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402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核心科室培训)(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传统的“32”模式 新诊断标准“1+1”模式,传统诊断标准“32”模式,缺血性胸痛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有ST段动态变化和Q波);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升高与回落)。 以上3条标准中符合两条时,AMI诊断成立。,新诊断标准“1+1”模式,第一个“1”指典型的标记物(TnI、TNT、CK-MB)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为必须条件。 第二个“1”是指下列4项标准中的1项:心肌缺血症状;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或压低;冠脉介入治疗术(PTCA)后。符合“1+1”模式时AMI诊断成立。 现有的检测技术已经能识别1g的心肌坏

2、死灶,故新标准反映了AMI的新概念,即心肌缺血引起大小不等的心肌坏死均应定义为心肌梗死(MI)。新标准提高了诊断MI的敏感性,使更多患者能及时得到早期干预性治疗。,心电图是诊断AMI最基本的辅助工具; 各部位心肌接受不同的冠状动脉供血,心电图改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心电图对AMI还有定位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因为积极的再灌注治疗能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连续至少2个导联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引起的ST段抬高容易被认识。 但弄清楚常见的“假”梗死心电图、避免不必要的溶栓治疗是最基本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随着距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不同,心电图上可依次出现

3、缺血、损伤、坏死的图形演变,其演变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临床上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对诊断更有意义。 (不要放走你认为有问题,而心电图暂时“正常”的病人,要及时复查心电图!),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过程,(一)早期:(超急性期或梗塞前期) 梗塞后数分钟数小时,心电图为缺血、损伤型演变。 T波高耸ST段抬高单向曲线,无Q波。 此期若治疗及时而适宜,可避免发展为心肌梗死或使梗塞面积缩小。,(二)急性期: 梗塞后数小时数日数周,心电图为梗塞图形的演变过成。 病理性Q波ST段抬到最高渐下降T波随之由直立变倒置、渐加深。,(三)近期(亚急性期): 梗塞后数周数月,主要为坏死、缺血型演变。 Q波持续存在ST段回到

4、等电位线T波由深变浅。,(四)陈旧期(愈合期): 梗塞后36月后或8周后,坏死心肌形成疤痕修复。 Q波不变ST段不变T波不变。,梗死部位的定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可进行梗死部位的定位,提示血管病变的部位。近端的动脉阻塞倾向于产生最广泛的心电图异常。 前壁和下壁是最常见的梗死部位。前间隔梗死是左前降支动脉病变高度特异性的标志。 II、III和aVF导联孤立的下壁梗死通常提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远端病变。近端回旋支病变常引起侧壁(I、 aVL、 V5 和 V6导联)梗死改变。,梗死部位的定位,导联的解剖关系 下壁 II、 III 和 aVF导联 前壁 V1 to V4 导联 侧壁 I、 aVL、

5、 V5 和 V6 非标准导联 右心室 右胸导联 V1R to V6R 后壁 V7 to V9导联,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以“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下壁,侧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膈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心室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心室梗死,下侧壁心肌梗死出现 I、aVL、V1和 V2导联的对应性改变,孤立性的后壁梗死而不伴下壁改变(V1 - V3导联ST段下移),V8和V9后胸导联 ST 段抬高,无并发症的左束支阻滞STT改变与主波方向相反 (注意V1V3导联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左束支阻滞:V5和V6导联的ST段抬高(不适当的改变)V2、V3和V4导联ST显著抬高(

6、 5 mm);III和aVF 导联也存在显著的ST段下移,左室室壁瘤伴胸前导联持续性的ST段抬高,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可逆性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小结,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异常Q波和T波改变等心电图改变; 仅当异常Q波、抬高的ST段和倒置T波同时出现,并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常见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强 2.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折返发生的条件: 1.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2.单向传导阻滞

7、 3.传导缓慢 4.早搏诱发,心房扑动,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250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心房颤动,一、分类 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 、孤立性。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与心室率快慢有关; 2.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脉膊短绌; 3.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恢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

8、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三、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bpm; 2. 心室率不规则; 3. QRS形态正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5025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室性心动过速,一、病因: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症状与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有关: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缺血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无症状,三、

9、心电图特点 1. 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 2. QRS波群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3. 心室率100250bpm; 4. 房室分离,偶有心房夺获; 5. 突发突止; 6.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鉴别诊断:应与室上速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性心律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致命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心电图特点: 1.心室扑动: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整,频率150300BPM. 2.心室颤动: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QRS波群ST段T波分辨不清.,上图心室扑动 下图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室颤动,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分型:一度,二度(莫氏型,莫氏型),三度.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到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s。,心脏传导阻滞,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I型: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而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II型:心房冲动突然传导受阻,而PR间期不变。,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心房率超过心室率,QRS波群形态随心室起搏点位置而变化。,Thank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