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氨检验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608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中氨检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氨检验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一、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2 试剂和材料 本法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氨蒸馏水,制备方法见附录A。 2.1 吸收液c(H2SO4)=0.005mol/L:量取2.8ml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L。临用时再稀释10倍。 2.2 水杨酸溶液(50g/L):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和10.0g柠檬酸钠(Na3C6O72H2O),加水约50ml,再加55ml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用水稀释至200ml。此试剂稍有黄

2、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2.3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0g/L):称取1.0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溶于100ml水中,贮于冰箱中可稳定一个月。 2.4 次氯酸钠溶液c(NaClO)=0.05mol/L:取1ml次氯酸钠试剂原液,用碘量法标准定其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B)。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称释成0.05mol/L的溶液。贮于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 2.5 氨标准溶液2.5.1 标准贮备液: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NH4Cl),用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见2.1)稀释至刻度,此液1.00ml含1.00

3、mg氨。 2.5.2 标准工作液: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见2.5.1)用吸收液稀释成1.00ml含1.00g氨。 3 仪器、设备 3.1 大型气泡吸收管:有10ml刻度线,出气口内径为1mm,与管底距离应为35mm。 3.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L/min,流量稳定。使用前后,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3.3 具塞比色管:10ml。 3.4 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为697.5nm,狭缝小于20nm。 4 采样 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5L,及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大气压力。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5 分析

4、步骤 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具塞比色管7支,按表1制备标准系列管。 表1氨标准系列管 号0123456标准工作液(2.5.2),mL00.501.003.005.007.0010.00吸收液(2.1),mL10.009.509.007.005.003.000氨含量,g00.501.003.005.007.0010.00 在各管中加入0.50ml水杨酸溶液(见2.2),再加入0.10ml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2.3)和0.10ml次氯酸钠溶液(见2.4),混匀,室温下放置1h。用1cm比色皿,于波长697.5nm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以氨含量(g)作横座标,吸光度为纵座

5、标,绘制标准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及回归方程(1)。 Y=bX+a (1) 式中:Y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X氨含量,g; a回归方程式的截距; b回归方程式斜率,吸光度/g。 标准曲线斜率b应为0.0810.003吸光度/g氨。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时的计算因子(Bs)。 5.2 样品测定 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10ml。再按制备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5.1)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10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如果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可用试剂空白稀释样品显色液后再分析。计算样品浓度时,要考虑

6、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6 结果计算 6.1 将采样体积按公式(2)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VtT0/(273+t)P/P0 (2) 式中: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t采样体积,由采样流量乘以采样时间而得,L; 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 P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t采样时的空气温度,。 6.2 空气中氨浓度按公式(3)计算: c(NH3)=(A-A0)Bs/V0 (3) 式中:c空气中氨浓度,mg/m3;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s计算因子,g/吸光度;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7 测

7、定范围、精密度的准确度 7.1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510g氨。按本法规定的条件采样10min,样品可测浓度范围为0.012mg/m3。 7.2 灵敏度 10ml吸收液中含有1g的氨应有0.0810.003吸光度。 7.3 检测下限 检测下限为0.5g/10ml,若采样体积为5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7.4 干扰和排除 对已知的各种干扰物,本法已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常见的Ca2+、Mg2+、Fe3+、Mn2+、Al3+等多种阳离子已被柠檬酸络合;2g以上的苯氨有干扰,H2S允许量为30g。 7.5 方法的精密度 当样品中氨含量为1.0,5.0,10.

8、0g/10ml,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2.9%,1.0%,平均相对偏差为2.5%。 7.6 方法的准确度 样品溶液加入1.0,3.0,5.0,7.0g/的氨时,其回收率为95109%,平均回收率为100.0%。 附录A 无氨蒸馏水的制备于普通蒸馏水中,加少量的高锰酸钾至浅紫色,再加少量氢氧化钠至呈碱性。蒸馏,取其中间蒸馏部分的水,加少量硫酸溶液呈微酸性,再蒸馏一次。 附录B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称取2g碘化钾(KI)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50ml溶解,加1.00ml次氯酸钠(NaClO)试剂,再加0.5ml盐酸溶液50%(V/V),摇匀,暗处放置3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1

9、/2NaS2O3)=0.100mol/L。滴定析出的碘,至溶液呈黄色时,加1ml新配制的淀粉指示剂(5g/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按公式(4)计算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 c(NaClO)=c(1/2NaS2O3)V/1.002 (4) 式中:c(NaClO)次氯酸钠试剂的浓度,mol/L; c(1/2Na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黄色化合物,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2 试剂和材料 本法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氨蒸

10、馏水。制备方法见附录A。 2.1 吸收液C(H2SO4=0.005mol/L):量取2.8ml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L。临用时再稀释10倍。 2.2 酒石酸钾钠溶液(500g/L):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煮沸,使约减少20ml为止,冷却后,再用水稀释至100ml。 2.3 纳氏试剂:称取17g二氯化汞(HgCl2)溶解300ml水中,另称取35g碘化钾(KI)溶解在100ml水中,然后将二氯化汞溶液缓慢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形成红色沉淀不溶为止。再加入600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及剩余的二氯化汞溶液。将此溶液静置12天,使红色混浊

11、物下沉,将上清液移入棕色瓶中,(或用5#玻璃砂芯漏斗过滤),用橡皮塞塞紧保存备用。此试剂几乎无色。(纳氏试剂毒性较大,取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接触到皮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含纳氏试剂的废液,应集中处理,处理方法见附录B)。 2.4 氨标准溶液 2.4.1 标准贮备液: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NH4Cl),用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见2.1)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0ml含1.00g氨。 2.4.2 标准工作液: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见2.4.1)用吸收液稀释成1.00ml含2.00g氨。 3 仪器设备 3.1 大型气泡吸收管:有10ml刻度线。 3.2 空

12、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L/min,流量稳定。使用前后,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3.3 具塞比色管:10ml。 3.4 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为45nm,狭缝小于20nm。 4 采样 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5L,及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大气压力。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5 分析步骤 5.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具塞比色管7支,按表1制备标准系列管。表1 氨标准系列管 号0123456标准工作液(2.4.2),mL1.00 1.00 2.004.00 6.00 8.0010.00吸收液(2.1),mL10.009.008.006.004.00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