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817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作物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增强我县XX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业生产概述及工作基础(一)基本情况。永善县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02830之间,东与本市大关、盐津县接壤,南连昭阳区,北接绥江县,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雷波、金阳两县相望。总面积2789平方公里,东西横距 千米,南北纵距 千米。金沙江流经县境内 公里。全县海拔340 米,县城海拔820米,距金沙江5公里。全县辖6镇9乡137个村(居

2、民委员会),2736个村民小组。XX年末总人口441975人,农业人口415957人,贫困人口 万人。耕地488415亩(水田48270亩,旱地44014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69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79155亩,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23090亩,总产127347吨,平均单产176千克,农民人均产粮303千克。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均气温 ,无霜期335365天,平均降雨量1007毫米,光热充足水不足,易受春旱、伏旱。立体气候非常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海拔1000米以下的江边河谷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3、海拔1000-1800米的二半山区为温带气候,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为寒温带气候。县内特有的立体农业气候特点和光、温、土壤条件适宜多种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生长。(二)工作基础。全县共有推广机构19个,其中县级4个,双重管理的乡镇农业服务站15个。有在职干部职工211人,有专业技术职称18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4人,初级职称108人,占职工总数的87%。工勤人员28人,占职工总数的13%;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27人,占职工总数的60%,35岁以下人员103人,占职工总数的49%。农技中心全体科技人员,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完成了大量农业科技试

4、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能够在项目批准后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全面实施。同时,开展了优质农产品的加工开发、优质特色经济林果生产、设施农业建设和绿色无公害食品等技术指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实施该项目的条件。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发展优势特色作物;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

5、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经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在全县玉米、马铃薯、水稻、魔芋4种作物上建设7个农作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玉米2个,马铃薯2个,水稻2个,魔芋1个。并分别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和辐射带动片”,使高产创建样板核心区比示范区平均亩产增20%,展示片增15%,示范区增10%。(二)区域布局及产量目标。玉米套种马铃薯:安排布局在莲峰、水竹两乡镇。百亩核心区复合亩产达750公斤以上,千亩展示片复合亩产达700公斤,万亩示范区复合亩产达650公斤。马铃薯:安排布局在茂林、伍寨两乡镇。百亩核心区单产达3500公斤,千亩片单产达

6、3000公斤,万亩示范区单产达2500公斤以上。水稻:安排布局在溪洛渡、黄华两乡镇。百亩核心区单产达750-800公斤,千亩片单产达700公斤,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公斤以上。魔芋:安排布局在溪洛渡镇的佛滩和吞都两村。百亩核心区单产达2500公斤,千亩片单产达XX公斤,万亩示范区单产达1500公斤以上。四、实施内容及进度安排(一)认真选点 科学规划。为了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展示作用,高产创建主要选择安排在交通方便,生产条件相对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其中玉米建2片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马铃薯建2片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水稻建2片百亩核心区,

7、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魔芋建1片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二)选择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根据农作物高产创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万亩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实行统一品种,其中玉米统一为大单1号和会单4号;马铃薯为会-2号和威芋3号;水稻为冈优527号、冈优725号和优838;魔芋为金江白魔芋。确保万亩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主推技术。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等农艺综合措施。玉米:玉

8、米育苗或湿直播单株定向密植;生物多样性二套二规范化间套种;山区加盖地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马铃薯:脱毒良种应用(以一、二、三级种为主);高厢双行垄作;生物多样性间套种;冬马铃薯加盖地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精量播种;肥床旱育(冷凉地区加盖地膜)浅插稀植;条栽;籼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魔芋:轮作;垄作;与玉米间套遮荫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四)积极开展培训。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总体要求,抽派技术骨干深入项目乡镇,进村入户,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

9、动,全面负责项目区农户的种植技术指导,采取现场培训、发放资料、播放技术光盘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区群众进行培训。五、工作组织和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1成立永善县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组 长: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农业局局长 县扶贫办主任成 员: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农业局副局长 溪洛渡镇副镇长 黄华镇镇长 莲峰镇镇长 水竹乡乡长 茂林镇镇长 伍寨乡乡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由黄峰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高产创建活动整体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制定高产创建考核奖励办法,监督检查等。2成立永善县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组 长: 县农

10、技中心主任副组长: 县种子管理站站长 县作物栽培站站长 县植保站站长成 员:县农技中心、县种子站、县植保站、县农机推广站、经作站、栽培站、项目乡镇农业站全体技术人员技术指导组负责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方案的编制、推荐高产创建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召开现场会,进行项目总结等。并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委托,对全县开展创建活动的乡镇、村进行督导检查、田间测产验收及总结。各创建活动乡镇成立相应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农业局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技推广中心具体抓。积极争取安排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专项资金,支持农技部门抓好高产示范区技术培训、农资补贴、现场观摩

11、交流、总结表彰等活动,确保高产创建活动的持续推进。(二)明确职责、严格项目管理。按照省、市农业厅、局的要求,严格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管理。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合同。建立科技目标责任,做到职责明确,措施得力。严格实行“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把项目增产指标和各项技术措施的完成情况列为县农业局和各乡镇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务之一。把各级干部、农技人员有机紧密结合,采取政技结合、技物配套的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技、物、财”配套。(三)强化信息反馈和宣传发动工作。按照高产创建活动要求,在各示范点树立规范制作的标牌,并根据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编制工

12、作简报,及时反馈信息和上报市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同时结合关键季节的生产管理会议观摩高产创建现场,宣传创建典型,交流工作经验,开展总结表彰。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引导,宣传活动成果、先进典型、增产模式和成功经验。将高产创建示范区建成行政领导抓粮食生产的“指挥田”、农技人员抓技术推广的“样板田”、科研人员抓科技成果的“展示田”,成为良种和良法结合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六)搞好督办检查和总结验收。县高产创建领导组采取行政督办、委托专家督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乡镇高产创建活动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要进行通报批评。在农作物收获之前,县高产创建领导组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乡镇的高产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和测产初验,并申请市级验收。具体验收办法按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测产验收办法的通知(云农(种植)字XX40号)执行,各乡镇要认真总结高产创建活动中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工作方法等成效,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经验。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