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88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 考前增分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21篇(一)论语十二章 (二)曹刿论战(三)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五)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六)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七)邹忌讽齐王纳谏(八)出师表(九)桃花源记(十)答谢中书书(十一)三峡(十二)杂说(四)(十三)陋室铭(十四)小石潭记(十五)岳阳楼记(十六)醉翁亭记(十七)爱莲说(十八)记承天寺夜游(十九)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二十)湖心亭看雪(二十一)河中石兽57(一)论语十二章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2、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3、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疏【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4、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2.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一项( )(3分)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B.人不知而不愠 王生益愠C.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悉能志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2)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_4【乙】文中的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_5.【乙】文中的王生、李生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_1.迨年事蹉跎/虽

5、欲改励/恐不及矣评分:划分一处得一分,三处得3分。共3分。【解析】此句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根据句子的含义来断句。这个句子的含义是“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可以据此来断句;当然一些关键词也是断句的标志,如“何、虽、也”等词语。2B评分:选择正确,得3分。共3分。【解析】A.真诚,诚实;诚信,真的。B.生气,发怒。C.善于;好的。D.志向;记住。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2)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4分,每句2分,共4分。【解析】文言文翻译最好直译,做到字

6、字落实。翻译时注意“罔”“殆” “几”“善”等词的含义。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评分:答出正确的语句即可得4分。【解析】解答本题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乙】文中李生的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从【甲】文中找出与之内容相同的语句来回答。5.王生是一个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李生是一个善于对朋友的缺点直言相劝,能引经据典,有规劝艺术的人。评分:答出二人的性格特点即可得4分。【解析】解答本题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形象。本文刻画王生、李生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其个性的,抓住王生、李生的语言进行分析即可。【译文】王生爱好

7、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

8、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二)曹刿论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9、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初定襄王 。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 ”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

10、霸文之教也。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2.选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小大之狱(监狱)B.公将驰之(驱车追赶)C.未彰其用(显示)D.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信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2)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_4.【甲】文中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_”建议,使齐军大败。【乙】文中晋文公接受了子犯的建议,很重视对百姓进行_的教育,解救宋国,取得霸权。(4分)5甲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_1.出谷

11、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评分:划分一处得一分,三处得3分。共3分【解析】此句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根据句子的含义来断句。这个句子的含义是“迫使楚国撤出戍守谷地的军队,解救了被围困的宋国,通过一次战争就取得了霸权,这是晋文公施行教化的结果。”可以据此来断句。2.A. 评分:选择正确,得3分。共3分。【解析】“小大之狱”的“狱”是“案件”的意思。3.(1)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2)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道义,还不安心于他们的居处。”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4分,每句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最好直译,做到字字

12、落实,并要注意特殊的词语的用法。如第题 “不耻下问”中“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并注意 “所安”、“专”、“以”、“义”“居”等字词的含义。4.取信于民 “义”“信”“礼”评分:答出关键词即可得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要通读文段,抓住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如【甲】文抓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乙】文抓住“民未知义”“ 民未知信”5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运用正确的方法。评分:答出大意可得2分,结合现实生活得2分,共4分【解析】此题属于拓展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原文,找出用兵方面

13、的观点,结合现实生活来谈自己的感悟,只要符合文意,语言表达得体即可。【译文】晋文公刚回国时就教育训练百姓,到第二年,就想用他们征伐。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道义,还不安心于他们的居处。”因此在这时出去帮助周襄王恢复王位,回国后积极谋求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这就使百姓依恋他们的生产生活。这时,晋文公又要征发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信用。没有显示出他们的可用。”于是晋文公在讨伐原的时候让百姓看到了信用。百姓有交换物资的,不追求物资的丰厚,说给多少就是多少。晋文公说:“可以用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懂得礼仪,还没有产生恭敬的心理。”因此晋文公又举行蒐礼阅兵,让百姓看到礼仪,制定了管理官吏的制度整顿吏治,百姓听从他而不怀疑,这样才征发百姓。迫使楚国撤出戍守谷地的军队,解救了被围困的宋国,通过一次战争就取得了霸权,这是晋文公施行教化的结果。(三)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