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229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 财政学 期末模拟试卷b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成 人 教 育 模 拟 试 题(B卷)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的职责范围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Y ) 对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而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是辅助性的。( Y ) 3. 基尼系数是衡量公平程度的主要标准,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分配越公平。( Y ) 4. 准公共物品只可以由来政府提供。( N ) 5. 布坎南提出了“以足投票”理论,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模型。( N ) 6. 社会保险税的现收现付方式,是指当年筹集的保险资金只用于满足当年支出的需要。( Y ) 7. 公共收入是国家为

2、了实现其职能,依据其政治经济权力所筹集的一部分社会产品或社会产品价值。( Y ) 8. 如果税收弹性值大于1,说明税收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税收不能为政府提供充裕的财政收入。( N ) 9. 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是将国债按发行载体分类。( N ) 10. 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N ) 11. 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里,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Y ) 对 12. 部门预算编审程序中的“一上”是指由部门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 Y ) 13. 政府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是确保财务合理性和控制财政风险。( N ) 14

3、. 专项转移支付又称无条件转移支付。( N ) 15.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量少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 2. 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用于行政各部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3. 转移性支出:是指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税式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4. 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从国有资产经营中获得的经营性

4、收益。 5. 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限度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课税对象与税源的区别。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即对什么征税,它是征税的依据。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是税源。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各种税有不同的经济来源。有的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一致的,如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有的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不同,如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税人的收入。 2. 政府扶贫工作制度创新的内容。答:政府扶贫工作制度创新的内容有:1、确定于国际贫困线接近的贫困人口标准制度

5、。2、尽快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区域性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3、建立和完善扶贫奖惩于激励制度。4、积极推行小额信贷制度。5、努力扩大报账制度的覆盖范围。 3. 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税收的基本特征有: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所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或者说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政府征税与是否占用生产资料没有直接关系。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对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对税收的课税对象、课征比例或课征额等均预先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任何部门、任何级别的政府机构,未经国家法律授权与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4. 政府

6、预算管理的目标 答:政府预算管理的目标有:1、关键目标:总支出控制、战略性资源配置、公共部门运营效率。2、重要目标:确保财务合规定性和控制财政风险。3、政府预算管理的其他目标:关注公共利益方面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目标。 5. 我国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答:我国政府间支出责任的确立依据是财政职能在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分工理论。一般认为,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直接提供或补助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并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 6.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包括:答:1、通过税收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2、通过转移支出增加低收入

7、者的实际收入水平。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4、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7. 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技术创新和变迁的能力;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4、价格总水平;5、公共财政收入制度;6、其他特殊因素。 8.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答: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既可通过财政的投资预算取得资本金,也

8、可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既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也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部分资金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获得。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答: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如下:(一)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现有财力和财政支出存量结构刚性较强的情况下,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需要按照“明确目标、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的思路稳步推进。基本原则有:1)统筹发展原则。2)市场化原则。3)公共财政原则。(二)明确政策目标,突出政策着力点。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长远和眼前两个方面确定不同时期的政策目标和着力

9、点。(三)合理确定资金分类,整合支农资金。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要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1)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2)抗灾救灾类资金。3)生态环境类资金。4)结构调整类资金。5)管理服务类资金。6)农村发展类资金。(四)调整支农方式,创新支农机制。1)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2)支持建立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3)增加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4)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5)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6)加大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7)依法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案例资料: 1997

10、年底,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经济增长乏力。1998年,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共增发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加大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影响,外贸急剧下降,我国经济下滑并出现萧条,2009年我国政府同样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使2009年完成了8.2%的增长率。 问题分析: 结合此案例分析实施

11、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和内容。 答: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拉动总需求。二是发行长期建设性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财政措施体现在一下五个方面: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8-2004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元,投资重点向农村、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倾斜,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2)调整税收政策,增强税收调控功能。为鼓励投资,引进国外是先进技术设备、把关税总水平降至10.4%。同时降低消费税税率,制定了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12、。1997-2003年,政府连续四年较全面地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并相应增加离退休他人员的离退休费,还实施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同时重视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2002年,政府实行了所得税分享改革,由原来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所得税的做法,改为比例分享。5)完善非税收政策,努力扩大内需。1998-2004年,共取消了收费项目1913项,并降低了497个项目收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费标准,减轻社会负担1490亿元。同时率先规范交通和车辆收费,对农村公共收入分配中的农业税等政策进行改革,规范农村税费改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