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38387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册,期末复习精练,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原因 在“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反应中,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反应过程,误认为是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例1】用如图Z6-2-1 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二氧 化碳性质实验,其中甲 中的液体具有吸收水的 作用,乙中小花为紫色 石蕊溶液浸泡后晒干的 纸花。若关闭,打开,则紫色小花(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易,易错提醒: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实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不是CO2使之变红。 正解

2、:若关闭,打开;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甲中,变成干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若关闭、打开,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小花变红。 答案: A,学以致用 1.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红色紫色红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蓝色 D. 红色无色红色,B,易错点2 CO2与CO都会致人死亡,误认为二者致人死亡的原因是一样的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人缺氧而死亡,但是二者使人死亡的原理是不同的。 【例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3、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C. 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D.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们呼吸,因为它有毒,易错提醒: CO2本身无毒,但空气中CO2含量较多时,O2的含量就会相对减少,使人呼吸不到足量的O2,导致窒息死亡;而CO本身有毒,它能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缺氧,以致危及生命。 正解: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B.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B正确;C. 如果考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确;D. 二氧化

4、碳不支持呼吸,但没有毒,故D错误。 答案:D,学以致用 2. 下列关于煤气中毒说法正确的是( ) A. 沼气就是煤气 B. 煤气中毒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 防止烤火引起煤气中毒只需在炉子上放一碗水就行了 D. 煤气中毒是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反应引起的,D,易错点3 不能正确区分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 第二单元课题2学习了氧化反应、氧化剂和氧化性的概念,通过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实验,又学习了还原反应、还原剂、还原性的定义,学生极易混淆它们的区别。 【例3】在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中,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 Fe2O3 B. C C. CO2 D. Fe,易错提醒:初中化学对氧化

5、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求较低,仅要求学生能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物质得到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反应中夺取了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正解:A. 反应中Fe2O3中的氧被夺去,提供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故A错误; B. 反应中C夺取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 CO2是氧化反应的产物,故C错误;D. Fe是还原反应的产物,故D错误。 答案:B,学以致用 3. 工业上将焦炭转化为水煤气的反应为C+H2O CO+H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

6、 C B. H2O C. CO D. H2,A,易错点4 未能准确使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 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多种,其中多功能瓶的使用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学生经常不能分清多功能瓶使用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相关气体时如何连接导管。 【例4】如图Z6-2-2甲所示,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气体从_端进,空气从_端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气体从_端进,空气从_端 出;如图Z6-2-2乙所示,瓶中盛满 水;气体从_端进,水从_ 端出。,易错提醒: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长管进气,短管排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则相反。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与密度无关,统一短管进气,长管

7、排水。 正解:O2或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图Z6-2-2甲的b管进入;收集H2时则从图Z6-2-2甲的a管进入。图Z6-2-2乙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c管进气,d管排水。 答案:b a a b c d,学以致用 4. “多功能瓶”是初中化学常用装置,它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可用于完成多个实验。 (1)用图Z6-2-3甲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装入水的量应为_(填“少量”“多量”或“满瓶”),进气口为_(填 “a”或“b”);,满瓶,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_,将二氧化碳从甲中a端通入,当观察到_时,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用图Z6-2-3乙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若A、B瓶中都盛放足量澄清石灰水,则你的实验方案是_。,溶液变红,石蕊溶液,将气体从c口通入装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