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31058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长兴康复医院康复科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 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

2、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

3、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7)与三体综合征相鉴别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

4、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拥抱反射)减弱或引不出。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8)与先天性韧带松弛症相鉴别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3 临床分型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为:(1)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

5、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2)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

6、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3)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4)其他类型:a.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b.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C.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

7、关。(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 (4) 标准住院日为306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3)颅脑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3、 必须选做的评估表(如不能实施需注明原因)(1) 肌张力评价(2) 关节活动度评价(3) 肌力评价(4) 反射与自动反应评估(5) 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完成评

8、价(GMFM88/FMFM)(6) 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7) 全面综合评价(七)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3护理:(八)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病程进入恢复期。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二、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住院号: 发病时间: 岁月住院(开始治疗)日

9、期:年月日 出院(停止治疗)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0-60 天(一年共180天)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年月日(第 1 天)年月日(第 23 天)主要 诊疗 工 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完成7项评估完成病程记录完善入院检查重 点医 嘱长期医嘱康复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自动体位普食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颅脑CT。长期医嘱康复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自动体位普食开具康复治疗项目(脑瘫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有氧训练,关节松动训练,作业疗法

10、,引导式教育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电子生物反馈治疗(选)脑循环治疗(中频脉冲治疗2次+低频脉冲治疗3次)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分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静脉抽血配合急救和治疗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 复和锻炼治疗师主要工作接医师评估表制定康复计划开始实施康复计划病情 变异 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治疗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4天到出院前第二天)年月日(出院当天)主 要诊 疗工 作完成查房记录每周同治疗师协调工作并做记录、签字(治疗师每周工作记录)每月开展评定记录(三方)防治并发症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及再次住院计划完成出院总结通知出院重 点医 嘱长期医嘱康复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通饮食自动体位基础治疗临时医嘱有需要者可请中医科治疗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治疗师主要工作完成每周工作计划并同医师协调工作。根据每周工作总结调整下一周工作计划完成住院小结并交付一份给病人。主要 护理 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 和锻炼配合康复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变异 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治疗师签名-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