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30053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夏日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 BC D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

2、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退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属于不同的农业区B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C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D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6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土地荒漠化严重B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土壤盐碱化严重C地水土流失严重,地石质荒漠化严重D地酸雨危害严重,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读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分布图,回答78题。7有关图中各优势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8马铃薯种植优势区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最终形成马铃薯产业集群。马

4、铃薯产业集群有利于( )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力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读下表,回答910题。 占耕地面积的 比重(%)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机耕面积59 973 860 239 377 5喷灌面积1 82 82 90 71 0滴灌、渗灌面积0 80 20 32 00 19 东北地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最大,下列表述与其关联最小的是( )A地广人稀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D机械化水平较高10东部地区喷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大,但是滴灌、渗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小,主要是因为( )A东部地

5、区降水量比西部多B东部地区耕地比西部多C西部地区科技比东部落后D西部地区蒸发比东部强烈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 题。 a b c1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c BbcaCcab Dbac12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最可能是( )A广州 B香港C上海 D澳门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D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14阶段,该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技术指向型产业 B动力指向

6、型产业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D原料指向型产业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 1516 题。15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1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B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完全可以避免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

7、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完成1718题。17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18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 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920 题。指标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

8、96年2000年2004年I50 02%41 14%44 48%45 49%47 16%49 69%56 32%U9 47%12 26%16 32%28 2%34 94%36 25%43 5%I/U5 283 352 721 611 351 371 290 54 782 852 221 110 850 870 7919 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20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

9、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二、综合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 24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2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3分)(

10、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3分)22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9分)(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3分)(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3分)(3)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3分)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地区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种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10 9224 983 681 37全国19 9746 4

11、396 07112 89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材料一 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都市圈19871996年19972006年投资额出口额消费额投资额出口额消费额长三角都市圈33 0032 3335 3736 7041 2432 63珠三角都市圈30 1092 9436 0829 8895 3533 50京津冀都市圈36 7414 1137 7839 9915 9635 00材料二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1978年和20

12、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亩)年份蚕桑甘蔗花卉水果蔬菜象草其他19787 3415 960 690 111 1204 1520041 9516 014 201 501 191 342 05(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简述其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3分)(4)简述三大都市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分)24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

13、,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1分)(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3分)(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3分)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表城镇人口比重(%)2000年2005年苏南地区59 667 0苏中地区37 746 3苏北地区31 239 5(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其原因。(3分)(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发展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中,正确的是(多选,2分)(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阶段质量检测(四)1B 2 C 3 D 第1题,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时,退耕还林、还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