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7092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89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2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课件 岳麓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PART ONE,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考点一 秦朝的统一,【误区警示】 秦朝和秦国的区别:在秦没有实现统一之前叫“秦国”,在秦实现统一之后叫“秦朝”。,1.秦灭六国 (1)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吞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2.巩固统一的政权建设 (1)中央权力机构:嬴政创造了“皇帝”名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2)

2、地方机构:在地方设置郡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都由皇帝直接考核任免,对皇帝负责。 3.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举措 (1)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并开凿、疏通水道;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轮间的距离一律为6尺;拆除战乱期间形成的一切路障。全国水陆交通网的构筑,成为统一国家坚实的基础。,【特别提示】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首领被称为“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初年推行了分封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的货币

3、,还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由官府制作标准器发至全国。,考点二 秦朝的灭亡,1.秦的暴政 (1)为了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统治者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2)秦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对人民征派了大量的徭役和兵役。秦颁布了细密、严苛的法律,违者被处以残酷的刑罚。 (3)秦二世继位后,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2.“诛暴秦”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2)陈胜、吴广首倡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混易错】 遇雨误期要被处死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而秦朝的暴政

4、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强大的秦朝能灭六国主要是由于秦国国富军强而得民心,秦朝的灭亡在于秦朝的暴政而失民心。,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经过将近5年的战争,刘邦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考点三 西汉初立,1.西汉的建立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刘邦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特别提示】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2.“文景之治” (1)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他们废除了秦律中的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重视“以

5、德化民”,努力创造安定宽松的局面。 (2)经过文帝、景帝几十年的治理,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纵横联系】 我国古代先后出现的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削藩” (1)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导致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景帝派军东征,平息了叛乱。此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在王国内只能收取租税,其他权力收归中央。 (2)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景帝也对诸侯王的权力进行了一些限制,但并没有彻底清除诸侯王国的势力,他们对于西汉王朝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考点四 新的大一统

6、,1.强化中央集权:武帝削弱相权,加强监察制度,强化了皇权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控制。 2.解决王国问题的:武帝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找借口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特别提示】 汉武帝在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监察权;在地方实行削藩政策,颁行“推恩令”,实则削弱王国势力。,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汉武帝对董仲舒的主张十分欣赏,就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为国策,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为官。 (2)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 法家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神化了皇权, 因此受到统治者推崇

7、,2 00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考点五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1.汉匈和战 (1)战国时期,匈奴不时南下侵扰,燕、赵、秦等国纷纷修建长城防御匈奴。秦朝继续大修长城,并派遣大军沿线防守。 (2)汉武帝时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迫使匈奴远遁。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郡县,将长城进一步向西延展到今新疆罗布泊,派兵驻守,并安排士兵和农民在沿边地区垦种荒地,称为屯田。,2.张骞通西域 (1)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次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了解了以前未知的西域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

8、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易混易错】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府是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3.丝绸之路 (1)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代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使用提花机。 (2)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3)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刻

9、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考点六 东汉的兴衰,1.“光武中兴” (1)王莽于公元9年代汉称帝,改国号新。王莽的统治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引发了以绿林军、赤眉军为代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2)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他即位后扫平了各地义军和割据势力,于公元36年再度实现了全国统一。,【误区警示】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不能混为一个人。,(3)光武帝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先后9次下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恢复西汉文景时期三十税一的制度,鼓励流亡百姓返乡垦荒,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东汉初年的政

10、策调整收到明显成效,人口和垦田数迅速增长,社会安定,再现了西汉前期国强民富、文化昌盛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误区警示】 西汉、东汉政权初立都有相似之处:刘邦和刘秀都曾是农民起义领袖,经历农民起义后建立政权;都吸收前代灭亡教训;都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盛世。,2.东汉后期政局: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幼龄即位,太后临朝,重用她们的父兄子侄,即外戚掌控大权。幼帝长大后,又依靠宫中的宦官翦除当权的外戚。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互相争斗,政局一片混乱。 3.黄巾起义 (1)184年,太平道领袖张角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起义军坚持战斗9个月后,主力被镇压,但余部坚持斗

11、争20多年。 (2)影响:黄巾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由豪强和地方官员演变而成的军阀纷纷割据自立,形成了分裂动乱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易混易错】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发动的起义,最终起义都被镇压而失败。,考点七 汉代的科技与文化,1.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 (1)西汉前期,人们已经使用麻纸作为书写材料,但是这种纸质地粗糙。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后,逐步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编撰于战国、定稿于西汉

12、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东汉华佗研制出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他还编成“五禽戏”锻炼身体。 2.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 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一通史体裁,成为后世官修史书的典范。,3.佛教东传与道教产生,(1)佛教东传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早在西汉末年就已沿丝绸之路和海路零星传入我国。 东汉明帝曾派使者西行求佛法。公元68年,洛阳城外建起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佛教宣扬的内容不仅给当

13、时生活在苦难中的下层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而且也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将它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易混易错】 在西汉前期人们已经使用麻纸作为书写材料。东汉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2)道教产生: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与道家的一些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炼丹服药等,可以长生成仙。这对于东汉末年生活极端困苦的人民来说也有强烈的吸引力。 (3)佛教的传播与道教产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结果。,考点八 三国鼎立,1.曹操统一北方 (1)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他“唯才是举”

14、,实行屯田,势力日益强大,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2)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随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结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以少胜多,重创曹军。,【误区警示】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而是曹丕。,3.三分天下 (1)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定都建业,国号为吴,229年称帝。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

15、经营,北方地区的经济比汉末有所恢复,东南和西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为以后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考点九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从西晋到十六国 (1)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2)316年,匈奴贵族率领的军队灭亡西晋。在此前后的100多年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15个由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陆续出现,加上西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总称十六国。 2.北方民族的内迁 (1)除匈奴以外,这一时期从长城以外迁入中原的北方民族还有鲜卑、羯、氏、羌等族。 (2)内迁后,各族人民打破原先相对封闭的族居状态,相互杂居,彼此学习,形成规模空前的民族交流和

16、交融的浪潮,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纵横联系】 中外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融。 【特别提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统一:曹操统一北方、西晋的短暂统一、前秦的统一、北魏的统一。 (2)目的:革除旧俗,吸收汉人文化。 (3)内容:在政治上改用汉制,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按田亩多少向农民征派赋役;迁都洛阳;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纵横联系】 中国古代实现由分裂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统一、西晋统一、隋统一、元统一。,(4)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为以后南北方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十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1.东晋南朝的政权更迭 (1)西晋灭亡后,317年,南逃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拥立西晋皇族司马睿为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