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5544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7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 第21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课件 岳麓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1 课时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PART FOUR,第四部分 世界历史,【时空坐标】,考点一 美苏冷战,1.从盟友变成敌人 (1)背景:随者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美苏战时结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和对抗重新浮现,特别是美苏两国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发生严重对立,双方开始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特别提示】 二战后,美国为了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其中冷战政策的重点是在欧洲,但是在亚洲,美国却不是使用一贯冷战的方式,而是使用“热战”方式。,(2)杜鲁门主义 概况: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扬

2、苏联和共产主义对希腊和土耳其的威胁,声称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必须援助“各国自由人民”抵抗这一威胁。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意义:表明美苏战时同盟已经破裂,美国正式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 (3)美、苏两国运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峙和斗争,这被称为冷战。,2.两个德国的出现 (1)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在西方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定都波恩。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在苏联的支持下宣告成立,定都东柏林。 (2)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直接后果。,【特别提示】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1949年,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

3、共和国的建立,德国走向了分裂。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所以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结果。,3.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1)1949年,美国联合西方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这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联盟的形成。 (2)苏联于1955年联合东欧国家在波兰华沙成立了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的建立无疑加强了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实力。,(3)北约和华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在此后的很长一个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和较量,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

4、。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特别提示】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终结。,考点二 殖民体系的崩溃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1.“非洲年”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亚洲,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相继独立。这一浪潮波及非洲,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2)埃及:1952年,埃及的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战略位置显要的

5、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者手中收归国有。 (3)加纳:1957年,加纳人民在恩克鲁玛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迫使英国殖民者承认加纳独立。这宣告了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诞生。 (4)“非洲年”: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5)纳米比亚: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2.亚非独立国家的盛会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亚非地区获得独立的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民经济的共同任务。 (2)概况: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3)意

6、义: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高举反帝反殖大旗,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之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3.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二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是反对美国的经济掠夺、政治颠覆和军事占领,捍卫国家主权。 (2)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归属问题,是巴拿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运动的核心。 (3)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了新条约,开始逐步收回运河及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1999年12月,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成为这条国家水道名副其实的主人。 4.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

7、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亚非拉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提示】 拉美各国虽然通过独立运动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但是后来美国直接控制着拉美各国,这实际上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因而古巴、巴拿马等国与美国的斗争是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考点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美国:凭借二战胜利时首屈一指的经济和军事能力,又沿用国家权力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经济进一步增长,成为超级大国。 (2)西方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巩固和提高。,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西

8、方各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力求给予每个公民广泛的福利保障。1946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建立“福利国家”。 (2)随着实行福利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社会保障普遍成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3)社会保障制度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巨额的公共开支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高福利政策也往往带来劳动积极性下降等负面影响。,考点四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西欧走向联合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国际地位也急剧下降。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9、但这又使得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性加强。 西欧国家认识到,要真正复兴欧洲,联合成一个整体将是最好的选择。,【易混易错】 欧洲共同体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各国追求经济一体化,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一体化程度更高。,(2)进程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这6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六国将这三个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影响:联合起来的欧洲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提示】 二战初期,为防止日本东山再

10、起,解除它对太平洋地区的威胁,对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适应同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利用日本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对日政策由遏制变为扶植。,2.日本经济的发展 (1)战争结束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占领当局开始强制推行民主改革。 (2)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等,促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3)到1955年,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随着欧洲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7

11、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出现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考点五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1.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1)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战后,一些国家以苏联为榜样,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 (2)二战期间,东欧各国处于德、意法西斯的占领和裹胁之下。战争后期,这些国家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获得民族独立,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 (3)在亚洲,越南和朝鲜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后,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至此,二战后世界上已经建立起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人

12、口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2.苏联模式的推广 (1)二战结束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应对冷战,苏联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把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在苏联人民的努力下,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整体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过度集中和僵化,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 (2)由于苏联的援助和影响,大多数东欧国家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它们都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实行计划经济,制定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13、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些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飞速发展,有力巩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但同时,东欧国家自身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而大多数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快,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许多问题暴露出来。,考点六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经济领域,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2)影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后来的改革也有一定的

14、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勃列日涅夫改革:进行新经济体制实验,但改革没有改变过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取得的成果有限。进入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人民的不慢情绪高涨。,【易混易错】 东欧剧变不是在苏联解体的影响下发生的。因为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2月底,而东欧剧变在此时已经基本结束。,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 政治改革:提出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效仿西方,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多党制。 (2)东欧剧变:苏

15、联的政策对东欧各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内部原来就因为照搬苏联模式而存在很多问题,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煽动,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3)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局势更为动荡。 1991年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响应。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图解记忆】,重难拓展,拓展一 冷战中对峙与战后经济发展,拓展一 冷战中对峙与战后经济发展,(续表),拓展二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独立运动,拓展二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独立运动,(续表),拓展二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独立运动,(续表),拓展二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独立运动,(续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