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102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服运动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一、 汉服运动的概念及原因汉服运动是指:“在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以网络为主要阵地。大学生,白领,精英阶层为主题,发自民间,自下而上,旨在复活汉服及汉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与其说这是一项活动,倒不如说是一种对于汉服以及汉文化的爱好甚至于说是信仰,在这场活动中,没有一些规章条例,任何喜欢汉服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汉服爱好者们致力于把汉服介绍给更多的人,所以说这场运动更多是一种爱好的表达与流露,而汉服运动发展至今,也更多地表现了汉服作为一种存在于书籍照片上的服饰而逐渐在当代被建构的过程。汉服运动最早起源是在时期,并在二十一世纪初伴随着“新唐装”的大流行而重新兴起,

2、以普通工人王乐天身着汉服走上街头为契机,从2003年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持续到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汉服运动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 节庆服饰的缺失:“结清服饰使人们欢度节日。表达喜悦心情的重要道具,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人们通过节庆服饰的穿用丰富了节日文化,烘托出欢乐的气氛,同时通过服饰这一与人体结合最为紧密的物品传承和发展这节日文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传统节日,但是在传统节日穿着现代服饰却使节日的文化底蕴大打折扣。可以看到,在一些传统服饰保存很好的国度,例如韩国会穿上“韩服”,日本会穿上“和服”,越南会身着“奥戴”,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

3、也会在重大节日的时候穿上很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而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却只能无奈的选择西服、礼服,因此节日文化服饰的确立成为了汉服运动的动力2、 国学的复兴:近几年文化类节目迅速走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汉字英雄等等备受广大中青年推崇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大范围普及行为,人人都以懂国学为荣,推动了国学的复兴,一些古装剧都打着完美展现古代服饰礼仪为噱头,引起了广大青年对于服饰文化的注意力,成为汉服运动的文化助推力3、 民族认同感的追求:族群认同指“个体对本族群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族群身份的承认。”在任何一个族群中,族群成员身份的认定对族群内的成员都有着

4、异常重要的作用,当一个民族文化自觉度可以作为民族文化自觉度越高时他的族群身份认同感也就越强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交融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与其他民族交流时,服饰是最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没有自己民族服装使汉族人在很多场合陷入尴尬的境地。而这些是所谓的“新唐装”、旗袍无法代替的。汉服运动在当今的发展主要以:大学生、白领、精英阶层为中坚力量。而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仅仅对作为汉服运动主体力量之一的大学生展开讨论。并从中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大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担任主体力量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大学生多受过比较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对于初高中生而言,大学生的价值观与

5、世界观也基本建构完成,使他们能够在这场社会运动中保持自己的见解而不随波逐流,能够理性的分析,对这场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2、 近几年古装戏的大热,使很多大学生接触到很多美丽的汉服,出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够促使他们穿起汉服,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也愿意把它变成自己日常服饰在一些场合装扮自己。3、 由于参加汉服运动的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大学,乃至不同的城市,通过汉服大家可以结识到很多的朋友,让大家在闲暇之时能够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交流,汉服运动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二、 汉服运动的发展过程汉服运动作为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探索和努力,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满清入关下令剃发易服,当时孔家后人曾请

6、求多尔衮容许孔家保留衣冠,但遭到多尔衮拒绝,1912年10月在康有为的策划领导之下成立了孔教会,陈焕章在第一届孔教大会上,就曾提议:“凡支分会长必须制深衣章服,会员愿制服者听。”前,也有人主张恢复明朝时期服饰,章太炎先生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知君存念,今寄故衣以为记志,观之亦如对我耳。斯衣制于日本,昔始与同人提倡大义,召日本缝人为之。日本衣皆有员规标章,遂标汉字,今十年矣”章太炎先生在流亡日本时,曾自改和服而标“汉”字,被称为“近代汉服第一人”。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初登大总统宝座宣布:“尊孔教为国教”。并戴平天冠穿汉服祭天,并

7、试图恢复汉服1914年,民国礼制七种颁定,包括:“祀天通礼、祭祀冠服制、祭祀冠服图、祀孔典礼、关岳合祭礼、忠烈祠祭礼、相见礼。”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年在浙江教育司任职时曾身穿“深衣”到军政府报到,还在当时发表了影响一时的深衣冠服考。伴随着“新唐装”之争,汉服复兴运动又重新被提起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2003年12月22日,“信而好古”(李宗伟)在山东束发着汉服为学生上课,并且他是当代第一个自制深衣,穿深衣出门,束发着汉服的人,也是第一个着汉服为学生讲课的人。2004年4月,“天涯在小楼”(方哲萱)做了

8、一期 汉服会兴起吗的专题节目,在天津电台播出。2004年10月5日, 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黑龙江、河北的汉网网友共33人,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网友参加的、着汉服祭祀明朝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的活动。2005年4月17日,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儒生在山东曲阜孔庙,首次践行明代释奠礼,也是第一次统一着装的祭礼。2006年7月21日,在“天涯在小楼”的倡议下,中国政府网为汉族更正图片为“汉服”图片,新华网不久之后也更正了图片。这明确地表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终于正式认可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这是自汉服消失360年以来的一个真正回归的里程碑。2007年3月11日,期间,全国政协

