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491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宗仁教授讲解PCI训练中的几点原则在跟自闭症孩子做互动策略中,有些基本原则需要我们去掌握好:1、真正的爱和关怀。只有真爱能改变一切、创造奇迹。相信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荣耀自身的工具。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张月恒 2、回应幼儿发出的任何讯号。要求家长有敏锐的观察力来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口语和任何主动性时要立即回应。 3、尊重幼儿想法及自发性行为,适时调整弹性。这中间强调要给予他一定的步调和空间,学会等待。这里就发现我之前有些做法有偏差,发现自闭后,我们从早到晚不停的和他说呀唱呀,密集的教他认知理解,很多操作都爱代办,很少给他留下个人的空间,其

2、实就算是自闭的孩子也需要个人安静的时间来自我研究和探索这个世界,只不过要把握尺度,不要过分沉迷。要在需要干预需要分享的时候才适时出现,举个例子,比如说家长们可能着急孩子的眼神训练,随时随地都希望孩子来看你,可能孩子在很认真的看书或研究新玩具时,家长就要干预中断一下,期待得到孩子的眼神和情绪分享,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正常的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是会忘记周遭的事物。这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同样的事件在正常孩子中的反应,什么时候会出现眼神、什么时候会出现分享点,时刻总结,做到自然,而不能为了训练眼神而眼神。自然是最高的境界。道法自然。 4、稳定幼儿的情绪,让他保持愉悦状态

3、。动态活动和静态活动相结合,训练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有些孩子可能比较活泼好动,主动性较强,游戏过程中玩得高兴了就容易兴奋过度,这时候要提前结束游戏,配合些静态活动,如看书、讲故事、听音乐等。而有的孩子比较文静,不容易带动,这时候要多做些游戏环节,煽动气氛。所以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设计互动环节。 5、其他一些小细节和方法: (1)学会判断和等待,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做,尽量不要去帮他。但等待也要讲究环境,如果孩子的兴趣不高,则少用等待,如果孩子的主动性太弱,则一有反应就马上回应,不用等待。在过程中不要动手抓,多用语言和非语言的遥控。只有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家长动手:动手打人;有危险会造成伤

4、害;需要动手调整。 (2)每次玩玩具后都要教导他收好,物归原位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3)活动过程中,要建立开始和结束的观念,可以用闹钟、摇铃、数数等方法建立。 (4)活动前先说明规则,多做示范和练习再开始游戏,要变化前一定要先建立模式。 (5)有些活动中最好两个人配合,教导的人少下直接的指令,另一个人以孩子的身份说,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领悟。如点心时间,分点心的人不要问要吃什么,而是直接拿起饼干说好香呀,诱发孩子的主动性。而另一个人在孩子身边示范说“饼干、饼干”,这时候把饼干给孩子。 (6)互动过程中先重点诱发非语言沟通再马上带入语言沟通,有助于同时提升孩子的社会性和语言表达。 (7)一天至少要

5、有35次让孩子很兴奋。肢体性游戏、认知性游戏和社会性假扮游戏穿插进行。 (8)列出孩子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物品和活动。利用喜欢的来强化,不喜欢的作为惩罚,但还是要少用惩罚。将新活动和喜欢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慢慢带入。 (9)一个活动设计3个左右的目标,看孩子的能力在什么地方,会的就不要重复训练了。 (10)游戏团体和日常生活中的泛化都必须要过关,基础能力才能有大的提升。 (11)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建立起玩追逐游戏的能力,特别是无规则的追逐,对参照和眼神训练都很好。也非常有利于和普通孩子的游戏融合。 (12)语言的扩充要创造情境,利用种种机会拉长聊天回合数。语言能力要通过实际的对话才能学会

