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93221127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知识点整理(经典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 传播学的兴起一、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

2、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 政治: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经济: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3. 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

3、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4. 学科: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媒介制度媒介机构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媒介制度。媒介活动媒介内容媒介机构(机构关系)。媒介内容(功能

4、关系)。媒介活动(角色关系)。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第二节 传播学的发展一、 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1922 李普曼 舆论学1927 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 拉扎斯菲尔德 人民的选择 “两级传播”1948 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5W模式”1949 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 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国外的传播学研

5、究经历了早、中、当代三个阶段:(一) 早期的传播学研究: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枪弹论”,受当时的“刺激-反应”模式影响。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有限效果模式”(二)中期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适度效果模式”一方面,传播学研究从传播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并出现不同的派别。(三)当代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大效果模式” 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传播学的范围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同时,传播学研究中派别分流日益明显。“批判学派”(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

6、)和“经验学派”(强调传播实践)相对峙。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主要的流派是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大众传播研究历史上的九种主要理论和方法:大众社会,功能主义,多元主义(Mass Society , Functionalism , Pluralism)。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als)。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女权主义(F

7、eminism)。活动图像(Moving Image)。新受众研究(New Audience Research)。机遇与挑战:传播学自从在美国形成以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的发展。50年代,英法德等国的传播学起步,现已基本形成各自的学派,并且成为传播学研究道德另一重要基地。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学研究也纷纷开始。90年代后,传播学研究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传播学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传播学成为真正的独立学科。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阔视野。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台湾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在美国经验学派和部分批判学派研究的

8、影响下进行的。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1956年大陆最早接触“Communication”(传播)一词。1978年后开始比较大量地介绍传播学的主要学说、概念、范畴和方法。我们已经开始引进和介绍国外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和成果,这项工作还将持续并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自主的传播学研究,这些研究项目多是利用量化方法对我国传播实践进行的实证研究。研究所用的范畴、范例、方法等均引自于西方的传播学,而且基本上是传统学派。近年来我国传播学研究在进一步准确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进行传播学本土化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这才是我国传播学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9、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一、 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哈罗德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探讨政治学,试图用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建立政治学体系。1. 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 开创了内容分析法。3. 在进行宣传研究的同时,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提出大众传播的基本传播过程,即“5W”模式,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4. 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件事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同时,他在对传播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析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这些开创性

10、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拉斯韦尔一生著述众多,除有关宣传、传播的著作外,还有很多政治学著作。二、 社会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库尔特卢因是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的研究。1. 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群体动理论”是他对社会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二战中劝说家庭主妇改变食谱的实验。2. 提出了“把关”概念。这对于后来的研究来说,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方向的贡献。三、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是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社会学,特别是应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相当深远。1.

11、 “他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人民的选择终结“枪弹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舆论领袖”,“两级传播”2. 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3. 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四、实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研究说服态度而关系、态度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第一阶段:二战期间,用严格实验的方法,试图找出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第二阶

12、段:二战后,继续进行二战期间开始的态度与说服的研究,从多层面、更广泛的方向研究传播者的信誉、信息组织、群体适应效果、态度和观点变化的持续等问题,将研究成果集结出版了关于态度问题的耶鲁丛书。缺点:霍夫兰及其合作者没有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媒介运动和大众传播。另外,他们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学生和实验性对象,范围有限。虽然他在后期也发现了许多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的众多影响因素,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对现实生活有无实用价值却不清楚”。五、传播学家 威尔伯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创立了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将传播学作为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1. 他

13、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2. 他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3. 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4. (自己加的)提出了许多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选侧或然率公式、传播的直线型观点、“知识沟”、以“魔弹论”形容早期传播效果看法等),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边缘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相当的重叠之处。传播学

14、研究至今都难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一套核心概念。拉斯韦尔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在1928年的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他首次明确提出“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一、 对传播学及其对象已有的认识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试图共享某种信息”,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

15、,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别人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梅尔文德弗勒:传播学就是要“解释人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从诸如语义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样一些领域里可以得出许多很有价值的线索。需要他们结合起来,充分描述整个的人类传播,然后方可估量出使用复杂媒介的大众传播的地位”。他进一步指出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一个社会是怎样影响其大众媒介的?是什么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导致大众媒介以目前的形式运作?大众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在原理上还是仅仅在细节上不同于直接的人际传播?接触大众媒介对人们有何好处?这种接触是怎样在心理上、社会上和文化上影响人们的?简言之,德弗勒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学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上。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核心传播理论:其探讨“集中在对各种传播都适用的一般概念和过程上”,“有助于我们对传播的一般意义的理解”。他认为核心传播理论主要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的发展、阐释和意义的生成、信息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学以及机构和社会动力学。小约翰认为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