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910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关资料 1、关于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一、我县农业结构现状剖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县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看,一是农村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市场发育不全,社会化系列服务不强,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严重滞后,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二是农业偏重的农村产业结构与我县的资源优势不相适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粮油生产广种薄收、低而不稳,为解决温饱问题,片面重视粮食生产,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使畜牧业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畜牧业虽

2、有大的发展,但在农村经济结构的比重还是偏低。种植业灾情相对较小的1998年的全县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产值占 %,畜牧业产值只占 ,全县的畜牧业优势远未转变为现实的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经作物结构的比重大,饲草饲料作物比重小,优质品种份额小,市场竞争力弱,加之连续三年遭灾,面临的现实是产不下,卖不了,效益低。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看,一是种植业不稳,风大沙多,十年九旱,气候凉冷,无霜期短,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不是种植业的优生产区,长期以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问题远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年年遭灾年年减产。丰年灾年的波幅

3、很大,建国52年中,全县粮油总产超过 亿公斤的仅有10个年头,多数年份在 亿公斤左右徘徊,亩产不足50公斤。1999年、XX年粮油总产仅为 万公斤、 万公斤,跌到上世纪70年代的最低水平。二是养殖业不强,在种植业相对正常年份,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仅占人均总纯收入的30%左右。三是农民收入不高,199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到1370元,仍比全省低177元;1999年因灾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50元,比全省低 元。面对上述问题,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只有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和

4、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二、近中期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调整农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调整必须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立足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提高素质,适应市场。从我县来讲,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产业化规模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5、。以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主线,以优化政府行为,引导农民行为为保证,坚持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调整,初步建立起与新阶段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以羊为主的畜牧业,提高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发展退耕还草为主的种草业,深化农副产品加工业,切实把产业和产品结构调优,把产业链条调长,把产品竞争能力调强,把产品市场份额调大,特别要大力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初步设想:结构调整XX年起步并当年见效,到“十五”

6、期末取得阶段性成果,XX年把我县建成畜牧强县,并按这三个时段提出具体目标任务,明确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是:粮食稳定在4000万公斤;油料稳定在3000万公斤;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80万只和100万只,出栏达到20万只、35万只和5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7万头、 万头和10万头,出栏达到 万头、 万头和5万头;牛饲养量达到 万头、5万头和10万头,出栏达到 万头、 万头和 万头;禽饲养量达到30万只、40万只和50万只,出栏达到18万只、24万只和30万只;兔饲养量达到1万只、5万只和10万只,出栏达到 万只、4万只和8万只;肉类总产7000吨、11000吨和16000吨;禽蛋总产800吨、100

7、0吨、1300吨;羊毛总产220吨、450吨550吨;羊绒总产12吨、25吨和30吨;牛、羊皮张 万张、36万张和53万张;农业总产值达到16600万元、296000万元和47820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9450万元、21150万元和35720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 %、 %和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元、1880元和2560元,其中畜牧业人均收入620元、1350元和1900元,分别占人均总纯收入的 %、 %和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1、以改变饲养方式,突出羊牛为重点,调整养殖业结构。畜牧业是复合农业链条中关键的一环。畜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我县农业发展真正步入种、养、加良性

8、循环的轨道。我县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充分发挥当地兼有的牧区和农区畜牧业双重优势,近期以羊起步,逐步发展养牛。调整的重点是退耕种草、舍饲养殖。变传统放牧为集约舍饲,全面推广秸杆科学加工利用,肉羊快速育肥等新技术,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品种结构调整上,继续大抓良种引进、品种改良,再次引进小尾寒羊作为舍饲圈养的主要品种,还引进了盖州绒山羊。今年县上已投资120万元建起了一座设施比较先进的种羊繁殖场,现有种羊300只,计划每年向社会辐射推广500只。在生产结构调整上,要重点抓好规模养殖,着力扶持规模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村、重点乡建设,要使规模养殖户占到饲养户数的45

