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29778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条例章节】:第一章 总则【条文释义】:一、第二条所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官(含由现役军官改任的文职干部)和士兵。保留军籍的军队离休干部按现役军人对待。革命伤残军人,是指经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的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两部分人员。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

2、对待。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革命烈士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批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批准,取得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认定,取得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家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人的家属。二、第三条所称的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是指军人出生至18周岁期间,因丧失父母或父母无抚养能力,其他亲属自愿或受托连续抚养军人逾7年以上,经乡(镇)人民政府证

3、明或法律公证,由县、币、市辖区人民政府批准者。其他亲属以外的人员符合规定的抚养人条件的,也按抚养人对待。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承认和享受抚养人待遇的,不再变动。【条例章节】:第二章 死亡抚恤【条文释义】:三、第七条所称的革命烈士,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规定机关批准的人员:(一)对敌作战牺牲的;(二)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或对敌作战负伤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三)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筑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四)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五)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

4、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六)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或其他坏人杀害的;(七)因侦察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杀害的;(八)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被杀害的;(九)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十)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十一)部队飞行人员在执行战备飞行训练中牺牲或在执行试飞任务中牺牲的;(十二)死难情节特别突出,足为后人楷模的。革命烈士的批准机关:符合以上(一)至(三)项条件的

5、,现役军人是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符合以上(四)至(十一)项条件的,现役军人是军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符合以上第(十二)项条件的,现役军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其他人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公布实施前牺牲,符合以上(一)至 (十一)项条件的,申请追认革命烈士均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因公牺牲军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军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的军人:(一)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责任或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的;(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三

6、)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四)因患职业病(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死亡的;(五)在执行任务中因病猝然死亡的;(六)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牺牲对待。病故军人,是指在服现役期间因病死亡,并经军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确认的军人。军人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自杀身亡,或非因执行任务遇意外事故死亡,也按病故军人对待。革命烈士证明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发给的顺序是:(一)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二)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三)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

7、配偶的,由其自行商定,商量不通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四)没有父母(或抚养人)、配偶的,按下列顺序发给其他亲属:(1)子女,(2)兄弟姐妹;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不符合规定的批准或认定条件、权限的,民政部门不予办理抚恤登记。四、第八条规定军人死亡时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革命烈士,4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原规定的病故一次性抚恤金最高金额不得超过3千元的限制,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予以取消。本条所说的军人死亡时的工资收入:现役军官的工资收入,是指职务薪金、军衔薪金和军龄(含工龄)薪金三项之和,军队文职干部的工资收入,是指职务工资和军龄

8、(含工龄)工资两项之和;未参加工资改革的军队离休干部的工资收入是指职务薪金、行政级别薪金、军龄(含工龄)薪金和生活补贴四项之和;参加工资改革和授予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的工资收入,具体标准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民政部注解附后)本条所称义务兵和月工资低于正排职军官工资标准的其他军人死亡时,按正排职军官的工资标准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是指按基准军衔为少尉的正排职军官的职务薪金(第二档次)和军衔薪金两项之和计发一次性抚恤金。本条所称的其他军人,是指志愿兵(包括专业军士、军士长)、取得军籍的军队院校学员。一次性抚恤金按规定由持证的死亡军人家属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其顺序是:(一)有父母(或抚

9、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二)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三)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的,各发半数;(四)无父母(或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五)无父母(或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以下弟妹;(六)无上述亲属的,不发。五、第九条规定,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按一定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是指荣立多等或多次功勋的,按其中最高等功勋的增发比例计算;不累计折算提高功勋等次。虽在服役期间荣立功勋,但在退出现役后死亡的,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六、第十条所说的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家属,按照规定的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其条件是:(一)父、母、抚

10、养人、夫、妻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人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的;(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的;(三)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领取定期抚恤金的对象户口迁移时,应同时办理定期抚恤金转移手续。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定期抚恤金。户口迁人地的民政部门应凭转移手续,按本地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从第二年一月起予以抚恤。本条所说的孤老,是指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且无儿女者。本条所说的孤儿,是指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且丧失父

11、母(抚养人)者。本条所说的对孤老、孤儿的定期抚恤金应适当增发,其增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应领定期抚恤金的20%。七、第十一条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的确定原则,是指由民政部、财政部按照定期抚恤应与城乡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人民实际生活消费水平参照中央制定的基本标准制定具体标准,在中央制定的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允许高于基本标准。八、第十二条规定的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死亡时,加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是指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优抚对象死亡后,除发给应领定期抚恤金外,另加发半年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定期抚恤金领取证件。九、第十四条所

12、称的因战致残,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一)对敌作战中负伤致残的;(二)临战前在战区执行潜伏,侦察(包括巡逻、执行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其他意外伤致残的;(三)平时在边境线执行潜伏、侦察、巡逻、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误伤致残的;(四)对敌斗争中被俘不屈负伤致残的。本条所称因公致残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一)在从事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任务和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责任和无法抗拒的意外伤致残的;(二)在执行任务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三)在维护社会治安,抢救保护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致伤

13、或遭意外伤致残的;(四)因患职业病致残的;(五)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也按因公致残对待。本条所称的因病致残,是指义务兵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十、第十六条规定,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致残,由军队规定的审批机关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役后一般不再办理,是指下列三种情况外,一般不再办理:(一)本条例施行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士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批;军官需经军区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批;(二)本条例施行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或

14、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审批;(三)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由军队规定的机关审批。对不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审批权限的,不予办理抚恤登记手续。十一、第十八条规定,参加工作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当前是指:(一)在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正式工作的;(二)在全民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的;(三)在县以上管理的集体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生活有保障的。上述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人员所在单位不应因其伤残而解聘,必须

15、解聘经征得当地民政部门同意,其生活低于当地职工生活水平的,可改领伤残抚恤金。十二、第十九条规定的伤残抚恤金标准的确定原则,是指由民政部、财政部根据伤残性质和伤残等级,参照全国一般职工的工资标准,按一定比例制定全国统一的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标准。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从评残发证之日起计发。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含由现役军官改任的文职干部和按规定由军队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的伤残保健金,由其所在部队发给;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户口迁移,应同时办理伤残抚恤转移手续。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伤残保健金如何发放,由总后勤部自行规定。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伤残抚恤金或保健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和转移手续,从第二年一月起按规定予以抚恤。十三、第二十条所说的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是指:享受离、退休待遇的,按规定发给伤残保健金,并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不享受离、退休待遇需分散供养的,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抚恤金和护理费;需要集中供养的,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抚恤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