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3285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会听课感受二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人主体”论昭示了以人为本的、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它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谁都无法替代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潜能,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这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师爱,学生特别

2、需要和渴求这种师爱。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关爱的眼光看待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说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就会从这种师爱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尊重你而愿意学你所教的学科,就会自觉尊重你的劳动,愿意与你交流,希望与你合作。在这极具亲和力的氛围里,师生相互研讨,平等对话。学生有疑问,愿意随时提出来;有想法,愿意随时发表。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1)猜谜语编顺口流唱儿歌。它们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引人入胜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

3、爱。运用这些方法,能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充满情趣的情境。猜谜语。在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增强学生识记生字的趣味性。如我们编了这样的字谜:“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也: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你猜这字读啥?”“照: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大城里面有小城。”“茶:草木丛中一个人。”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就轻松地识了字。还可以用猜谜语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教学北师大版的想飞的乌龟一课,出示“身穿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青岛版中小小的船一课,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

4、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等谜语,学生猜出谜底,就急切地想了解课文内容,很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编顺口流。在拼音识字教学中,可以把字母生字编成顺口流,让学生在愉悦的诵读中,轻松地记住了字母和生字。举几个拼音顺口流:“嘴张大,就念a,我要做个发明家。嘴一缩,就念e,学习拼音好处多。嘴一咧,就念o,我爱跳舞爱唱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扇门儿mmm,伞把朝上fff。”“jqx,真淘气,见了u,把点去。小u有礼貌,见了jqx,立刻就脱帽。”再举几个生字顺口流:“一木本,二木林,三木森,林火就要焚。”“一口日,二口吕,三口品,八口念作只。”“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

5、,不正就是歪。”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唱儿歌。小学生忍耐力有限,学习中间唱唱儿歌,既能使学生紧张的神经得到松驰,又能及时巩固先前学过的知识。如学了韵母ai后,先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反穿皮袄毛朝外,爱吃萝卜爱吃菜。不爱打架真勤快,蹦蹦跳跳多可爱。”再让学生从中找出带有韵母ai的字,反复朗读。这样学生在玩乐中,学了拼音,识了汉字,一举三得。学生不仅能在这些情境中主动学习,而且更感兴趣的是自己搜集和制作字谜顺口流,如字谜:“开:草上一根草。”“会:人在云上走。”“告:一口咬掉牛耳朵。”“曲:口里口外都长草。”“二人土上坐。”“一人门里闪。”“一人个,一大天,一白百,一二三。”它们虽

6、然有些粗糙和稚嫩,但都是学生主动搜集制作的,它帮助学生养成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也实在难能可贵。(2)游戏表演。儿童天性好动好玩,组织游戏表演能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如在学了声母和韵母之后,分组让学生戴上声母和韵母的头饰,在悦耳的轻音乐中,拍着手,唱着歌,先互相找朋友(组成音节,反复练习拼读)。再进行说话表演(用组成的音节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边说话边表演)。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枯燥的拼音教学就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再如学了小母鸡种水稻一文,学生分好角色后,给学生一定

7、的时间,让他们练一练台词,揣摩一下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一下人物各自不同的心情,再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进行有创造性的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就会初步感悟到,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热爱劳动,爱惜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粮食。学生这样的认识,是他们通过游戏来体验领悟到的,是他们主体心智活动的结果,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智力活动行为。(3)动手操作。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为学生提供操作、合作的平台,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学习欲望,而且更容易使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中体验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理解、体会抽象的道理。那怕这种理解

8、、体会是朦胧的,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必不可或缺的过程。如学了乌鸦喝水后,学生按课文内容动手操作,学生就会知道,用加石子的办法可以使瓶中的水升高。再让学生思考研讨,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并动手试一试。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考着,研讨着,操作着,忙得不亦乐乎。有的用塑料管吸水,有的把水倒在盘里,有的把瓶子倾斜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就懂得了,要做一件事,会有很多办法。学生这样的体会是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这对学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习责任感。学习责任感通常与祖国的未来、个人的前途、职业理想联系在一起,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点渺茫,这种学习动机难以形

9、成,而它一旦形成,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顽强而持久地坚持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习的学习责任感。(1)从教材中汲取营养。小学各科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学习责任的生动素材。周恩来、宋庆龄、鲁迅一大批革命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感人故事,李四光、詹天佑、祖冲之、李时珍等许多古今杰出科学在科学史上做出的巨大成就,这都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责任感提供了生动素材。我们要挖掘利用教材资料,开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从伟人名家身上获取力量,培养学生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而读书的责任感。(2)把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前途紧

10、密联系起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人类的需要,人的积极性来自人的需要。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当学习成为需要时,才会产生发自内部的动力。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都是从现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只有当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即所学的知识是为他所用的时,学生才愿学、乐学,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派不上用场,学生就会厌学、逃学。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明白,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同各式各样的知识打交道。我们哪一天不与别人交流沟通?

11、哪一天离得开数学?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逐步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就会为解决自己的实际需要,为自己的成长,为对自己的父母负责而自觉学习,学习责任感就会越来越强。4、增强学生的信心。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但我们更推崇“成功是成功之母”,更相信“成功是最好的动力”。对于小学来说,过多的失败体验,容易泯灭他们心理素质中最可宝贵的自信心,挫伤他们主动进取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感实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求得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如果这种体验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进一步强化

12、这种感受,并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愿望,从而使人们再次去获得成功。失败和成功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从失败和成功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取动力。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展示市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的收获。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不竭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都是成功者,个个都企盼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功,还愁学生不愿学,还用担心学生不会学吗?二转变教育观念,允许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根本品质。如果说培养兴趣,培养责任感是解决“我要学”的问题,那么独立性就是解决“我能学”的问题。1、允许

13、学生选择。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选择性是学生主体性最重要的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过程,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到学习手段,无一不都是选择的结果;从“学什么”到“怎么学”,无一不都是选择的过程。我们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要相信学生有这种自主选择的潜能。学生的这种潜能就如同空气一般,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太空,就看我们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里。我们要为学生发挥这种潜能提供足够大的施展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外阅读,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向学生推荐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去自主选择读什么书,教师不要限制太死。课内自学课文,先学哪些内

14、容,后学哪些内容;自能识字,先识哪些字,后识哪些字;课内课外语言积累,教师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对的,但是是背诵佳词好句、精粹片断,还是整篇的名篇佳作、古今诗歌。这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口语交际,教师选择好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出交际情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中语交际(当然必要引导还是要有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课标对第一、二学段的要求是这样:“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口头或图文(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可见,观察大自然是小学一、二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在学习中,到底是观察变化奇妙无穷的自然现象,观赏旖旎

15、多彩的自然风光,还是领略肆虐横行、昏天暗日的沙尘暴天气,这些都应当由学习说了算。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的探究学习转变,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以往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结果性目标,而忽视过程性的体验目标。课堂上,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奴隶。学生始终围着教师转,可是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出“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怪圈,摆脱不了被动的地位。这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早就厌恶之极的,而新课标所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大师生发自心底的普遍欢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者兴趣浓厚,自学自悟;或者主动参与,小组合作

16、,互相启发,互相探究;或者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到底采用哪种更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的权力,应当归还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浑然如一,不可分离,不分重轻。我们以前只关注前者,而忽视了后两者,尤其漠视了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什么方式采用什么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会学习”却被我们淡忘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会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这是时代对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