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简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561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孜州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孜州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孜州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孜州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孜州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孜州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简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圣洁甘孜欢迎您! 甘孜州基本概况“甘孜”,藏语意为圣洁美丽的地方。在这片历史厚重、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浓郁的土地上,有听不完的山歌藏戏,跳不完的锅庄弦子,看不完的山川美景历史悠久的雪域高原甘孜,古为羌地,唐属吐蕃,元初设土司制度,清末改土归流。原属西康省,曾名“藏族自治区”(州级)、“藏族自治州”,1955年划归四川省,改称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隔金沙江相望,北接青海省玉树和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是我国早期民族频

2、繁迁徙的“民族走廊”的腹心带,是“茶马古道”的中枢和“进藏重镇”,是康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辖康定、丹巴、泸定、九龙、道孚、炉霍、色达、甘孜、白玉、新龙、德格、石渠、雅江、理塘、稻城、乡城、得荣、巴塘18个县(市),州府所在地为情歌故乡康定市。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甘孜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辽阔的地域、森林、草地构成了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金沙

3、江、雅砻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流域面积14.6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5%;天然草场面积1.3亿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面积7655万亩,覆盖率达32.1%,占四川省的20%,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保存完好的贡嘎山西坡莫溪沟、稻城东义河谷、亚丁、亚拉雪山原始红杉林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达14164万亩,湿地达88.8万公顷。境内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有麝香、鹿茸等上乘的动物药材,虫草、贝母等植物药材,有“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等十大圣洁甘孜品牌的天然有机绿色食品。梦中的香格里拉 甘孜山川雄

4、伟、景色瑰丽,集中了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所有迤逦原始的自然之美,被朱镕基誉为“海外仙山,蓬莱圣境”。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这里是山的王国。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最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全州80%的面积为山地。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余座。被誉为“蜀山之王”“香格里拉之巅”的贡嘎山,海拔7556米,名列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第二。雪山和冰川、高山湖泊、松林和杜鹃林镶嵌其间,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这里是水的海洋。数不胜数的高原湖

5、泊,静卧于群峰环抱,冰川侵蚀,杉松拱卫,草茂风轻,犹如一颗颗翡翠,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康巴高原。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境内200多条冰川,栖身于云雾缭绕的山谷,诠释着高原冰帽的傲骨冰霜之美。特别是贡嘎雪峰脚下的海螺沟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5501100米,景象万千、气势恢宏,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还大出10余倍,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大、最壮观的冰川瀑布,也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瀑布。一曲康定情歌响彻寰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既有与其它藏区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特征,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个、全国重

6、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民间艺术地域鲜明。绘画以唐卡著名,善用“金”“银”描绘,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雕塑以新龙药泥面具出名,基于纯天然的原材料和神秘的制作工艺,蕴藏着民族、宗教、民间工艺、医学文化等内涵;民歌以康定情歌闻名,享有“宇宙歌曲”美誉;舞蹈以巴塘弦子、甘孜踢踏最为壮观,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藏戏以享有“东方伊利亚特”之称的岭格萨尔王史诗最为出彩,是世界上最长的藏族英雄史诗,构成了康巴文化最亮丽、最耀眼的闪光点;以南派藏药为代表的甘孜藏医药已传承四千多年,名医辈出、疗效确切、源远流长,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医药学专著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学理论体系。民俗民风殊异奇

7、特。婚俗以康北雅砻江走婚习俗最为独特,展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文化的鲜明色彩;节庆以转山会尤为盛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定“四月八”转山会最为著名;特色美食以五香糌粑、坨坨牦牛肉、酥油茶为代表,采取当地原生态食材纯手工制作,极具地方风味;藏族服饰作为源远流长的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的特点,深藏于传统民间。宗教文化传承千年。藏传佛教在甘孜州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教派齐全、五教并举的特点,“每一座寺庙都是一个艺术的宫殿”,展现着藏文化早期的包容性,体现了藏文化发展过程的多样性。素有“雪域文化宝库”之誉的德格印经院是藏区经板数量最多、文献学科最全、印刷质量最高的印经院,收

