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01660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腕踝针 及其在腰腿痛的临床应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华启海,腕踝针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于19661975年间首创出来并开始应用于临床。以张心曙教授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经络学说、耳针、穴位、针刺法的启发,从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具有另一系统的新的针刺 疗法。,第一讲 腕踝针的特点,腕踝针是一种新的皮下针刺疗法,它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针沿皮下浅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胀、重、痛感觉。用以治疗身体的一些病症,诸如各种痛症、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及

2、其它临床疾病。,一、特点,1身体分区:提出把人身体分为6个纵区的假设,目的是为对能定位的病症,可用“区”的概念进行定位,以便按区选取进针点。,2进针点: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与身体分区编号相一致的进针点,只要查明病症所在区的编号就可确定进针点。所谓进针点是指针刺入皮肤的位置,因针要刺进皮下约35厘米,所以此点并非治疗的作用点。点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变,但个体中也可变,并不因变而影响疗效,故点与“穴”的概念不同。,3皮下浅刺:腕踝针的针刺法是沿皮下浅刺,要求避免出现酸、麻、胀、重、痛感觉,并不要求以“针感”或“得气”作为针刺起作用的治疗要求。,二、优点:,1 简单易学 疾病的症状所在区与针刺点

3、位置都用相同编号标明,各点的皮下针刺方法相同,因此易学易懂。,2. 安全方便 在腕部和踝部行皮下浅刺,这些部位没有重要组织和器官,不会发生针刺意外,病人对针刺的恐惧感少,也感到安全。治疗时只要露出腕和踝,不需要脱衣服,因此不受时间、季节和环境限制,针刺入后留针期间肢体活动不受影响,又可检查针刺疗效,故颇方便。,3. 治疗面广 针刺部位虽只限在腕和踝,治疗范围却能遍及身体各部的多种病症。不仅治疗面广疗效亦佳。,第二讲 中国腕踝针疗法的基本内容,中国腕踝针疗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 一、查区首先查明病症所在部位。 二、选点根据病症部位,有针对性的在腕或踝部选取 进针点。 三、针法就是针刺的方法, 要

4、求皮下进针,,要表浅,要松,,没有酸、麻、胀、痛感觉。,(一)身体前面分区图,1区:沿前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 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以及上中下 腹部和会阴部。 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颊部、后牙、 颌下部、乳部、肺以及侧腹部等。 3区:身体前面的外缘,范围狭窄。头面部,沿 耳廓前缘的垂直线;胸腹部,沿腋窝前缘 向下的垂直线。 臂干线:环绕三角肌缘至腋窝。 股干线:前方为腹股沟,后方为髂骨脊。,(二)身体后面分区图,4区: 身体前后交界。包括头顶、 耳以及从腋窝顶垂直向下的 区域。 5区: 身体后面的两旁,与前面的2 区相对。包括头、颈的后外 侧部、肩胛区等。 6区: 沿

5、后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 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 枕项部、脊柱棘突与椎旁、 骶尾部、肛门等。,(三)身体侧面分区图,四肢方面:当两上肢和两下肢处于内侧 面向前,两侧互相靠拢的时 候,靠拢处前面的一条缝相 当于前中线,后面的一条缝 相当于后中线,划区与躯干 相仿。,第三讲 进针点位置和针刺方法,一、进针点位置 (一)腕部进针点: 大致排列在离腕横纹上2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此处定点的标志清楚,针刺方便。6个进针点记作:上1、上2、上3、上4、上5、上6;其中上1、上2、上3在腕的掌面;上4在掌背面交界的桡骨缘上;上5、上6在腕背。各点位置和深层解剖结构的关系见下图。,(二)踝部进针点: 大致排列

