委任制”,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来决定,不少干部忘记了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忽视权力合法性的背后是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肯定,甚至产生“权力是上级给的”,“权力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等荒唐认识,导致出现了跑官、买官的现象,

9、滋生出官场的腐败。XX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中,确定将对干部提名、选拔方式进行改革,把局级正职领导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市委扩大会议,先由市委全委会投票,差额确定正式考察(正式)对象,然后由市委常委会对考察对象进行差额票决。干部的选拔与任用,由上级领导决定转变为主要由下级党员代表、全委会委员享有,在“选任制”下,决定权由党员代表、全委会委员享有。干部选拔由“委任制”向“选任制”转变,尽管在各地仅仅是试点,并且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选举,但这昭示着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方向。2、公共权力的使用是为了人民。毛泽东讲述“共产党是为人民、为民族谋利

10、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这表明,对共产党人而言,权力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权力的受益者只能是人民,并非权力的直接掌控者。权力若为人民而使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则能够用的长久,权力的掌控者作为人民的一份子能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权力若为自己而使用,为自己的家人、亲属、身边的人而使用,沦为金钱、人情、美色的奴隶,则用不长久,早晚会把自己推上身败名裂、为人民所不齿的不归之路。当今世界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丧失了政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从而失去了

11、人民的支持。苏联一份报纸在1989年调查民意时发现,85%的民众认为苏联共产党仅仅代表自己的利益,已不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人民的代言人。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印尼专业集团等政党也是因为把公共权力作为自己特殊的“生财之道”,而激起本国人民对其合法性(执政)的质疑,使其长期执政的风光不再,难逃沦为在野党的历史命运。这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规律的生动体现,也正是胡锦涛反复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原因。3、人民有权利监督权力的运行。XX年,在浙江富阳市秋平村,村干部的权力、责任及工作流程被列成一份清单,交给村民,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一清二楚。村民掌握了裁判规则

12、、裁判权、监督权。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浙江正把“权力清单”预防职务犯罪经验向全省推广。“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强化“权受民督”的意识,自觉把权力的运行置身于人民可以控制、可以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权力天然存在的恶性膨胀的势能得以有效遏止。秋平村的村官“权力清单”的创新意义不仅仅是一纸写着村官权力的清单,而是在制度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村民的主权制对村官权力的制衡,真正让民主监督机制贯穿村官权力运作的始终。通过对村干部权力以清单的形式严格界定,明确职责义务,每个村干部都清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应该管到什么程度。同时,这也把裁判规则、裁判权交给了村民,

13、扩大了村群众的知情面,更便于群众监督,让拥有权力的人在权限范围内,在阳光下正当行使职责,杜绝了滥用职权,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此举是农村民主政治权力制衡的一个典范,体现了“民本位”的思想。三、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贯彻“民本位”“民本位”作为一项思想原则,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政策才能体现出来,领导干部的作用并非重要,实践证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如果能够弘扬民主作风,鼓励党员群众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就能够营造出领导愿受监督,党员群众敢于监督的良好民主氛围。1、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民主意识和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领导干部“民本位”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民

14、主方式实施领导,这既不能适应加强党的领导的需要,更不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树立“民本位”的理念,当务之急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民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理解我们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认识到正确认识发扬民主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保持社会稳定和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意义,使他们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方法。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民主程序重要性的认识,善于运用协商、对话、讨论等民主方法实施领导,坚决摒弃那种独断专行、强迫命令的领导方法。领导干部应该增强正确引导情绪的能力,群众的民主要求对民主的发展至关

15、重要。要正确估计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科学确定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对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既要积极保护,又要正确引导,防止自发性和情绪化;既要增强群众的参政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参政素质;既要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又要保证这种参与的健康有序,防止极端民主化。领导干部应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民主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要提高干部的政策沟通能力,使群众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干部的利益沟通能力,处理好群众之间以及群众与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提高干部的感情沟通能力,真正形成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2、领导干部间要能够团结共事,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领导班子。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

16、有浓厚的民主氛围,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充分发表。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才便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共识,才有领导干部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提高集体决策的能力。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独断专行。一个班子,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更好地团结共事。3、领导干部要推进“民本位”意识的制度化。领导干部要带头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证明,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助于扩大党内民主,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有效地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强化了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发展方向,要选好人,选好人,必须坚持用好的制度、好的作风选人。通过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的票决制,实现了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