8、藏有二十七万余块珍贵经版、画版等,又兼收并蓄各教派经典,文献总字数达三亿之巨。遍布全境的寺庙、林立的佛塔、飘动的经幡、成山的玛尼堆、镌刻的六字真言仿佛诉说着久远的历史,给予您无限遐想!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独具民族风格的寺院、官寨、碉楼、桥梁和白塔流传至今,以固化的建筑形式彰显着藏区古朴的特色资源和生活场景。碉楼主要分布于丹巴、新龙、九龙等县,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十三角等多种类型,极具建筑研究意义和观赏价值。素有“千碉之国”美誉的丹巴县,其古碉楼共计562座,形式各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类型多样、风格不一,稻城石藏房、乡城白藏房、巴塘红藏

9、房等等。极具牧区传统特色的帐篷,用牛毛编织,普遍为蚌形,多为牧民逐水草而居时所用。桥梁建设就地取材,以藏式伸臂桥、索桥、石桥、木桥四种为主,由圆木构架而成的藏式伸臂桥尤为特别,不用一颗铁钉和一根铁丝,充分展现了甘孜人的聪明才智。红色文化绚丽多彩。这是一片工农红军播洒红色火种的土地,用无数感人的故事塑造起革命精神的光辉灯塔。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进入甘孜,途径和停留这里的16个县城,时间长达15个月之久,留下了毛泽东的磨西居住旧址,岚安苏维埃政府旧址,飞夺泸定桥指挥部旧址,红军二、四方面军甘孜县会师旧址,甘孜县第一个博巴中央政府旧址等一大批革命历史遗迹。这些红色旅

10、游资源独具特色,以泸定桥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四川省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片物华天宝之圣地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让人赏心悦目,奇异厚重的康巴文化让人流连忘返,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让人惊叹不已! 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50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3,技术可开发量达4130万千瓦,是“川电外送”重要基地。境内日照时间长、日光强烈,作为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资源,太阳能理论可利用量约560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1120万千瓦。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000万千瓦左右;地表出露的热原249处。矿产储藏丰富多样。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是我国

11、重要的成矿区域和矿产资源的大宝库。已发现矿种90多个,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和建材矿等品种多、储量大、产地多。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超大型和大型矿床10余处、中型矿床20余处,金、银等十余种金属居全省第一,锂辉矿储量居亚洲第一。已建成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九龙里伍铜矿等,正在加快推进世界级的“中国锂都”建设。优质温泉数量众多。四川省的温泉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而川西地区的温泉又主要集中在甘孜州。因与欧亚、印度两大板块边界陆陆碰撞形成大断裂、近期岩浆活动以及挽近以来的新构造有关,甘孜温泉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断裂带、德格乡城断裂带、甘孜理塘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呈带状有规律,并多在河谷部位出露。境

12、内温泉热泉比比皆是、类型齐全,以康定城郊榆林宫、二道桥、海螺沟为代表的249处温泉,水质优良,出露于碳酸盐岩层,在含气、含泡翻沙之时总散发着健康的矿物质味道。在皑皑白雪、露天温泉池蒸汽滚滚腾空中,置身于天然温泉,尽情欣赏雪花漫天飞舞,何等浪漫,何等惬意与美妙。如果说世间有一个让人不可思议、流连忘返的地方,那绝对是甘孜;如果说世间有一个离中心城市最近、没有雾霾的地方,那绝对是甘孜;如果说世间有一个能洗净心尘、安宁思绪的地方,那绝对还是甘孜这里,集中了全省尚未开发的50%的世界级旅游资源;这里,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这里,拥有G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不可多得的黄金旅游线路”当前,我们正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统领全州社会经济发展,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全面启动国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朝着全面小康目标挺进,在绿色生态底色上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