6、在离内外踝隆起部最高点以上3横指环绕踝部一圈处,此处定点的标志清楚针刺方便。6个进针点记作:下1、下2、下3、下4、下5、下6,其中下13在内侧面, 下4在胫前,下5、下6在外侧面。各点位置和深层解剖结构关系见下图。,(二)针刺方法,1、针具 为使针能表浅刺进皮下针体不宜过硬通常采用3032号1.5寸不锈钢毫针。儿童用1寸毫针。,2、病人体位 针腕部时取坐位,针踝部时最好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针刺部位肌肉尽量放松。,3、针刺方向 腕踝针要沿皮下表浅刺针,因此就有针刺方向问题。针刺方向通常朝病症所在一端,即在针刺部位以上时,针朝向心端,若病症在手足部位,如腕关节或踝关节痛、手背或足部冻疮等,

7、针朝离心端,这时针刺点位置要朝向心端移位,以免针尖刺至关节。,4、进针点位置 般不变,若遇以下情况: 针要刺过的皮下有可见的血管; 针尖刺入皮肤处刺痛显著; 刺针处皮肤有疤痕、伤口或皮肤与皮下 组织有粘连; 针朝离心端刺等, 进针点都要沿纵轴朝向心端适当移位, 但勿向旁移位,即进针点的位置虽移动, 其定位法仍不变。,5、消毒 用75酒精棉球擦净进针点周围皮肤并消毒。皮肤的消毒区域应较大,以免针体卧倒贴近皮肤表面时受污染。已消毒过的针体于持针时勿再用手指接触。,6、针刺步骤 有进针、调针、留针和拔针。 进针: 持针手势:右手持针时,用三指夹住针柄,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末端的中部在针柄上,拇指关节微屈

8、置 指端于针柄下,无名指在中指下夹住针柄,小指置在无名指下,将小指贴近皮肤表面。,进针提示一: 针尖过皮: 为使针体刺进皮下时尽可能表浅针尖刺透皮肤的角度是重要环节为此目的,刺针时针体与皮肤最适宜的角度为300角。若小于300角,针易刺在皮内而不能到达皮下,病人感痛;若大于300角,针易刺至肌膜下,而显得过深,影响针刺疗效。因此,刺针时针体要直,不能用力推针,避免针体弯曲影响针尖过皮角度。左手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使针尖较易刺入。用右手的拇指端轻旋针柄,食指和中指保 持不动,这样针尖刺在皮以内摆动的幅度不致过大,使针尖容易刺过皮肤,也可减少病人痛感。,进针提示二: 针尖刺达到皮下的标志: 针尖阻

9、力由紧转松; 针尖刺人皮层时病人可能感觉有轻微刺痛,刺过皮时痛感消失; 估计针尖已刺过皮肤,即可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贴近皮肤表面,针尖将皮肤挑起约0.2厘米大小皮丘,此时将针沿皮下轻推时,手指不感到有阻力,表示针恰刺在皮下。若放开手指后制作卧倒不能贴近皮肤,表明针刺入过深,须将针轻轻后退至针尖达皮下,待达到针体能卧倒要求。以上二个标志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 调针,应用调针只是在针刺的当时就能判断疗效欠佳的一些情况下施行,比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 对于一时无法判断疗效的一些症状,如失眠、遗尿、白带多等就不需调针。,进针后如果症状不见减轻,可能有以下原因:,A.针刺不够表浅。 B.针的方向不

10、正。 C.针刺入的长度不适当,或长或短。,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需要调整针刺。,留针,一般半小时。治病情较重或病期较长,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1至数小时,除少数例外情况,留针时间不必过长,以免多次长期留针后容易形成疤痕而影响疗效。留针期间不作捻转等加强刺激。 留针期间要注意针具和局部皮肤的消毒清洁,防止感染。,拔针,用消毒棉球压使针孔后迅速拔针, 防止皮下出血。 也应告诉病人在家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如何拔针。,关于疗程:,治疗次数视病情而定。需多次治疗对,可以十次为一疗程,进展缓慢的病例酌情增加疗程。急性病例可每日针12次,一般情况下隔日针一次。, ,疗效表现,各病治疗过程中疗效表现不一,这与病期长短不

