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浅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31185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浅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浅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浅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概论,主讲:刘志雅 博士、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内容:六个大问题,1、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2、什么是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如何评定 4、什么叫心理障碍 5、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6、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心理学简介,哲学定义: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psychology=psyche(soul)+logos(discourse) 心理学来源于哲学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斯芬克斯之迷。,心理学的内容: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喜、怒、哀、乐) 理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

2、、执行决定等 现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能力 象 个性心理 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等)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前旭、勤奋、合群、勇敢等) 社会心理: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一)理论心理学类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6认知心理学 7人格心理学 8变态心理学 9动物心理学 10心理测量学,(二)应用心理学类 1教育心理学 2临床心理学 3咨询心理学 4工业心理学 5管理心理学 6广告心理学 7消费心理学 8环境心理学 9法律心理学 还有婴儿、儿童、青年、组织、工程、人事、旅游、艺术心理

3、学等等,颜色对比,感觉,知觉,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错觉,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左氏错觉,编索错觉,庞氏错觉,奥氏错觉,赫氏方格,8周时的胎儿,20周时的胎儿,印刻现象 儿童发

4、展阶段 躯体和动作的发展 道德的发展 青年发展关键期,印象形成的效应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A:聪明勤奋冲动 B:冲动勤奋聪明 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印象 -对某群体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人与社会,1.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提出大要求前,先提小要求,小要求的满足提高了大要求接受的可能性。 2.留面子效应(Door-in-the-face) 拒绝了大的要求,对小的要求满足的可能性提高。 3.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2、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世界卫生大会,从四个方面理解心理健康: 身体、智力、情绪的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交往

5、顺畅。 有幸福感。 职业工作中,发挥能力;有生活效率 。 定义:身体、智力、情绪以及人际等处于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3、心理健康如何评定,1、体验标准 2、 操作标准 3、 发展标准 体验标准是指临床主诉; 操作标准是指精神检查; 发展标准是指个人的临床既往史。,心理障碍的综合评

6、估 “生物-心理-社会” 模式 生物医学:遗传、脑机能、神经生化 心理模式:心理发展、自我防御、创伤 社会模式:生活事件、家庭、学校、人际等,4、什么叫心理障碍,经验性理解: (1) 从统计学角度 以常模为参照系 (2) 文化人类学角度 以社会的主流价值倾向为参照系 (3) 社会学角度 以道德准则和个体动机体系同时作为参照系 (4) 精神医学角度 以精神病临床症状为参照系 (5) 认知心理学角度 以个体认知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为参照系,判断心理障碍的标准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标准”和“角度”不同,“标准”凭数据,“角度”凭经验。,人一生中,随

7、时处在客观 的矛盾和冲突之中,所以,内心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也不可能绝对平静。所以,人的心理不平衡是绝对的。但是,每个人自身都有自我平衡能力,使不平衡状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从而使心理不失去常态。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处在心理健康状态。,静态地看,它是一种状态。 动态地看,它是围绕着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过程。 两个标准差 健康常模 两个标准差,不同理论派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健康 健康破坏 精神分析派: “力必多” “力必多”受挫 顺利发展 行为主义派: 良好环境 不良环境 酿成行为习惯 酿成行为习惯 人本主义派: “潜能” “潜能” 发展顺利 发展受挫,5 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8、,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感知障碍 思维障碍 记忆障碍 情绪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疾病 轻型心理疾病划分(神经病):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重型心理疾病划分(精神病):功能性心理疾病、器质性心理疾病,心理诊断,心理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障碍,6 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发展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 思维辅导(积极思维辅导) 情绪辅导(EQ辅导、情感辅导、感恩教育) 自我认识辅导 科学兴趣辅导 人际交往辅导(人际吸引、冲突处理) 职业生涯辅导,自杀与危机干预,自杀研究 24 51 6 25 18% 66% 4% 30%,自杀的类型 人际危机自杀 挫折自杀 疾病自杀 迷信或宗教信仰自杀 精神疾病自杀,男女差异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中国: 4倍 自杀死亡率 1.5倍,自杀动机 解脱 报复 虚荣,危机干预的 “痛苦体验理论” 步骤 1 建立关系 2 指出或确定中心问题 3 评估自杀可能性 4 编列建设性计划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