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1765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4指导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情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教学重

3、点、难点1、阅读课文,理解第二自然段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景色的概括。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四、设计思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

4、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五、教学准备、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制作的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可曾去祖国的名山大川游览?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做一个优秀的导游。(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引导学生对各地景点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桂林山水)2、观看视频,通过欣赏美景,让学生总结出桂林山水中水的特点。(静、清、绿)3、描述,带人情境(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5、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2)出示图画(PPT)。(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4、范读课文(渔舟唱晚伴奏)5、自学课文小组讨论,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板书,指名学生来写:山水山水山水总分总6、讲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二小节。(1)观察PPT。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点名学生来回答,并且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教学“观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自己区分以及如何运用这两个词。(欣赏)(观赏)(3)自学。(4)指导。同学们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

6、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

7、,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都是用“得”。指名读。指导朗读。“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齐读。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6)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启发想象: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

8、”。我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人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

9、前移。(7)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8)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9)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10)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

10、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结合教给知识。)齐读。(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语言训练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我喜欢香蕉、苹果核哈密瓜。(11)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突出了哪一个字?(“甲”)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齐读第一、二两小节。(12)结束语听着优美的乐章,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祖国的大好山河游遍,并且将祖国的美丽与全世界人民分享。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静水清得绿【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