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34679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22-中国人文地理课件-新人教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地理,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一、我国的政区、人口和民族 1行政区划: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2众多的人口 (1)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 。 (2)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3)分布状况:分布不均,以 一线为界,此线 人口密度大,此线西北人口密度小。,34,5,2,快,黑河腾冲,东南,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 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西北和 等边远地区。,汉,壮,大杂居,东部,西南

2、,东北,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原因,二、农业的分布与发展因地制宜 1农业的地区分布,平原,东南部,内蒙古,西藏,河谷,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 ”。 (2)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甘蔗,甜菜,新疆南部,南稻北麦,商品粮基地选址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好;(2)粮食产量大,余粮多,增产潜力大。,京广线,能源开发,上海,武汉,珠江三角洲,辽中南,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智力,科技园区,沿边,贸易导向,资源,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1)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好;(2)交通运输便利;(3)科技水平高;(4)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5)国家

3、的对外开放政策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四、中国的交通,1南北向铁路干线:A 线,B京九线,C 线,D焦柳线,E宝成成昆线。 2东西向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 线, 线。 3主要铁路枢纽:a包头、b 、c武汉、d宝鸡,e 、f株洲、g重庆。,京沪,京广,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郑州,徐州,一、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2.我国农业商品性生产基地,【对点例练】 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1)

4、结合图B,分析说明图A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3)请你在图C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1)题中要求结合图B来分析图A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A显示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下时,随着降

5、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2)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 (3)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答案:(1)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

6、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

7、在降水量接近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二、中国的工业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如下表所示:,【对点例练】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面两图。,材料二 新华网武汉2013年1月18日电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确定2013年增长目标,企业总收入力争突破6 500亿元,增长30%以上。2012年,高新区企业总收入达5 006亿元,同比增长31%,成为紧随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区之后的全国第四大高新区。区内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总收入接近2 000亿

8、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基地。 (1)简要分析武汉光谷形成的区位因素。 (2)甲、乙两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比较两地钢铁工业建立和发展的不同区位条件。,解析:武汉光谷具有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政策优惠、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等优势;甲地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乙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答案:(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优越,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的优惠)。 (2)甲地拥有便利的海洋运输,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输,降低生产成本。乙地是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靠近铁矿产地。,(2012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

9、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本题以华北、东北与内蒙古高原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形对城镇、交通的影响、制约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第(1)题,是比较比较常规的描述类的题目,不过有了限定条件是在地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虽是在考查分布特征但实际上又在考查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应从不同地形回答,结合图中的地形图和城镇及高速公路的分布,从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疏密和数量加以说明即可。,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旱涝、盐碱、风沙、寒潮、冰雹的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尤

10、为严重。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应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培育良种等措施。,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2012福建高考)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

11、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该题以热点材料国家“十二五”规划为背景材料来命题,综合考查区域经济发展。(1)此问关键是对“地形”的理解,区域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和海岸线特点。根据图中等高线密集程度和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北部以平原

12、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R河为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携带泥沙、地势、流速和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抓住“自然”关键词。,(3)根据表中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变化,可以总结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的这种变化,说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4)R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

13、市场、交通、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