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21890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文明单位申报材料近年来,县残联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文明办的指导下,抓实常规工作,突出重点工作,推出亮点工作,下大力气积极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残疾人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从各个方面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康复、组织建设、扶贫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XX县残联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心实意为残疾人服务(一)狠抓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凝聚共识和力量。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广大干部集中学习,制定并完善了学习计划和制度,把集中学习与分散自

2、学结合起来,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牢思想基础。(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县残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员干部中提出了“十个不准”,坚持做到“八个坚持”,建立了“一把手”两手抓、班子成员分管齐抓的组织领导体系,从组织和领导上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强化措施、突出特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XX县残联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开展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一)加强组织宣传,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一是制订实施方案,对残联承担的测评项目、创建任务进行

3、了细化分解,制订了具体工作措施和详细的推进方案,明确任务和目标,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效落实。XX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丰机作办XX24号文件转发了我们的做法。二是向全县残疾人发放倡议书,激发和调动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来,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氛围。(二)强化工作机制,完善创建资料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资料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残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台账资料。一是按照要求逐条逐一整理,分年度、分类别统一归档。二是在确保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大胆创新,体现自身工作特色。(三)加大承包区域整治,提升文明形象。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周六带领全体人员到清洁区打

4、扫卫生,受到效能办、督查室多次简报和短信表扬。一是重点开展承包片区内违章摊点、店外经营整治。二是协同城管、环卫工人对巷道及门店外墙的乱贴乱花、野广告等进行彻底清洗檫除。(四)认真做好省考核组验收期间的保洁和综合治理任务。省考核组验收期间,适逢大雨。县残联全体人员在主要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冒雨坚持岗位,坚持标准不走样,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县电视台做了专门采访。三、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落实助残实事工程XX县残联履行职责,加强管理,量化目标,强化责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一)以康复工作为抓点,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结合XX县实际,制定了XX县

5、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XX县 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领导小组。近年来,对全县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筛查,确定对象,全年共安排200多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进入康复机构训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县残联积极XX县卫生部门组织白内障复明对象筛查核实工作,确定了8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晶体植入率达98%,脱残率100%。三是实施贫困残疾人辅具适配与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根据关于做好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的通知(苏残康XX11、14 号)文件要求,注册成立了XX县残疾人辅助器具

6、服务中心,启动贫困残疾人辅具适配与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覆盖全县14个镇区,惠及贫困残疾人960 户。四是深入开展“三助一给”项目。“三助”项目:根据众多贫困残疾人康复器材需求,县残联积极想办法,向省市残联争取及筹资购买康复器材,免费为10名聋哑残疾儿童安装助听器,为3名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为39名下肢缺失者安装假肢,为36名残疾儿童安装矫形器,为404 名下肢残疾人捐赠轮椅,广大受助者深受感动。“一给”项目:按照上级康复部门的要求,认真抓好精神病康复工作,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审批求助对象。三年来,共资助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400例、免费住院7例。(二)以惠民政策为依托

7、,扶贫解困工作落到实处。一是重度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下发了XX县对生活不能自理贫困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实施办法(暂行),按照城镇每人每月100元、农村每人每月50元发放的标准,发放重残护理补贴733人。其中,城镇66人、农村667人,目前全部打卡发放到位。二是高中及高中以上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发放工作。按照高中阶段每人每年1000元、高中以上阶段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万元、110人。其中,高中学生56人,高中以上学生54人。三是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家庭等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发放工作。发放非低保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三类对象984人、143万元。其中,特殊困难残疾人中低收入

8、重度残疾人救助对象396人,一户多残救助对象529人,依老养残救助对象59人。四是推行护理补贴金、重残补贴金保障制度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向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发放重残补贴金工作的通知,73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护理补贴金,2848名重度残疾人领到了重残补贴金。五是残疾人教育、就业和扶贫工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高校残疾考生录取率保持在90%,对贫困失学残疾学生全面救助,确保上得了学;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登记求职残疾人1600人次,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98人,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380多人,扶持发展盲人保健按摩8家,安置27名盲人就业;累计发放慰问金1

9、0万余元,救助1723个家庭。四、抓阵地,送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一)XX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顺利推进。XX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是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项目占地13亩、综合楼建筑面积3570平方米,全部按照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标准设计,交通方便,绿化新颖。建成后的托养中心设置床位121个,设有教学室、训练室、康复室、工疗室、活动室、食堂、生活庇护室,是集收养、教育、培训、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保障机构。(二)镇残疾人托养所全面落实。县残联坚持因地制宜与按需建设相结合,采取项目化的动作方式,已建成镇级残疾人托养所10家。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行,托养所有效整合资源,依托社区敬老院实施管理

10、,工作人员及各种设施资源共享,既防止了资源浪费又丰富了服务内容。镇级残疾人托养所集收养、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每处可接收15名以上残疾人,有效解决了听力、语言、智力、轻度精神及肢体残疾人的特殊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了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三)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该项目占地亩、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的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获得县发改委立项批复,图纸设计已完成,计划于XX年6月动工,XX年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康复中心设有康复门诊、康复咨询室,康复训练室(pt、0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培训教室,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厅、辅助器具租借、出售、维修服务处等。(四

11、)残疾人扶贫和农疗基地建设。在残疾人托养中心西侧租赁土地50亩,聘请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进行了设计,建设集生产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康复”、“庄园托养”、“农家乐”式的省级或市级残疾人扶贫和农疗基地,将充分发挥扶贫基地农疗工场、技术培训等功能,组织和扶持贫困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产劳动,达到农疗康复和脱贫致富的目的。近年来,XX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和“白内障无障碍县”,县残联多次被省、市残联评为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网站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维稳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XX年,分别荣获“全省残疾人工作

12、先进县”,XX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残联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先进单位”、“镇级残联专职理事长配备工作特别奖”。XX县残疾人陈家振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和全省 “劳动模范”,刘景全被评为全省“自强模范”和“劳动模范”,贾保卫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美发组第一名,并获得“阳光青年”和国家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总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XX县残联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XX县残联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巩固、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