9、委员叶宏明即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则建议,应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式样的中国式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议案。2013年04月30日,首届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在福州举行。2013年11月9日,首届中华礼乐大会于横店召开。2014年11月1日3 由著名词作家方文山组织的第二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召开,朝代方阵,与此次活动相关的作品有,歌曲MV天涯客栈。2014年11月28日,第二届中华礼乐大会在厦门鼓浪屿召开。2015年6月5日,第三届海峡汉服文化节暨福建汉服天下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将在福建福州拉开帷幕如今汉服运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开拓出各种各

10、样的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经常见到,以学校社团的形式进行组织,将学校里喜爱汉服的人聚集到一起,成为运动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以“汉服社“汉服文化协会”等为名目的汉服社团其主要进行的活动形式有:公开场合进行“汉服”的时装宣传,举办传统节日和人生礼仪的活动如冠礼、笈礼、开笔礼、开办汉服知识讲座。同时汉服也越来越与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吹箫、弹奏古筝,画画书法,反映在高校中即是几个相关社团联合起来,比如书法社、茶学社、民乐社等等。汉服爱好者们一直在探索拓宽汉服运动的形式,努力使汉服运动更加灵活多样,更加适应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汉服爱好者参与进来。三、 汉服运

11、动的意义和影响汉服运动中反映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相比于其他服饰运动和服饰变革,汉服运动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期时的文化冲突,也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江泽民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七部分,专门论述“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曾面临西方殖民者入侵,受到过深刻的西方文化影响,而中国人在饱受侵略之苦后,对于西方文化很抵触,到了现代,改革开放之后,对西方文化又过于热衷,以致于对中国原来的传统文化有点淡忘,逐渐习惯了现代环境,习惯了超短裙、牛仔裤、西服,落得个数典忘祖的困境。近几年伴随

12、着国家大力提倡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觉醒,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也令他们很迷茫,汉服运动也正切合了这部分人群的愿望,给与了他们一个平台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运动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服饰样式改革的运动,而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形式。现今中国当前正式场合的服饰为西装、晚礼服。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成为主要节日,西餐、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孩子中备受推崇,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强势的西方文化对于我国年青一代的强力渗透。基于此,汉服运动可以看做是对于这种文化渗透的强有力的回击,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汉文化,汉礼仪,能够在一定程度

13、上消减西方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国的传统服饰理念正遭遇着与现代社会节奏和文化理念相矛盾的困境,在这个时候人们自然倾向于简单方便的西式服装,汉服运动也为这一矛盾积极寻找着出路,比如参考日本,仅在重大节日庆典穿着汉服,又或者是对汉服进行一定的改良,衍生出大批的汉元素时装,方便日常穿着,从这一方面来看,汉服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通过汉服唤醒现代人对于古代元素的认知,从而使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从接受一步步到自发的去弘扬传承。总的来讲,汉服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即是对于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文化意识做出了强有力的唤醒,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提出了新思路。四、 从汉服运动看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大学生

14、作为汉服运动中的主体力量,接受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自身的三观建构也比较成熟,具有承担起汉服运动的力量,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对于汉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比较认同通过服饰文化逐渐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愿意参加相关的活动,有一定的接触之后,不断出现身体力行宣传汉服文化的个人,最后汇聚成一个一个的小集体,为汉服运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汉服运动方能一直饱有生机,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集体的文化自觉性还是相当高的。但是汉服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深入阶段,汉服爱好者已经可以细分为“考据派”(侧重于考证汉服服制)、“改良派”(侧重于汉服创新、汉元素融人当下)、“视觉派”(侧重于汉服的展示及挖掘美

15、学价值)、“激进派”(抱有极端主张、言辞较为激烈的小众群体)等流派。尤其以激进派为代表的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大汉族主义,皇汉主义思想的集体,他们在了解过满清“剃发易服”导致汉服一度消失之后,从此对满族人怀有相当仇恨的感情,思想较为极端,这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在进行文化传承时不能用辩证的思想来看问题,很容易陷入极端思想的圈子里,逐渐变得狭隘,缺少思辨精神,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全面理性的分析,一味把过错归给现在的满族人民。同时汉服运动中,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自我感觉优越的集体,认为穿上汉服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更有文化,遇到不了解汉服的人就下意识的看不起,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文化传承的意识

16、,仅仅停留在穿汉服,秀汉服的阶段,没有了解到汉服运动真正的含义。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应当全部恢复汉服,不考虑日常穿着的实用性,一味追求复兴,反而为汉服运动招来“复古”的名号,表现出其对于汉服运动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体现出文化传承意识,最后反而由这一层浅显的表面含义变得狭隘乃至极端。综上所述,在汉服运动中,大学生集体发挥了较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愿意参与并身体力行的去宣传,体现了这个集体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性,但是文化传承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觉得汉服好看这个层面,真正思考汉服运动文化传承意义的人占少数,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一部分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较为浅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应当对其价值观作进一步的引导,形成正确的四思维导向,跳出民族主义的狭隘怪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