9、%以上。2、以扩大饲草饲料作物,突出玉米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是我县的基础性传统产业,总的调整思路是,围绕畜牧业发展种植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为了确保产业结构调整中粮食不减产,种植收入不减少,饲草饲料自求平衡,保证供给。我们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物化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在种植业采取“四扩大、四减少”(减少低产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减少平作单种面积,扩大立体种植面积;减少传统裸地种植面积,扩大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减少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的措施,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良品种,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大力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在作物布局上,稳定山药、控制葵花、

10、压缩葫麻、扩大玉米,增加种草,逐步把粮、经、草比例调为3:3:4。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在我县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玉米既是高效粮食作物,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饲草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立足畜牧业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就地转化、过腹增值、曲线进入市场。同时玉米在我县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扬产量偏高之长,可避干旱冷凉之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还可带动相关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因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先发展作物,也是近期内退耕种草农民愿意接受的过渡性品种。XX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XX年达到30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43%。要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品种更新换优,提高种植密度等措施,提高玉

11、米的总体效益,为发展舍饲养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3、以退耕还草还灌为重点,调整林业结构。林业要定位于保护效益型,要用全新的观念认识林业,要用大农业的思路发展林业,调整林业结构。在我县 搞绿化,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起步要靠种草种优质饲用灌木,近期内靠草灌增加覆盖率。全县上下要对发展“草业”形成共识,草字当头,立草为业,确立小草大产业的开发思路。实践证明,种草种灌是短平快项目,是发展牧、农、林、药及草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开展种草养畜,草粮轮作,草灌结合,以及草产品的采集、加工,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最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种草养畜由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易

12、推广,而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我县发展种草舍饲养殖可相对避开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劣势,可充分发挥土地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以畜促草护林,既解决了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致富问题,又使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大地要“被子”与农民要“票子”得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引导群众转变“重粮轻草”的传统观念,树立“种草胜过种粮”的新思想,按照草畜同步发展原则,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种优质饲用灌木,实行草灌间作。积极引进草玉米、草高梁、苜蓿、紫花苜蓿、鲁梅克斯、籽粒苋、苦卖菜等新品种,通过采用柠条等优质饲用灌木与当年生草本牧草按等高线带状间作的办法,对退耕地

13、和荒山、荒坡进行草场改良,建立长效草场。在饲草种植技术上,全面推广旱作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当年种草、当年见效。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0万亩,XX年达到30万亩。并建成优质牧草、优质草种、草产品加工三个基地,形成产、转(化)、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局面。4、以发展畜产品加工为重点,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依托现有企业和产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畜产品加工业。把产品结构由目前的以肉食为主的平面结构全方位、大规模地转到肉、奶、蛋、毛、皮、骨综合开发的立体结构上来,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做到有畜牧主导产业就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龙头企

14、业就有自己的名优精品,有名优精品就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畜牧业乃至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县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能否落实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关系到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为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协调有力的综合配套政策措施。1、改变思维定式,用全新的观念指导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之间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改变以往结构调整中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违背自然、经济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做法。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必须转变观念,跳出传统农业的小圈子,树

15、立大农业、大食品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想,充分遵守市场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什么有优势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在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自身观念的同时,引导和转变农民自觉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要在考虑当地资源优势的同时,放眼县外、省外、国外市场,坚持走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创造一批能叫得响、打出去的拳头产品。三是要树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观念,确保农村各业之间良性循环,农村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摒弃过去只重数量忽视效益以及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而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思想和做法。四是要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和加强宏观调控上来,要把握行情、吃透市场、注重民情

16、,坚持结构调整所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市场和群众意愿的关系,使农民敢调、会调、愿意调,这样不仅可保证调整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保护农民调产的积极性。以此来推动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使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得到有机的结合。政府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了解国外、省外,县外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使命感和自觉性。五是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各司其职,协调行动。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对宏观结构调整的指导。计划、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保证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用科技的创新力量带动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决定经济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重视和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良种、地膜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