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9985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一、社会管理的概念: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1、协调社会关系。2、规范社会行为。3、解决社会问题。4、化解社会矛盾。5、促进社会公正。6、应对社会风险。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

2、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3、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一)“加强”: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

4、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二)“创新”: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一)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

5、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二)管理主体的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三)管理方式的创新: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

6、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四)管理环节的创新: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五)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六)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八、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

7、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8、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9、,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九、创新社会管理的五种常用方法:(一)综合法或归纳法(二)嫁接法(三)类比法(四)延伸法或类推法(五)逆向思维法十、创新社会管理应体现的主要特征:胡锦涛指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群众满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1、创新的社会管理,要超过和好于过去的社会管理水平。2、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和不满意的社会突出矛盾和共性社会管理难题。3、解决好社会突出矛盾和社会管理中的共性难题的创新管理,形成规范和示范效应。4、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分享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满意创新社会管理。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多元化方式。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