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503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组织,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一个有能力管理好课堂的教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会成为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不能很好管理课堂的教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会成为他的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如果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恰当的管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导致教师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据有关研究发现,有两种课堂的问题行为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其一,不尊重教师及其他学生;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失败和考试失败。当课堂上的风气恶化时,教师常常会产生情感衰竭,对学生、对教学事业

2、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消极。因此,作为教师,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2 、简述 教师有必要掌握的课堂组织艺术的技巧有哪些? 答: 1. 目光交流法 2、表情感染法 3、兴趣激发法 4、设疑法 5、停顿吸引法 6、激励法。 7、语言表达法 8、暗示法。 3.好的课堂管理有什么效用?但它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并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课堂纪律的管理来实现。好的课堂管理会更促进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

3、要求 一、尊重幼儿、爱护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由于幼儿年龄小,在课堂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课堂管理规定也在情理之中,老师对他们要晓之以理,言之以情,用一句巧妙的语言、一个微笑等,让孩子在感动中、鼓励中成长。当幼儿成功时送上欣赏的目光,鞭策的话语;当幼儿失败时,捎去安慰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当幼儿犯错误时,给予必要的警告,合理的规范;用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去融化师生间的隔阂,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优美的词汇、幽默诙谐的话语,都会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无形中就增强了课堂效果。教师

4、在课堂上的表情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有效地去熏陶感染幼儿 三、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以鼓励、评价为主 1、鼓励要多样化,既要有语言激励,神态激励,物质激励,特别是语言激励,要真正发自教师的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 2、评价多元化。教师要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幼儿身上,对所有幼儿都充满期待,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适时的给予评价,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从而迫使自己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勤奋刻苦钻研新知识,使自己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社会

5、发展、科技进步与幼儿教育的前沿成就。这样,幼儿教师才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 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证明了一名教师的综合实力,有证明了我们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我们长时间的去摸索、去探究、去总结、去创新,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更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思考题 1.学生课堂的多动问题行为表现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答: 学生课堂的多动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自控力低下引起课堂注意不集中,好动,注意力严重分散,因此无法认真听课,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而且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学习成绩较差,又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智力不如别人,成绩无

6、法提高,因此愈发散漫失控。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但是,一旦这种天性演变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坏习惯,就会变成一种多动的问题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有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多动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一般经常使用的方法如下: 1、信号暗示。授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同学表现不好,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用信号暗示比较方便,如突然停顿、走进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可以不影响正常讲课。 2、使用幽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就容易下降,产生问题行为,这时教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提示学生。 3、创设情境。针对个别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创设

7、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 4、有意忽视。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反倒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 5、转移注意。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如果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或产生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 6、移除媒介。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做不相干的事,如读漫画书、玩电子游戏玩具等,教师可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7、正面批评。如果上述各种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

8、题行为都不奏效,那么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错误,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8、利用惩罚。对于个别比较严重又难以制止的多动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制止问题的作用;如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惩罚,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2、著名的 “木桶理论 ”是什么?该理论是如何应用于教师班级管理中的? “木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

9、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一个班级恰如一只木桶,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一个班级是由有“长”有“短”的学生组成。班主任可以尝试把木桶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木桶理论”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的班主任,就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努力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转化待进

10、步学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教师如果没有十足的耐心教育,只能是浮光掠影。后进生则更加后进,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导。同样,教师没有恒心,也只能是前功尽弃。因此,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后进生身上,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早日进步,不让任何学生掉队。同时,对优秀生,我们也要找出他们的“短板”,让他们明白素质缺陷贻误人生的道理。其实“木桶理论”不应成为束缚我们教育实践的紧箍咒,铁箍能保证各块木板紧密地连接起来。但如果铁箍太紧,超过木板所能承受的限度,木桶就会裂开;如果太松,木桶就会漏水。铁箍就好比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如果老师管得过严,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你对立;如果老师管理过松

11、,则可能出现组织涣散,班不成班。魏书生老师曾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别具一格的教育学生的新招,既然是违反了班级的制度,影响了班级的荣誉,给班级带来一定的损失,那么就让这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一时成为教育界的美谈。也就是说教育要讲究方式和艺术,要讲究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对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采用含蓄、暗示、鼓励的教育方法,以增强其上进的信心,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过于自信的同学,要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他们的缺点;对于“吃硬不吃软”或轻浮的学生,要坚持立场,就不能姑息迁就或过分宽容;而对于“吃软不吃硬”的学生,教师要心平气和以避免“顶牛”,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运用这个理论指导班级建设,增强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班集体中全面快速地成长,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的班主任,就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努力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