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25998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第02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2.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2.2 气体放电机理,2.3 电晕放电,2.4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2.5 雷电放电,2.6 气隙的沿面放电,2.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纯净中性气体不导电,只有气体中出现带电质点后才能导电,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放电现象。 基本概念:,玻尔理论:原子周围的电子按规律跃迁时,轨道越远,电子能量越大。,激励:电子从近轨道向远轨道跃迁时,需要一定能量,这个过程叫激励。,激励能:激励所需能量叫激励能 ,其值等于两轨道能级之差。,电离:当外界给予的能量很大时,电子可以跳出原子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原来的中性

2、原子变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电离能:达到电离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反激励:电子从远轨道向近轨道跃迁时,原子发射单色光(有能量的光子)的过程称为反激励。,电离电位和激励电位:一般用电离电位 和激励电位 来表示电离能和激励能。, 撞击电离: 概念:通过撞击,给予气体质点以足够的能量,使气体质点发生的电离。,能量要求: 中性质点:第一电离能。 已被激励的质点:小于第一电离能。 负离子:大于第一电离能。,撞击能量: 动能 势能,平均自由程:一个质点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与密度呈反比。,撞击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过程: 速度动能 电离概率 速度撞击作用时间 电离概

3、率,不存在电场时,温度足够高,才能发生撞击电离。 存在电场时,电子是撞击电离的主要因素。, 光电离: 概念:光子给予气体质点足够的能量,使气体质点发生的电离。 条件:光子能量不小于气体的电离能。 光电子:由光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 光的来源:,气体本身的反激励或复合释放出的光子。 紫外射线一般不能直接导致光电离,但通过分级光电离(先激励、再电离)的方式也可实现电离。,外界自然光(紫外射线、伦琴射线、 射线、宇宙射 线等高能射线), 热电离: 概念:由气体的热状态造成的电离称为热电离。 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说明:气体的温度是其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特点:热电离不是一种独立的电离形式,而是包含着撞击电离

4、和光电离,只是其电离能量来源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热能。,电离机理: 温度分子平均动能 撞击电离 温度热辐射出的光子数量 光电离, 表面电离: 概念:由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电离形式。 逸出功: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形式: 二次发射:用有足够能量的质点撞击金属表面。 光电子发射:用短波光照射金属表面。 热电子发射:加热金属电极。 强场发射:在电极附近加强电场从电极拉出电子。, 负离子: 形成: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原子)碰撞,不但没电离出新电子,电子反而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亲和能:一个中性分子(原子)与一个电子结合生成一价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作用:由于离子的电离能力比电子小很多

5、,所以负离子的形成,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阻抑作用。, 带电质点的产生: 电离形式:撞击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 带电质点产生形式:四种电离形式、负离子。,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中和、扩散、复合。 中和: 带电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宏观上沿电场作定向运动。带电质点受电场力作用而流入电极,中和电量。 由于电子质量和直径比离子小很多,加速情况和碰撞情况也大不相同,电子迁移率比离子大两个数量级。, 扩散: 扩散指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扩散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带电质点在空间各处浓度趋于平均的过程。 扩散是由杂乱的热运动造成的,与电场力无关,电子扩散速度比离子快

6、。 复合: 带有异号电荷质点相遇,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复合时,电离吸收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复合由电场力作用,电子快,所以复合几率小,总是先变成负离子再复合。,1、概述: 电子崩: 当外加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带电粒子两次碰撞间积聚的动能足够发生碰撞电离。电离出来的电子和离子在 场强作用下又加入新的撞击电离,电离过程像雪崩一样增长起来,称为电子崩。,2.2 气体放电机理, 非自持放电: 当场强较小时,电子崩有赖于外界因素,外界因素消失,电子崩也消失。 自持放电: 当外加场强足够大时,电子崩不依赖外界因素,外界因素消失后,电子崩仍能够保持。,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的区别在于外加电场强度的大

7、小,二者场强的分界点称为临界场强 。相应的电压称为临界电压 。它称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临界场强 :, 放电形式: 均匀电场: 不均匀电场:,一处自持放电,整个气隙击穿。击穿电压等于临界电压。,场强较小时,局部强场处产生电晕放电。,提高场强,气隙间隙小:产生火花击穿。 气隙间隙大:产生刷形放电。,继续提高场强,放电抵达对面电极,产生电弧击穿。,2、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 三个因素(系数):,系数 :1 个自由电子在走到阳极的1cm路程中撞击电离产生的平均自由电子。,系数 :1 个正离子在走到阴极的1cm路程中撞击电离产生的平均自由电子。,系数 :1 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的平均自由电子数。,

8、该理论对均匀电场和气隙 ( 为气隙密度、 为极间距离)较小的情况比较适用。, 三个过程:,路程上撞击电离出 个正离子。,可以忽略不计。,个正离子撞击阴极,,电离出 个电子。,自持放电的条件:, 帕邢曲线:, ,平均自由程, ,碰撞次数, ,欲保证 E 的大小, ,碰撞次数, 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的不足: 理论无法解释的试验现象: 放电路径为曲折细通道,形式为间歇、分段发展的; 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几乎无关; 放电时间比理论计算时间短。 原因: 电子崩造成的大量空间电荷导致电场畸变; 电离加剧导致光子数量剧增,空间光电离加剧;,过大,带电质点不易扩散,屏蔽限制了放电通道;,过大,射到阴极光子减少,削