11、一定有关,即使同一类病症的疗效也可有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经一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短期内不复发,如扭伤、感觉麻木等部分病例。 2在连续几次治疗过程中,症状逐次减轻至消失,如白带过多等。 3每次针时症状可消失,但针后不久又出现,继续治疗后,症状如波浪样逐步减轻或消失,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4只在针时有短暂疗效,针后症状又恢复原状,虽经多次治疗,症状如锯齿样起伏并无明显缓解,如三叉神经病、高血压等部分病例。 5每次针刺时并不能立即判定疗效,需经多次治疗后才逐步显示,如遗尿、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第四讲 腕踝针的临床应用,特别提示:,对于疑难杂症及其诊断不太明确的病症,但没有器质性病变

12、,病人疼痛较为严重的,效果非常明显。,一、疼痛的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头痛,三叉神经痛,丘脑痛(中风后出现的感觉异常,多在背部或体侧),指或趾关节疼痛,腕踝针在腰腿痛康复中的运用,腰腿痛是目前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西方国家大约有多达2/3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症状,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患者求医的位居第二位的原因,该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容易复发,而且伴随年龄增长,腰腿痛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卫生问题,治疗腰腿痛的方法有很多,口服药物为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常规口服用药多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但循证医学尚不

13、能证明该类药物绝对有效,而且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副作用。 中医疗法中针灸是治疗腰腿痛的常用方法。然而传统针灸治疗腰腿痛效果虽好,但部分患者因为害怕“酸、麻、胀、痛”的得气感而放弃传统针灸治疗,腕踝针疗法不要求有得气感,治疗腰腿痛具有镇痛迅速、作用时间长、无副作用的特点。 现将近年来运用腕踝针治疗腰腿痛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中医学认为腰腿痛: 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外伤等引起气滞血瘀,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引起筋骨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腰腿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腰部筋膜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其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理论上讲,任何接受神经末梢支配

14、的腰椎结构如关节突、椎间盘、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等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的起源部位。,(二)腕踝针治疗腰腿痛的作用机理探讨,从针灸学皮部理论探讨其作用机理 从现代医学探讨其作用机理,腕踝针分区与十二皮部分区极为相似,十二皮部体表区域按十二经络划分,是十二经络机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人体的皮肤是按十二经循行分布的,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而腕踝针可看作是在十二皮部属远道取穴的轻浅刺法,通过刺激皮部,可促使气血运行通畅,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腕踝针可通过刺激相对应

15、的区域来促进腰部气血运行,以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胡新耀等认为腕踝针因其进针点在经脉上,留针部位表浅,留针时间长,所以在疏通经脉、调气和血、治神方面作用更强,其镇痛和缓解麻木也更趋显著,故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等症。,从现代医学探讨其作用机理,目前学者多认为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与神经系统有关。 张心曙教授认为腕踝针的作用机理是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稍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胡新耀等认为它主要刺激的部位为皮下浅表层,解剖发现皮下浅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含有较多的组织体的气化物质,是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感受器,传导兴奋高

16、效、快捷,因此镇痛疗效显著,符仲华也认为腕踝针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而且从腕踝针能即刻镇痛的特点,认为它疗效的取得主要不是由于体液的调节而是神经调节,而且趋向于低级中枢。,一部分学者认为其机理不仅与神经系统有关,还与体液因素、血管、淋巴等密切联系。 如张亚军认为,这种皮下刺激的治疗方法,不但可能与低级中枢神经调节有关,也可能与脊髓节段分布有关,但根据其下针即效,针后易复发,留针可提高和延长疗效的情况看,也不能排除有体液因素产生镇痛物质和消炎物质有关。,疗效探讨,急性腰扭伤疗效佳 而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相对较长的病症疗效相对较差,有时需配合其他针灸疗法,文献荟萃,周友龙等用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时研究结果显示:踝三针、常规针刺、药物来比林3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分别为6 min、27 mi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