6、。 (13)想象性情节大都来自生活经验,生活中要大量旁白。 (14)养成说故事的习惯,可用一些日常东西、玩具当主角,时常和孩子回顾发生的事情,自编自导一些故事,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理解和想象力。以孩子和他身边的人和物为主角编写生活小故事。 (15)关于主导,最好的方式是一半一半,有助于学会配合。但刚开始时可以采取以孩子为主导跟随孩子的脚步,而后再慢慢拉回来,循序渐进,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跟随。 (16)持之以恒的坚持,方向要正确。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水变成蒸汽前,物理形态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沸腾,所以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积月累。 发表于:2011-10-08 17:08自闭症康复

7、训练中一个全新的专业理念-社会性趋向、模仿、社会参照、分享式注意力、想象性游戏、社会游戏、情绪调控与互动等。初步掌握了PCI训练的含义,PCI训练是通过互动游戏与日常活动来建构自闭症儿童的文化学习能力,并通过一个善于接纳的助人文化来帮助PCI训练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善用每天的例行性活动,以儿童的生活、活动为本位,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来训练自闭症孩子,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与互动中对他人产生兴趣,引起他们对外界的注意,获取他们的目光回应,并由一次次短暂目光的回应开启交流沟通之门。 PCI训练模式是以文化学的介入模式,是训练自闭症儿童文化学习的能力,是让他们有能力学习我们的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与生

8、活中,并从文化学习与社会建构的角度出发,培养自闭症孩子的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与社会交流互动的能力,帮助自闭症孩子回归主流社会。杨宗仁教授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第一个大部分 文化学习的介绍 一,需要帮助创造一个融合的社会文化,例如台湾的教育支持,融合教育,都代表了一种对自闭症的开放的,接纳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需要和孩子建立关系,也要帮助他跟其他人建立关系。让他快乐,让他觉得安全,让他喜欢跟人亲近,这样他才能学到东西。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 1,三种布施财布施,对他说好话,说他爱听的,给他爱吃的。法布施,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不能玩玩具孩子就会在地上哭闹,那么要教会他别

9、的方法,“妈妈,我可以再玩一下吗?”。教他跟别人互动,跟别人玩。给他方法。无畏布施,要给他安全感,别让他害怕和恐惧,例如,在小区里,别逼着他去跟小朋友玩,让他先观察,再决定要不要他去靠近小朋友。再例如,如果妈妈去上班不告诉他,悄悄走以防止他哭闹,反而会给他很不安全的感觉,他觉得妈妈随时都会消失。 2,做事情要对孩子有利,例如让他做感觉统和训练,一次500下,你想让他有提高,但是也许他会觉得你在对他不利,那么他就不愿意做。我们要为他好,也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为她好。让训练活动尽可能游戏化,生活化,才能让孩子接受和喜欢。对孩子最好的干预方式,就是不断地跟他玩,跟他游戏。就算是很无聊的游戏,还是要

10、跟他玩得很开心,玩三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 3,要跟孩子长期相处,才能够影响到他。根据美国的研究,干预要有效果,一个星期要25个小时以上,一天4小时以上。杨教授的经验,每天5个小时,7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以上的干预。孩子必须要依附于一个成年人才利于学习,父母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跟孩子相处。 4,要说孩子爱听的话,要理解他的想法,然后转变他的想法,尤其是很多负面的想法。尊重孩子,随顺而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一点非常重要。忠言逆耳,因此能听进去的都是圣贤,而孩子显然不是,所以他们不接受是很正常的。例子:孩子:妈妈, 我可以吃巧克力吗?回答A:不可以,饭后才可以吃。回答 B:可以,饭后才可以

11、吃。 孩子一般不能接受第一个回答,而可以接受第二个回答。这就是用孩子爱听的话来转变他的想法。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让孩子胡作非为。关于随顺而转,我们的目的并不是顺着他,而是要最终转化他。这一点很难,需要很高的智慧。顺着孩子并最终转化他,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如果不做转变,那么就不是教育。三: 发展文化学习能力。 孩子要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例如见人要打招呼,有人帮忙要说谢谢。但是这么简单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一种文化(或是社会规则),让孩子能够学习这种文化。 1,首先要让孩子对人有兴趣。而我们的孩子往往对电风扇,数字和汽车更有兴趣,对人没有兴趣的孩子很难从人的身上学

