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255003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篇一:安图县集体合同攻坚计划实施方案 安图县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 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县按照国家、省、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部署,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根据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关于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从XX年至XX年,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不

2、断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范围,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集体合同制度覆盖比例。确保XX年末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XX年继续巩固和提高。着力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加强集体合同审查备案,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集体协商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更好地发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二、实施步骤根据州关于实施集体合同攻坚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将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宣传启动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把实施攻坚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近年实施“彩虹计划”的基础

3、上,突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切实加强集体合同审查备案。制定推广企业和行业集体合同示范文本、要约示范文本及指导手册,为集体协商双方提供参考。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络等媒体对协商规范、成效显著的集体协商企业的主要做法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热潮。(二)深入推进阶段(XX年1月至XX年12月)适时集中部署开展协商要约行动,支持工会提出要约,引导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主动提出要约。推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将行业集体协商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拓展。稳妥探索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加强

4、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分类指导,依法规范协商程序,努力增强集体协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会,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行业工会,加强和创新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县级以下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企业方行业集体协商主体。建立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台账制度,改进和加强集体合同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统计口径。适时组织全县企业召开专项集体合同协商现场会,指导企业开展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三)全面提高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在继续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制度,全面规范协商代表产生程序、集体协商程序、审议备案

5、公布程序,加强对履行集体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争议处理,督促企业公开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接受职工监督。探索完善集体协商争议调处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协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确保集体协商规范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协商代表保护制度,明确救济渠道和措施,加大对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方协商代表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集体协商专家指导机构和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由专业人员担任的专兼职指导员队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代表、企业负责人、工会和企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协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协商能力。在全县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将获得上级部门组织的诚信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评选资格。

6、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集体协商工作分类指导。继续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以女职工较多和职业危害较大的企业为重点,侧重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和女职工权益维护等内容,签订专项集体合同。针对企业特点,做到因企制宜、分企施策,努力增强集体协商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协商内容要重点包括工资增长幅度、津贴补贴、奖金分配办法、福利和劳动条件等,推动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推动其与职工重点围绕工资按时支付以及稳岗增效措施等内容进行协商,促进双方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对实行工

7、资总额管理的国有企业,应重点包括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和分配差距进行协商,发挥好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四是实行岗位工资和计时、计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围绕劳动定额、计件单价、工资标准等内容进行协商,确保本单位同岗位8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劳动定额; 五是区域性集体协商应重点围绕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保障等内容开展,确保区域内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劳动条件等底线标准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二)加大行业集体协商推进力度。在积极推进企业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把行业集体协商作为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的重点形式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展集体协

8、商,重点就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主要工种计件单价、劳动定额及工资调整幅度等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普遍关心的事项签订行业集体合同,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将行业集体协商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拓展。继续稳妥探索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工作。(三)积极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每年适时集中部署开展协商要约行动,大力支持和鼓励工会提出要约,积极引导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主动提出要约。基层工会要主动提出要约,对提出要约尚有困难的,上级工会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必要时可依法代替基层工会行使要约权。在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上级工会要指导职工依法推举协商代表,并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开展行

9、业集体协商的,由行业工会组织向相应的行业性企业组织或直接向行业所属企业提出协商要约。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要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树立协商理念,指导企业主动提出要约和积极应约。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约的,另一方应当在法律规定时间内及时给予回应。一方不按时回应的,另一方可以提请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四)严格规范集体协商程序。将依法规范协商程序作为增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实效的有力举措抓细抓实。规范协商代表产生程序,企业集体协商要重点规范职工代表产生程序,行业集体协商要重点规范企业方代表产生程序,民主推选要公开透明,授权委托要依法合规。规范集体协商程序,指导协商双方代表认真做好

10、协商前收集资料、征求意见、拟定议题等准备工作,并召开集体协商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准备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协商双方,尤其是职工方的意愿和诉求,将双方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纳入协商议题;要督促企业经营者向职工方及时提供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财务状况等与协商有关的真实资料和信息,确保协商有效开展。规范审议备案公布程序,集体合同草案应依法提交职代会或者全体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或企业组织应将签订的集体合同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生效的集体合同应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五)强化对集体协商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力量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对集体协商提供全程指导,制定推广企业和行业集体合同示范文本、要

11、约示范文本及指导手册,为集体协商双方提供参考。加强集体合同审查,提高集体合同时效。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集体协商专家指导机构和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由专业人员担任的专兼职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指导员在参与协商、宣传指导、业务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等指导信息,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参考依据。探索完善集体协商争议调处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协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确保集体协商规范有序开展。加强对履行集体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争议处理工作,督促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员调查走访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开集体

12、合同履行情况,接受职工监督。对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要督促企业限时整改。对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引导双方依法通过协商、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解决。建立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台账制度,改进和加强集体合同统计基础工作,统一规范统计口径。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工作调度制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六)着力推进集体协商主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会,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加快行业工会组织建设。加大对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方协商代表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健全制度机制、明确救济渠道和措施等解除其后顾之忧,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纠正和查处。

13、进一步加强县级以下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企业方行业集体协商主体。加强对职工代表、企业负责人、篇二:中国现代集体合同制度中国现代集体合同制度摘要: 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有取得了许多成果,也仍然存在明显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集体合同制度现状与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思考,究其背后原因,涉及立法、体制、主体、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同时结合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谈及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展望和不足.-背景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集体协议等,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它是指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以改进劳动组织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14、确定劳动标准及协调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书面协议.在中国,集体合同是有关集体劳动条件,就业条件和劳动关系的规定,对缔约当事人及缔结协议双方所代表的人员都有约束力,包括集体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加入该团体的雇主及工人既是对各项劳动立法的具体落实,又是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具体规范.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最早起源于劳动立法运动,早在最初的革命时期还只是一种简单单纯的劳动契约.随着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执政党的替换,以及经济制度的转变,我国的集体合同随之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也开始日趋系统化和完整化.从新中国成立,我国最开始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在经济形式单一和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手段下,当时的集体合同制度也相应

15、单一,并与政治紧密联系,没有独立性.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我国的计划经济制度开始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劳动关系也向市场化转变,而以前的劳动关系的调整手段便也开始不适应,迫切需要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合同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比较多样化,其中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而多样化的经济形式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复杂化,随之是集体合同调整机制的难度加大.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基本的法律框架已搭起,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在相较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体制下,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尤显不完善. -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现状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16、济以来,建立并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力图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在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刚刚起步,没有发挥其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宏观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微观上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的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和劳动争议的急剧上升,给劳动关系的调整制度提出了挑战. 不管是立法和体制,还是主体和环境,都构成了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现状立法方面:调整劳动关系的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是与保护劳动关系的法令的完善相一致的.在我国,是协调和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最基础法律.1995年,我国实施,XX年修订,XX年实行,1994年废止XX年新颁布,可见我国近年来的劳动法令正在日趋多样性与针对性,竭力跟上并适应市场经济潮流下的多种经济制度并存的时代要求.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