9、弱了 作用;,汤氏理论的条件:均匀电场、 不大( ),3、流注放电理论(较均匀电场): 空间电荷浓度: 自由电子移动速度快,一起向阳极移动,浓度大; 正离子移动速度慢,缓慢向阴极移动,浓度小。, 合成电场畸变: 崩头前面的电场则被强烈加强; 崩尾电场也被加强了; 崩内正负空间电荷混杂处的电场被大大减弱。, 流注的形成: 电子崩头部接近阳极; 崩头和崩尾处电场增强,激励和反激励放射出大量光子;崩中复合也放射出光子; 一些光子射到崩尾,造成空间光电离,形成衍生(二次)电子崩; 衍生电子崩头部移动速度快,与主崩汇合; 新的衍生电子崩在崩尾出现,一个一个向阴极发展,形成正流注。, 气隙的击穿: 流注通

10、道发展到阴极; 该区域发生强烈电离,带电离子的碰撞和移动大大提升了通道的温度,导致热电离; 整个流注通道转化为火花通道,气隙的击穿完成。 负流注的发展速度比正流注慢。 概念:,由初崩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局部强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高速向前、后延伸的过程称为流注。, 均匀电场形成流注就能自持发展,直至击穿。 流注理论条件:,形成流注需要电子崩头处电荷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形成必要的局部强场和足够的光电离。一般认为当满足 时,可以应用流注机理来分析气隙的放电。,2.3 电晕放电,1、概述: 电晕:在极不均匀的电场中,当外加电压及平均场强还较低时,电极曲率

11、半径较小处,附近空间的局部场强已很大。在这局部强场处,产生强烈的电离,伴随着电离而存在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有蓝色的晕光,称为电晕。 电晕层:这个晕光层叫作电晕层或起晕层。 外围区间:电晕层外,场强已较弱,不发生撞击电离。,电晕产生条件:极间距离对起晕电极表面最小曲率半径的比值大于一定值。,电晕特性: 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中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 电晕放电不能扩展很大,只能局限于电极附近; 电晕放电有明显的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形式: 外压低:电晕放电弱,均匀稳定,电子崩性质放电。,外压高:电晕放电强,不均匀不稳定,为流注性质 的放电。,2、电晕放电的

12、物理过程和效应: 物理过程(尖板试验): 负电晕(尖极为负极性):,区外速度减慢形成负离子,电晕区场强减弱、电离停止,负离子向外扩散,电场重新加强、电离再次发生,尖极强场电离,负电晕呈现有规律的重复脉冲。,正电晕(尖极为正极性): 正离子移动速度慢脉冲不规律 电晕的效应: 有声、光、热等效应,表现为发出“咝咝”的声音,蓝色的晕光以及使周围气体温度升高等。 产生人可听到的噪声,对人生理、心理产生影响。 形成“电风”导致电力设备的振动和摆动。 产生高频脉冲电流,对无线电干扰。 产生能量损耗。 产生某些化学反应,加速绝缘老化。,2.4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1、短间隙的击穿(火花击穿):,正流注,发

13、展连续,需要的击穿电压小。,负流注,阶段式发展,需要的击穿电压大。,击穿:当整个间隙充满正负离子时,在电源电压的作用下,通道的温度和电导剧增,并完全失去绝缘性能,此时气隙击穿。,2、长间隙的击穿(电弧击穿): 先导过程: 长短间隙击穿的区别: 长间隙:炽热的导电通道在放电过程中建立,需要的平均场强小。 短间隙:炽热的导电通道在放电过程后建立,需要的平均场强大。,电子崩,流注,大密度电流,热电离,棒极强场,炽热的等离子通道(先导通道),近似的棒极前伸, 迎面先导: 特点:负先导必有迎面先导;正先导对面有突出,才有迎面先导。 原因:正先导更容易产生;负先导头部的场强更高。 主放电过程:,先导头部接

14、近对面电极时,发生剧烈电离; 与下电极异号电荷流入下电极进行中和,与下电极同号电荷流入先导通道进行中和; 此过程沿先导通道扩展至棒极,称为主放电过程。,作用:将先导通道改造成高温、大电导、轴向场强小的等离子体火花通道,使气隙被电弧击穿而导通。,3、长间隙的预放电(刷形放电): 当气隙距离较长时,即使所加电压尚不足以将整个气隙击穿,也会从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出发,向气隙深处突发具有先导性质的火花放电。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火花通道伸展得更长,光色变白,更明亮,并发出尖锐得爆破声,形成刷形放电。此类放电不能将整个气隙击穿,称为预放电。,2.5 雷电放电,1、概述: 形式: 雷云对大地;雷云内部;雷云对

15、雷云。 极性: 过程: 破坏因素: 最大电流;电流增长最大陡度;余光电流热效应。 防护措施:,90以上为负极性雷。,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避雷针。,2、雷电的先导放电过程: 概念: 组成: 先导通道、先导头部、流注区。 特点: 先导通道高温高电导部分的直径为毫米级; 先导通道外围电离区(电离套)直径大; 一般有迎面先导。,高电导、高温、高电位的先导通道形成的过程。,3、雷电的主放电过程: 概念: 雷电的主放电过程具有巨大的雷响、突发的明亮、大幅的冲击电流,起到了雷电的最大破坏作用。 过程: 剧烈电离; 剧烈中和; 主放电通道向上延伸;,径向放电:电晕套负电荷产生反向场强及反向电晕流注放电。,4、雷电的余光放电: 主放电完成后,云中的剩余电荷沿原来的主放电通道继续流入大地,在照片上看到的是一片模糊发光的部分,成为余光放电。,5、雷电的后续分量: 形成: 雷云与临近雷云间在放电后电位差急剧增大,二者间放电,并由原通道对地发展。 特点: 连续前进,幅值小、陡度大。,2.6 气隙的沿面放电,气隙沿面放电:沿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发展的放电现象。,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极,使整个气隙沿面击穿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