12、习。如何让孩子对人有兴趣?这是很难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能够发展起来,也就成功了一半。普通的孩子进入陌生的房间,首先是看人,去观察人。这是一种社会性注意,这种注意力几乎是不会中断的,即便在看书和玩游戏,这些孩子还能持续注意周围的人。我们的孩子很难有这种社会性注意。我们的孩子具有认知性的注意力,可以玩一个玩具很久,看书看很久。但是在社会性注意力上不能一直持续。 2,第二步,要让他了解手势,动作和表情的意图是什么。很多能力很好的孩子,即便口语能力很好,但是在非口语部分的理解上还是会有问题。这种困难源于孩子从小对人的兴趣不够高,观察人的时间很少。而家长没有去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或者即便做了,也做得不够

13、。一个能力要能够维持,需要我们常常去使用,我们的孩子用得不够多,所以能力不高,并且容易失去。一般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玩,到三岁的时候已经玩了有1万个小时。如果我们跟孩子玩的时间没有这么长,我们的孩子如何能够跟上普通的孩子呢? 我们的孩子不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想法,其实是没有学习一个文化的能力。我们只有长期的身处一个文化,学习这个文化,才能习得文化语境里的语言意义。例如,一个老外即便精熟中文,但是也未必理解母老虎是什么意思。我们即便去美国学了几年,英文也不可能比得上美国人。我们的孩子不只要学会口语,还要学会背后的文化思考。文化思考才是我们最终的重点。教会口语是很好,能够让孩子学会沟通,情绪也能够稳

14、定下来。但是孩子要需要学会解读语言,动作和表情背后的想法。例如要能够分清赞赏的笑,嘲笑的不同。 例: 一个高功能的,数理能力超强的孩子,在高中课堂上,老师对他说,滚出去,孩子真的会用从地上滚的方式出教室。就是说即便是很高功能的自闭孩子,也依然难以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一点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用旁白去给孩子解释周围人的感觉和想法。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周围的人会做出觉得太吵的表情动作,要教会孩子去认知这些意义。 这是我们孩子最困难的部分,我们在这个部分介入得再多都不会多,现实是我们在这部分的介入很少,甚至于没有。此外,我们的孩子叙述能力和说故事的能力不好,不是背

15、故事书中的故事,而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这来自于孩子的日常观察能力。3,通过影片观摩和讨论来说明模仿,分享式注意等核心的ZB障碍 开始的几条视频基本上就是对人的情绪的解读和讨论。然后通过影片对比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自闭症孩子和一个6个月婴儿与成年人的互动。从影片看出来,自闭症孩子很少会向人求助,没有这样的动机。如果孩子不能产生这样的动机,就很难在社会上生活,因为很多社会互动是互惠性的,具有社会利他性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去求助,同时也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去帮助别人,如果都让其他人来帮助和迁就他,就很难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例如,最简单的一种对他人的帮助就是展现笑容,别人会得到乐观的情绪,从而愿意与你交往。而我们的孩子笑得不多。 影片继续,可以看出六个月的婴儿就能很好的关注人,用眼神与人交流。而自闭的孩子则更多的关注手中的摇铃。六个月以内的孩子只能单独关注人或者物品,无法做到同时关注。一般而言是优先关注人,再关注物品。六个月以后可以做到同时关注人和物,发展出共同关注。这一阶段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没有发展出来,没有优先关注人,也很少共同关注,这是非常困难的一点。我们的孩子没有自发的社会性趋向,很少去观察人的行为,听人说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兴趣有限,重复刻板,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展出社会性注意,难以从对人的观察和互动中学到东西,发展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