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康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630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367 大小:1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67页
经络腧穴学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67页
经络腧穴学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67页
经络腧穴学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67页
经络腧穴学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康复(3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周正坤,概 念 经络腧穴学: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主要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主要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理论和应用,主要阐述腧穴的名称,定位,分类和临床应用。,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所分出的支脉。,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理论的形成 一、概念的产生: 1、古代医家对气血运行现象的认识及长期医疗实践; 论语:,二、经络理论的形成 1、针灸推拿等感传现象的观察 2、气功的行气 3、

2、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4、体表病理现象推理 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6、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 一、经络系统(经脉、络脉、连属部分) 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 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足、阴阳、脏腑 手足:根据循行部位 阴阳:根据循行部位的阴阳属性; 三阴 三阳 阴气最盛 太阴

3、 阳气最盛 阳明 阴气其次 少阴 阳气其次 太阳 阴气最少 厥阴 阳气最少 少阳 脏腑:根据所属脏腑,(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 阴经在阴 阳经在阳 立正姿势下: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将上下肢内外侧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的属络关系。 肺经、大肠 脾、胃 心、小肠 膀胱、肾 心包、三焦 肝、胆 结果: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治疗上互相为用。,(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

4、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于阴经在胸中交接。,(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2、奇经八脉 因其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特点:既无表里关系,亦不隶属十二脏腑。但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 一源三岐:任督冲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 阴脉之海:任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阳脉之海:督脉总督起全身阳经经气。 十二脉之海: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又称血海。,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它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

5、行的不足。,4、十五络脉 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组成部份。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十二经络相联系。全身筋肉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以手足三阴三阳名之为十二经筋。,6、十二皮部: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循行分布部位的分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所以各经皮部就是该经在皮肤表面的反应区和该经濡养

6、的皮肤区域。其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范围为依据的。由于二十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2)运行气血,调和阴阳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 (1)诊断方面:经络辩证,经络诊法 (2)治疗方面:循经取穴,药物归经,一、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

7、灸治疗的刺激点。又名“节”“会”、“气穴”、“气府”、“骨空”。,二、腧穴的发展 无定位、无命名阶段; 定位、定名阶段; 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腧穴数目的发展 内经:160个 针灸甲乙经:349个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个 针灸大成:359个 针灸逢源:361个,三、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阿是穴:无固定名称和定位,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首见于千金要方。,四、腧穴的命名 解剖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穴位作用:治母疾的睛明、光明、治面瘫的牵正。 天体

8、地貌:日月、太乙、大陵、丘墟、太溪、涌泉。 动植物:伏兔、鱼际、犊鼻、鹤顶 建筑居处:天井、屋翳、膺窗、库房、梁门。 中医学理论: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气海。,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

9、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六、腧穴的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指经脉所属穴位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症,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分部主治: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病症。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症为主;位于胸腹部的腧穴,以治疗脏腑病症为主。,第三节:特定穴 在十四经腧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为特定穴。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血、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临床最为常用。,(一)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 灵枢九针十

10、二原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而深所作的排列,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井”,意为谷井,喻水之源头,分布在四肢末端,其经气始出。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意为输注,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意为汇合,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十二经脉五输穴,v,(二)原穴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十二

11、经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阴经之原穴即为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的“阴经无原,以输为原” 阳经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三)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输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沟通表里两经。 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沟通腹、背、侧胸部经气。,(四)背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俞”即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背俞穴和募穴,(五)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

12、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六)八会穴 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八会穴表,(七)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八)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六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

13、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九)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公孙与内关 外关与足临泣 后溪与申脉 列缺与照海,第四节 腧穴定位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活动标志: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二)骨度分寸法 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

14、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古称“骨度法”,(三)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穴位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比量法”和“指寸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三种。,(三)手指同身寸法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2-5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4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其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四)简便取穴法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仅作为取穴法的参考。 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

15、处。 劳宫: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 风市: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 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手太阴肺经 Lung Meridian Of Hang-Taiyin,LU,学习内容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经脉重要腧穴(7个),一、手太阴肺经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语译】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

16、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其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三、腧穴 本经共11个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 、少商 (只需掌握7穴),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可灸。,尺泽LU5(合穴) 【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