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解剖生理(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99565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球解剖生理(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眼球解剖生理(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眼球解剖生理(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眼球解剖生理(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眼球解剖生理(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球解剖生理(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球解剖生理(一)(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詹 敏,眼的解剖与生理,第一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眼球的解剖与生理(重点) 熟悉视神经、视路的解剖与生理 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了解眼的血循环及神经支配 熟悉中医对眼解剖生理的认识,眼球及眼睑正面图,眼 眼球 眼附属器 视路与视中枢 血管与神经,眼球及眼眶(矢状面),眼 眼球 眼附属器 视路与视中枢 血管与神经,眼胚胎,人眼的形成 1.原始视泡时期 2.原始视泡内陷时期 3.视杯形成时期 4.视杯加深,晶体泡分 离,血管系统形成 5.睫状区和虹膜部形 成,晶体形成 6.眼完全形成,眼视觉器官,眼球 视路与视中枢 眼附属器,眼球(水平断面),眼球壁 外层 中层 内层 眼内容物 房水 晶状

2、体 玻璃体,眼球,眼球(轴长24mm),眼球壁: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眼球壁,外层纤维膜,角膜 巩膜,角膜(黑睛),直径与厚度:水平径 11.512mm 垂直径 10.511mm 厚度 0.5-1.0mm 生理特点: 透明 无血管 丰富神经末梢,角膜解剖特点:,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占眼球表面积的1/6 透明,无血管,向前凸出。 组织学上分为五层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基质层、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泪膜),角膜组织结构与特点,上皮细胞层 易损伤而致脱落,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在 24小时内修复且不留瘢

3、痕 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知觉敏感 前弹力层 缺损后不能再生(损伤后由新生血管的结缔组织代替),角膜组织结构与特点,基质层 占角膜全层厚度的90%,对角膜的透明起了很主要的作用,一旦受损,为瘢痕组织所代替 后弹力层 富有弹性而坚韧,对各种损伤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受伤后可以再生,角膜组织结构与特点,角膜内皮层 具有角膜房水屏障的功能,可使角膜处于相对脱水状态,从而保持角膜的透明,损伤后常常可引起基质层 的水肿混浊。 内皮细胞损伤后 不能再生,泪膜层位于角膜前,泪膜的组成与功能 表面脂质层 中间水液层 底部粘蛋白层 润滑角膜、防止干燥、供给氧气 角膜的营养和代谢 依赖于:房水、泪膜、角膜缘血管网,

4、巩膜(白睛),白色、占眼球表面积5/6, 厚度0.3-1mm 质地坚韧不透明, 分为3层:巩膜表层、实质层、棕黑板层; 筛板 视神经纤维通过(此处抵抗弱) 有6条眼外肌附着,角巩膜缘,角膜与巩膜交界之处 宽约1mm(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巩膜静脉窦:房水循环(房水静脉),眼球壁,中层葡萄膜,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特点:丰富的血管及色素血管膜和色素膜 作用:营养、遮光、暗室,虹膜,虹膜-位于角膜后面 盘圆状 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空腔 瞳孔-位于晶体前面 圆孔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接壤 后房-虹膜与晶体表面之间空腔 瞳孔括约肌-瞳孔周围 环形排列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排列,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

5、空腔 后房虹膜与晶体表面之间空腔,虹膜,晶状体,角膜,前房,后房,虹膜,位于角膜后面,功能主要是遮光作用 虹膜纹理-表面隐窝与皱折 辐射状 构成:基质层 色素上皮层,虹膜,基质层:框架网(疏松结缔组织、虹膜色素细胞) 血管、神经走行其间感觉敏锐 色素上皮层:前后两层 (致密的黑色素) 瞳孔领:瞳孔缘处细窄环形黑边,虹膜、睫状体,瞳孔,瞳孔的功能: 调节光量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 缩小或 扩大,反射性地调节光线进入 眼内的量,瞳孔括约肌环形排列(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放射状排列(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前方连结虹膜根部、后端以锯齿缘与脉络膜分界 宽6mm,黑色环状带(睫状肌) 前1/3较厚睫状冠

6、-70个睫状突分泌房水 与晶体赤道部之间透明小带联络(悬韧带)环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变厚 后2/3较平坦-睫状环(平坦部或扁平部),睫状体,扁平部,冠部,脉络膜,前接睫状体锯齿缘、后止于视神经乳头周围,有丰富的血管、色素 主要功能-营养、遮光 组织学结构-脉络膜周层(上腔) (分为5层) 大血管层 中血管层 毛细血管层 玻璃膜,眼球壁,内层视网膜(透明膜),视网膜,起于距齿缘、止于视神经乳头 主要功能-感光(视功能) 分为后极部、赤道部、周边部 黄班区 视神经乳头(视盘) 视网膜血管 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眼底示意图,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 色素上皮层 内核层 视细胞层 内

7、丛状层 外界膜 神经节细胞层 外核层 神经纤维层 外丛状层 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血视网膜屏障 光感受器(第一神经元) 视锥&视杆细胞层 外界膜 外核层 双极细胞(第二神经元) 外丛状层 内核层 内丛状层 神经节细胞(第三神经元) 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视网膜组织学结构,视细胞,1 视锥细胞 司明视觉、色觉,主要分布在黄斑区。此区受损则可发生中心视力和色觉异常 2 视杆细胞 司暗视觉,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时可产生夜盲症,视盘、黄斑,视盘: 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纤维汇集处, 直径1.5mm 生理凹陷(C/D) 0.3 黄斑区: 直径1-3mm、位于视网膜后的中央,此区无血管,其中心最薄 小凹称黄斑“中心凹”,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内容物,房水 产生于睫状突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 房水静脉 主要功能营养、眼内压,房水循环图,眼内容物,眼内重要的屈光介质 调节 过滤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后极,前极,晶状体赤道部,晶状体 双凸透镜 透明 构成:囊膜、皮质、核 晶体悬韧带连接睫状体,眼内容物,玻璃体 无色透明胶状体 占眼内容积4/5 99%为水、微量白蛋白、氯化钠 主要功能重要屈光介质 保持眼球外形 固定视网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