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2763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28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第5讲 溶液(上)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溶液(上) 2018届中考一轮,考点解析,考点1 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 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 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考点解析,3.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为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只能为一种物质) 4. 溶液的命名:通常以溶质名称来命名,读作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作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考点解析,

2、5.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乳化现象,乳化剂,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 乳化现象:是指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现象。 肥皂、洗涤剂等是常用的乳化剂,都具有乳化作用。,6.乳浊液与乳化现象,考点解析,乳浊液,考点解析,分层,不分层,乳状浑浊,分层,分层,乳状浑浊,实验对比,问: 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那它们的去污 原理相同吗?,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小液滴不聚集在一起,而是随水流走。-乳化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油脂分子分散

3、到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去掉油污。-溶解,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例1 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同类考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填序号) 啤酒 水 泥水 澄清石灰水 盐酸,D,2.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也不会从 溶液中分离出来 C. 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 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质全部溶解 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典型例题,B,3.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典型例题,氢氧化钠 NaOH,水,水

4、,水,水,水,熟石灰 Ca(OH)2,酒精,酒精,碘,HCl气体,H2SO4,汽油,植物油,酒精,水,技巧归纳,1.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3.除水以外,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4.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5.如果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应辨别溶质是什么物质。 6.溶液中未溶解掉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典型例题,例2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

5、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清洗剂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同类考题】 1.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 功能。,C,乳化,典型例题,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典型例题,3.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 ) A溶解 B吸附 C乳化 D化学反应,C,【归纳总结】 乳化不是溶解,乳化是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液体和水不再分层,从而增强了乳浊液的稳定性。,考点解析,考点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

6、放热现象,1.物质在溶解时,会同时发生以下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又称吸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 子向水中扩散; (2)水合过程:(又称放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 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2. 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温度不变,考点解析,3.结论:溶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同时发生,只是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考点解析,(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

7、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典型例题,例3 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D,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同类考题】,D,典型例题,2. 如右下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8、)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C,典型例题,3.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物质溶解时,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对一些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情况需要记忆,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解时会放热;硝酸铵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食盐、蔗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归纳总结】,B,考点解析,考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2判断方法 (1

9、)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不再减少,考点解析,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再溶解,继续溶解,减少,考点解析,3相互转化,【注意】某饱和溶液是对相应的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温,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饱和 溶液,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通过降低温度可实现由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但对溶解度随温度

10、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气体、熟石灰等),则需升高温度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对某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或蒸发溶剂,往往会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考点解析,考点解析,4. 浓溶液与稀溶液,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典型例题,例4 要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一定可 行的是 (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蒸发溶剂 D加入溶剂,【同类考题】 1.1000C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300C,滤去晶体后,所 得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

11、不饱和)。,D,饱和,典型例题,2.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C,3. A、B、C、D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1)_中盛的 一定是饱和溶液; (2)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典型例题,A B,C,D,4. 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物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溶液,典型例题,D,典型例题,5. 饱和溶液是 (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很浓的溶液 C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技巧归纳,【归纳总结】 1. 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稀溶液,课堂小结,本讲主要介绍了三个问题,溶液、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中招考试的必考内容,常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结合物质区分等知识点进行考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