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631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龟虽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诵读法【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

2、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3、也有所反映。【预习准备】1、字音字意寿: 竟: 螣()蛇骥(): 枥(): 烈士: 暮年: 已: 盈缩: 但: 养怡: 永年: 【重点学习】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中考链接】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3分)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3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边塞生活,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2、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3、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

4、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精神气概。【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2.古诗中歌咏白雪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2、本文链接本诗是边塞诗的名

5、篇佳作。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忽”不仅表现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以梨花比雪,新颖独特。“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

6、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人的乡土之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

7、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空”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预习准备】1.作者简介岑参,_代“_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_齐名,并称“高岑”。因官至兵曹参军、嘉州刺史,又被世人称为“”_“_”2.字音岑参()()瀚海() 掣()阑干()琵琶()()裘()白草折()3.重点字词解释瀚海阑干百丈冰()()将军角弓不得控( )风掣红旗冻不翻()狐裘不暖锦衾薄()4.从题目可以看出

8、,这首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重点学习】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4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4分)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写法上的妙处。(3分)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4分)【中考链接】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68题。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

9、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分)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

10、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7(3分)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8(3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答: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

11、情怀。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6歌或白雪歌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8A【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